以时间银行引领志愿服务新模式
2018-05-30凌瑾
凌瑾
摘要:本文在介绍时间银行极其对志愿服务意义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英国时间银行的发展,分析了在我国志愿服务新模式时间银行的现状,指出了制约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原因,为推进我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新模式
一、时间银行及对志愿服务的意义
时间银行(Time Bank)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律师埃德加·卡恩(Edgar Cahn)所倡导的一种社会服务模式,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时间银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来看,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以后享受同等时间的志愿服务积累时数;从狭义上来看,仅指为老人志愿服务,尤其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并积累服务时数。其实质是以时间银行为中介,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并对服务他人的时间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以达到社区成员互帮互助的目的。
发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人际关系、弘扬志愿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志愿者而言,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时间银行所带来的志愿服务丰富了养老资源,多方面的满足其养老需求;对社区而言,时间银行能缓解养老压力,促进社区和谐,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时间银行这样一种激励机制能让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从而利用闲置的人力资源、弘扬敬老的传统美德。此外通过对志愿服务的量化,也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是一种社会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二、英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
英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志愿服务文化传统,是世界上最早关注弱势群体和最早建成时间银行服务的国家之一。英国的第一家时间银行于1998年在格洛斯特市成立,2000年在政府和BBC资助下成立了全国性的时间银行志愿慈善机构,目前为止,英国境内已有300多个时间银行,其发展有着独特的区域特色。
(一)英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发展
英国社会服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英国有悠久的民间社会服务传统,16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的社会服务主要是以公民社会的组织为主体来承担,基督教会在社会救济、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国家的投入十分有限;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社会服务从分散的行动转变为统一的服务体系;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社会服务由政府官方主导,英国志愿服务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志愿组织不断增多;20世纪90年代之后,福利国家使英国财政不堪重负,《儿童法》和《国民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的颁布重新确立了政府、家庭、社区、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把照顾的任务和责任向家庭和民间转移。
英国时间银行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在政府改革重新定位自身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鼓励社会参与、地方自治。当时的主流思想认为政府不应该直接提供社会福利,而是制定一系列政策,为社区能力建设,增强社会包容而开展的互助活动提供保障,政府也鼓励个人为自己的福利和未来负责,因此就需要一种机制来鼓励涵蓋各年龄阶段以及少数族裔等群体的志愿服务,为此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1]。
(二)英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
1.英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英国虽然没有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法,但是政府部门通过颁布单项法规和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早在1601年,就颁布了《济贫法》,其中规定宗教团体和市民社团可以为穷人提供志愿服务;16岁以上的青年可以参加志愿服务,并要求学生每年志愿服务三个月左右。另外还有返还所得税等鼓励捐赠的制度[2]。英国目前并没有颁布专门针对时间银行的法律法规,但英国时间银行由非营利组织运营,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有比较完善的规定。
自1997年英国新工党政府成立以来,政府日益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1998年,英格兰地区通过了《政府与志愿及社区部门关系协议》,加强政府和志愿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2002年,财政部出版了两份有影响力的报告,确定了第三部门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这些报告肯定了第三部门的具体优势:密切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拥有专业的知识;能与公众建立信任;具有创新性和独立性。此外,第三部门也能培育当地公民的社区“所有权”意识、增强志愿者的技能和经验、并通过提高社区内部的信任度来建立社会资本。报告中也指明了阻碍第三部门更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些障碍,并表明随后的一些政策措施将试图克服这些障碍[3]。
英国政府针对第三部门的政策侧重于关注两个方面:调动公民意识和管理日益增长的社会企业。在调动公民意识方面,内政部于2003年成立了积极公民中心(Active CitizenshipCentre),鼓励公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扩大社区支持网络、参与国家决策。在社会企业领域,贸易和工业部(Departmentfor Trade and Industry)通过社会企业部(小企业服务部门)推动社会企业,并于2002年启动了社会企业战略,旨在为社会企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社会企业改善业务,以便该部门可以帮助实现一系列政策议程,如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包容性财富的创造、助力公共服务改革、发展包容性社会和积极公民权。
2.英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内容机制
英国时间银行的愿景是致力于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为每个参与者提供有益的体验。他们希望建立更快乐,更具包容性的社区,并认为好的志愿服务可以改变志愿者和受益者的生活[4]。
2002年,在英国内政部的资助和帮助下,时间银行为难民提供了一个志愿者辅导项目,以便他们更有效地融入英国社会。该项目于2008年获得了友谊基金会的认证。它采用社会特许经营模式,与基层难民社区组织合作,接触那些最需要帮助的难民,并将他们与英国国民相匹配。该项目在24个地点开展工作,匹配了2,500名志愿者与难民,项目效果良好并成为政府的难民融入和就业服务政策的一部分。
