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探究
2018-05-30孙国萍
孙国萍
摘要: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手段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为运营商积极投入的重点业务之一。本文对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做了梳理,对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业务进行了PEST分析,探讨了运营商在5G时代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竞争策略与相关建议。
关键词:5G;运营商;移动支付
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手段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为运营商积极投入的重点业务之一。本文将对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作系统梳理,对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业务进行PEST分析,探讨运营商在5G时代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竞争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我国移动支付试点大致可以算到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试点移动支付业务。2005年,交通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家WAP版手机银行。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商业银行陆续推出ios版手机银行和Android版手机银行。一般我们所说的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工具,运用蓝牙、红外、NFC(近场通信)、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从付款方转移至收款方的一种支付方式。早期这种移动支付普及速度较慢,201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個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仅为8.9%,仅有3%的人使用过手机刷POS机等近场支付方式。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进入移动支付市场带来鲶鱼效应,央行于2012年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开始提速,移动支付业务保持较快增长,远程近场支付同时发力。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猛。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持续上涨,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壮大提供了优握的土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7.53亿人,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达5.27亿人,年增长率为12.3%,使用比例达70%。我国第三方支付于2003年出现,在此后的十年间以PC支付为主,到2013年移动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快速爆发,交易规模保持100%以上的年增速,在2015年超过PC支付,成为第三方支付中的绝对力量。3G/4G时代的开启为移动支付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在规模、渗透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达到117万亿元,是PC支付的4倍多,增速为100%,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共同拥有国内94%的市场份额,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产品与其他若干移动支付产品构成其余的6%。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步伐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初期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监管机构对移动支付的业务规范较少,支付牌照申请的门槛也较低,整个行业基本是在市场机制下运作。2015年起,随着移动支付规模迅速扩大扩张,行业乱象引起多方关注,监管机构的规范性文件密集而至,在支付账户分级管理、备付金管理、清算业务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政策指引,支付牌照的发放也同步收紧,监管环境逐渐完善,行业进入规范运作期。
我国移动支付呈现线上场景向线下拓展的趋势。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在线上交易的渗透率达到85%左右,基本趋于饱和;而线下市场的交易规模是线上的4倍左右,移动支付在线下市场的渗透率还不到两成,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着移动支付从线上走向线下。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在线下场景的运用主要在零售、餐饮、商超等领域,以“小额、高频”消费场景为主,而在生活娱乐、公共交通、酒店住宿、医疗卫生等“大额、低频”的消费场景还是以银行卡支付居多,市场格局尚未稳定。
二、我国运营商移动支付现状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各大运营商积极部署移动支付,首先是为了顺应市场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缴费方式,满足用户的通信消费需求,作为服务亮点吸引新增用户;其次是为了增强用户黏性,通过设计支付平台和移动支付产品,让用户更长时间地、持续地、稳定地使用运营商的通信产品,加强存量用户的保有与维系;更深层次的,是为了摆脱管道化的处境,解决网络运营效益下降的问题。运营商除了积极对运营体制进行大幅度的革新之外,还努力摆脱惯性思维,重新审视定位,快速拓展新型业务寻找突破口。移动支付业务能够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开展非传统电信业务,可获得新客户群,增加市场份额,同时带来交叉销售机会,扩大收入增长,使运营商从通信管道业务转向服务平台业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先天优势来自于对智能终端与网络的控制。
移动支付对运营商来说是个重大的机遇,因此三大运营商均成立了支付业务子公司,尽早完成移动支付业务布局,抢占市场。我国运营商布局移动支付业务,可追溯到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代收费功能。随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先后成立了支付业务子公司,将移动支付作为重点开发与拓展的业务之一,分别推出了“和包”、“翼支付”、“沃支付”等产品,启动移动支付业务布局。中国移动于2011年7月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于2011年4月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子公司同时在获得央行颁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运营商在开发移动支付产品和推广上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中国移动在2017年股东大会上表示在移动支付方面成绩不错,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和包”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人,2016年交易额达到10000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2016年主要聚焦公交领域,公交交通应用是2016年中国移动NFC的首推应用,提供面向中国移动8亿客户的公共交通应用入口,公交运营方配合各省移动形成本地公共交通NFC刷卡解决方案。2017年初中国移动发布“中国移动4G+手机产品白皮书”,指出推动RCS、NFC产品丰富,同时规定推荐支持NFC功能,战略型产品必选支持。另外,中国移动推动TOP15厂商千元以上档位至少推出两款NFC终端。支持NFC的产品需采用基于GSMA统一标准的NFC-SWP方案。