2013年,“一起聊聊”项目与社区和地方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获得了112万英镑的支持。该项目为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索马里等国的穆斯林妇女开办志愿者主导的基础功能英语语言课程。该项目的外部评估显示,每花费1英镑,将获得9.31英镑的社会投资回报。截止目前,该项目已经招募并培训了300余名志愿者,让超过3,000名女性受益。除此之外,时间银行的项目还有帮助有精神健康问题的退伍军人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帮助医院招募志愿者加入临终关怀等等。
英国时间银行由政府和基金会共同资助,公众也能在其官方网站进行线上捐赠。时间银行成立了一个用户论坛,将志愿者、利益相关方和受益人聚集在一起,分享项目的学习经验,从而不断优化志愿培训和开展服务的模式。它也成立了一个官方网站,将每年的志愿服务成果通过年报的形式公示,接受大众的监督;除此之外也在社交平台上公布活动动态,通过网络渠道扩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三)英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特点
1.重视服务的法制化,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英国的《济贫法》、《政府与志愿及社区部门关系协议》、《志愿服务投资计划》等法律法规在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政府与志愿组织如何合作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这样可以使志愿服务有法可依,并能让政府、公益组织、志愿者这些主体有序依归参与志愿服务。
2.重视志愿服务历史文化,发挥良好的社会基础作用
英国的慈善事业兴起于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上帝之爱”和“人类之爱”、行善是个人进入天堂的必需条件;共济会、友谊会等各类行会组织也在自助和互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人工业社会,社会服务向组织化和制度化转变,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推崇人的平等与尊严。19世纪40年代福利国家的建立,促使各类公益组织不断涌现,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因此时间银行在英国的迅速发展与其重视志愿服务、重视公民互助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3.重视打造服务品牌,吸引多方位的资金来源
地方政府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为英国时间银行提供了主要的资金。而它项目化、专业化的运作则能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一方面能让政府更有针对性购买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能增强宣传价值,吸引公众捐赠。在英国时间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公众可以在线对其捐赠,十分方便快捷。
4.重视服务对象不同需要,设置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英国时间银行与有服务专长的公益机构进行合作,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层次需求。英国时间银行以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导向,针对退伍军人、穆斯林女性、低收入者等群体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都获得专业组织的支持,比如退伍军人融入项目就与苏格兰退伍军人慈善机构Erskine合作,其他的项目也得到伯明翰LGBT中心、儿童服务中心的支持。与来自专门领域的公益组织合作能提高项目的专业性,让志愿者得到更好的技能培训,从而提供更好、更专业地服务。
5.重视志愿者的服务体验,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
英国时间银行的愿景就包括為每个参与者提供有益的体验。每一个有意向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能在英国时间银行的官方网站找到申请人口,并查询所在社区附近的时间银行的位置和活动;志愿服务之前,时间银行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也能通过网站、社交平台等渠道反映个人体验与感受,官网上也会有一个专门板块来展示志愿服务心得、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时间银行也会将成功的项目案例和志愿者的服务过程、服务体验汇编成实体书。可以看到,英国时间银行尊重每个志愿者的价值、希望志愿者能在服务中获得提升与成长。这种机构与志愿者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不仅能减少志愿服务中的摩擦,也能促进时间银行长久的良性运转。
三、我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现状
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是借鉴国外思想、经验与自身探索相结合的结果,是通过自下而上发起的,发展较为缓慢。1998年上海市虹口区提出了“时间储蓄式养老服务”并在全市推广,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时间银行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探索。近年来,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也相继出现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然而时间银行在我国呈现出零碎的、分散的和不成体系的状态,其分布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其功能多集中于社区互助养老领域。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得到关注,也有迅速发展之势。但现阶段,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难题。
从内部的管理运行上来说,首先是没有建立起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部分时间银行仍采用人工记录志愿服务时长,这会导致一些错误;其次是志愿服务质量不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志愿者的养老服务只是停留在对老人简单照顾的层面,难以满足对于高技术含量和专业性要求的服务需求;第三,时间银行收支不平衡,现阶段的志愿者多为低龄老人,他们近期没有大量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时间银行的储存远多于支取,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从外部制度环境来看,现阶段时间银行的创建基本上都是由街道自行开展,上级政府部门没有给予充分的资金和人员支持,没能在全区或者全市形成一个银行联合网络,从而导致时间银行之间通存通兑困难.因此时间银行只能在社区内小规模运作,难以产生广泛影响。另外,社区时间银行往往需要“能人”牵头运转,一旦这个“能人”因居委会换届、人员流动等原因退出运行机制,它可能会慢慢衰落。
总之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还只是在起步阶段,相比英国时间银行的成熟状况可以看出,制约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府在时间银行顶层制度设计和管理上的缺位,二是缺乏深厚的公益文化导致居民参与意愿不足。
四、推进我国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走向成熟
通过综合分析英国时间银行的发展和我国时间银行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推进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走向成熟。
第一,进一步完善时间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统筹层次。
志愿服务立法是确保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积极重视并参与,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虽然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首部志愿服务领域的全国性立法出台,为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模式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然而慈善法中多为倡导性规范,缺乏具体且可操作的规定,难以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政府还应制定时间银行的基本制度,为其运行提供总指导方针、基本框架;并在基本制度上制定具体制度,规定时间银行各管理主体责任、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监督与评估机制、资金管理方式、社会服务要求。只有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系,地方政府和基层部门才能更好的开展时间银行的工作,从而为社区时间银行的服务提供信誉保障、实现时间银行间的沟通交流与通存通兑。
第二,进一步弘扬和培育志愿者精神,建立长效动员机制。
英国的志愿精神对时间银行的迅速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我国,志愿精神的培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培育公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现代公民意识[5]。英国的志愿精神源于其悠久的互助传统,我们也可以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孔子的“大同世界”、墨子的“兼爱”等提倡互助、关爱他人的传统文化与弘扬志愿精神结合起来。
招募时间银行志愿者也是一种动员的艺术,首先社区要大力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各类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让居民在活动中培育对社区的认同感、主人翁意识;其次是让居民明白良好的社区氛围能让每个人受益,帮助社区居民避免以邻为壑的陷阱;第三,因为时间银行内含一种激励机制,在我国一些社区,做志愿服务除了能得到相等时长的服务回报,也能够兑换一些生活用品[6]。因此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第四是建立长效的动员机制,及时更新社区人员流动信息,了解新入住的居民的需求。
第三,进一步推动非营利组织参与时间银行的管理和服务。
中国社区的时间银行多由居委会、街道办运营,而从英国的经验可以看到,非营利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有着专业的技能和人力资源,有助于提高时间银行服务针对性和专业性、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也会促进该模式朝着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社区时间银行可以与非营利组织开展积极的合作.选择与自身服务项目的类型和性质相匹配的非营利组织,充分考虑非营利组织人员的稳定性和服务的专业性,同时政府应对非营利组织的介人进行把关,并对进行监督[7]。
第四,进一步改善改进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平台。
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及其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在志愿项目的日常管理上,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统计社区居民信息包括服务意向和需求、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进行匹配、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在和志愿者的沟通上,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反馈机制,交流感想,对服务内容、质量做出评价、进行反馈,从而反思问题。
第五,进一步强调社会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目前我国时间银行多分布在城市社区,服务内容多为居民间的互助以及参与社区日常管理。以武汉市首义街道美好时间银行为例,时间银行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组织居民志愿者进行社区巡逻服务。不可否认,时间银行在增强居民社会资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公益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平。一般而言,经济条件较好、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的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较高,因为时间银行在我国多运用于社区互助养老领域,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地位较低的居民在这一机制中能否获得与经济地位较高居民同等的资源与社会服务。因此,社区应更多关注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需求,发挥时间银行在促进流动人口、失业人员等群体社会融入方面做一步努力[8]。
总之,时间银行是一种异常复杂的信用产品,不可能在荒芜的土壤中野蛮生长,必须具备适宜的生存土壤。这样的土壤在社会诚信、法制健全、优良的志愿服务系统、发达的社会组织、可持续的人口发展等共同作用下才可能形成[9]。英国时间银行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作体系,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而在我国,受地域范围、居民生活水平、文化氛围的限制,时间银行在短时间内仍无法大面积推广。因此,政府提高统筹层次,自上而下推动时间银行的建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Gill Seyfang.‘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Evaluatingtimebanks as a tool for community self-help[J].Local Economy,2003,18(3):257-264.
[2]张晓红,郭新保,李娜,等.志愿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31,33,36.
[3]Gill Seyfang.Harness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social economy?Time banks and UK public poli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2006 ,26(9/10):430-443.
[4]英国时间银行官方网站[EB/OL].http://timebank.org.uk/.
[5]孟凡平,赵佳宾.当代公众志愿精神培育的內容及意义[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26-28.
[6]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百步亭社区“时间银行”回馈志愿者http://www.cnev.org.cn/focus/2015-10/20/content_144530368160673.html.
[7]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22-24.
[8]赵思凡.“时间银行”引入互助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7:19-24,57-73.
[9]陈友华,施旖旎.时间银行:缘起、问题与前景[J].人文杂志,2015,(12):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