中国联通通过战略合作进入金融领域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比如与招商银行合资成立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持股50%,开拓消费金融业务;与百度、富国基金合作,推出理财产品“沃百富”,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与光大银行战略合作,在手机支付、手机钱包、手机应用等移动金融领域开展合作。“沃支付”表示,至2018年将成为具有运营商特色的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年交易额将突破5000亿元。
中国电信将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战略转型3.0阶段的经营重点之一,成立全资子公司开展移动支付等业务。2016年7月中国电信在“第八届智能终端产业高峰论坛”上提出通过做大活跃用户、活跃商户、交易额等“三个规模”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2017年通过“天翼+NFC公交、天翼十水电煤、天翼+橙分期”等做强移动支付业务模式,5月份与阿里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支付、电子商务、云计算、农村渠道、终端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推进资本合作。2017年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翼支付与小米公司宣布共同发布“翼支付红包卡”,小米用户在享受正常套餐服务外,每月按比例获得“翼支付红包”,相当于一定比例的返现。翼支付的2018年目标是6000万户,一个用户假设100元翼支付金,那就是60个亿。目前,翼支付已成为小米商城的支付通道之一,小米商城也已进驻翼支付APP。此举是运营商的创新之举,运营商除了运用移动支付提升交易手续费或者增加用户黏性之外,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生态闭环的形成以及有价值的交易数据的产生,布局更多的支付場景。
三、我国运营商移动支付PEST分析
运用PEST模型对我国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析如下:
(一)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现代金融的本质和要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对金融改革与创新高度重视,对移动支付业务来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有序前行,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业发展与创新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作为行业的新兴组成部分,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已走向制度创新和监管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存量第三方支付牌照管理收紧,业务范围相对齐全的牌照稀缺。从2016年起央行便不再新发牌照,且对期满牌照续展从严,有24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目前市面上剩余支付牌照247张,其中支持移动支付的仅48家。
(二)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动机。
2013-2016年,按照当年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2.5%提高到14.8%,提高了2.3个百分点。按照2010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4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7.2%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2.1%、1.2%和1.1%的年均增速,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已经是世界第一,2013-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平稳的经济增长为来自全球的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发展空间,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Forrester预计,2019年美国移动支付总额将是2015年的2.6倍,而据艾瑞咨询预计,同期中国的移动支付总额将增长7.4倍。
(三)社会环境分析(Social)
我国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基数、经营环境以及产业链优势都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运营商本身的庞大用户量基数,是任何企业无法企及的。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运营商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4亿户,4G用户已经突破10亿户,4G用户占比超过71%。如果运营商能够顺利推进移动支付产品的运营计划,势必会在移动支付领域拥有令其他企业艳羡的阵地。同时,运营商长期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提供宽带、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等融合服务,在企业移动支付场景的建设上拥有更为厚实的基础。随着NFC逐步成熟,产业链各方支持力度提高,三家运营商也都将从中受益。
(四)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icl)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将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5G作为国家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助推器,其价值绝不限于通信领域,对于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必将大有助益。
5G将催生新一代科技浪潮,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4K/8K视频、VR/AR、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在5G时代将飞速发展。一方面,5G的高速率给移动支付带来更多的可能性。5G传输速度的理论可达每秒10Gb,比4G快数百倍,能够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下载一部全高清的电影。5G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让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远远不止是智能手机,还包括各类智能家居设备等,如此广泛的连接引领人类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基于复杂生物识别(如人脸、指纹、虹膜、语音等)的整体支付解决方案或将进入人们的视野。万物互联也将使每一个商品都装上传感器,用户在选择商品的同时即完成了商品的识别与支付,无人值守、购物即自动完成买单的超市正在变为现实。基于5G的高速率传输与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的实施,将减轻各银行及支付公司系统的数据交换压力,使分布式计算能力得到无限扩展,将提升支付的效率与可靠性。5G的应用与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也使得移动支付的安全防控能力、数据价值输出能力、用户体验感等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物联网将擦出支付新火花。物联网正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物联网要求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彻底互联,移动支付属于互联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人们更便捷地实现资金转移和消费升级。比如移动支付的“红包”功能,就是基于物联网的一次创新尝试,一个红包能将商户以及用户连接成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消费活跃的生态链。在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5G技术成为焦点,各方面信息显示,5G标准确定和5G商用都进入了关键阶段。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公布了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试点的城市清单,5G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四、5G时代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PES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机遇存在于5G时代的各种可能性,而“能走多远”所面临的挑战依然还是风险管控。
(一)把握5G机遇,创新模式快速发展
5G通信网络必将推动移动支付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对于运营商而言。面向2020年及5G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5G将解决多样化应用场景下差异化性能指标带来的挑战,用户体验速率、流量密度、时延、能效和连接数都可能成为不同场景的挑战性指标,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云桌面等可通过5G网络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还将催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形式,5G必将带来移动支付跨越式发展。
运营商可以保持创新的热情,以移动支付业务作为土壤,以用户群体和大数据为根基,进入利润率更可观的理财、贷款等业态,灵活创造新型商业模式,减少金融成本。还可以尝试以国内积累的业务经验拓展海外市场,从服务出境游国人的海外消费开始,最终成长为全球性、多场景、多功能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根据《银行3.0: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银行转型之道》中的银行发展理论,银行与互联网的关系目前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银行刚刚开始普及互联网;第二个阶段,银行开始借用社交媒体的渠道加深自己的影响力。第三个阶段,进入移动支付时代,银行业务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进行全面的整合。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打开,在海外市场依然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拥抱新技术,狠抓风险管控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领域最大的难点仍然是安全和信任问题,主要是用户隐私泄露、支付应用欺诈、恶意病毒侵袭。《2017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757.3万个,平均每天新增2.1万恶意程序样本,安卓用户感染恶意程序2.14亿人次,平均每天恶意程序感染量约为58.5万人次。移动支付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用户侧、商户侧还是网络侧出现了可趁之机,都有可能出现信息安全问题。手机应用良莠不齐,用户在下载使用APP的过程中、在连接不可靠的WiFi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遭受欺诈问题。恶意病毒无孔不人,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较大。三家运营商及产业链各方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支付服务,比如移动支付结合了基于手机号码和银行卡的实名认证、移动数字证书加密、实时风控等多重手段,同时结合用户支付和通信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对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进行识别判定,避免用户的资金遭受损失。5G应用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我国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的风控水平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移动支付风险可控的核心就是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即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身份认证方面,除了密码验证、指纹识别等技术,Token支付令牌、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逐渐成熟。
2018年3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业界人士认为,此次金融监管建构改革,是落实功能监管并加强综合监管的必然趋势,在新的金融监管格局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迎来了新机遇。对于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往往存在着重复监管、空白监管和监管套利的问题,而强化监管则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向更多领域渗透。
(三)优化机制体制,打造人才队伍
运营商的核心是通信技术,当运营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探索、快速成長的时候,其对于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而言,运营商的机制体制显得繁复,人才队伍也存在跨界的困难。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移动支付方面有突出表现,运营商有必要借鉴国际领先经验,对传统的组织架构进行改造,以缩短决策流程,提高组织的市场响应速度;对陈旧的激励机制进行变革,以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现有人员跨界学习的主动性,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金融人才加盟;对创新创业的模式进行升级,通过划小承包以更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新潜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跨界的竞争,对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已然发生深刻的变化。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趋势,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打造一只专业化、多元化、创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五、展望
如果说,微信支付主要是基于社交的人和人之间的支付,支付宝主要是基于电商平台的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支付,那么,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则是基于连接和号码的。无论是基于社交或是基于电商的支付,在万物互联时代都不是强耦合,只有基于连接和号码的支付,在万物互联时代才是强耦合。因此,基于连接和号码的运营商移动支付在5G和万物互联时代将迎来爆发。
移动支付经历了高速增长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数据,像丰厚的土壤孕育着更多新的金融工具,成为高利润金融业务的流量人口和孵化器,滋养金融业务发展壮大。依托独特的通信网络和在信息消费领域多年的业务积累,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不仅可以做人和人之间的支付,人和物之间的支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可以涉足物和物之间的支付。因此,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和5G的到来,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空间非常广阔且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未来,我们将尝试聚焦智联支付,持续发力,为大连接赋能,努力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参考文献:
[1]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理论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5.
[2]丛砚敏.移动金融:支付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黄震,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BR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报告201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5]郭田勇,等.中国现代支付体系变革及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6]布莱特·金(Brett King).银行3.0;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银行转型之道[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