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统编本二上)教学设计
2018-05-30陈芳
陈芳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
是什么,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趣。激发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字族识字,导入新课
1.趣味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谜底:雾)
2.识记生字:“雾”字怎么记?雾的一些朋友,你们认识吗?(出示熟字:雷、霜、雪、露、霞)这些字
为什么都用雨字头?(都和水、天气有关。)
3.唤醒经验:你在生活中看
见过雾吗?有雾的天气给你什么
感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跟“雾”有关的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雾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1.雾在哪里呢?請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
几遍。
2.指导识字学词。
(1)借助图片,学习“海岸、街道、桥梁”。
①小老师领读词语。(指导要点:岸,注意读准前鼻音;梁,注意后鼻音;街,注意复韵母ie。)
②(出示海岸图片)谁来把“海岸、街道、桥梁”的词卡贴到相应的图上来?
③对,海边的陆地就是“海
岸”,河边的陆地就是——河岸,江边的陆地就是——江岸。现在,你记住“岸”了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街”?
(可联系熟字“行、土”识记)
“梁”字怎么记?(引导学生借助字理识记“梁”:出示“梁”的古文字,描述“左边表示一条河,右边表示许多木头连起来,合起来表示用许多木头连接起来,在河上架起一座桥。)
(2)联系课文语句,学习“于是、甚至”。
(出示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请学生读一读,读好句中停顿,发现两句话的共同特点,引导尝试用“于是”说句子。)
(出示句子)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狗,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读一读,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相机指导读好句中
停顿)
②想一想,比一比:固定不动的房屋、街道、树木、桥梁和走动的行人、小黑狗,哪个不容易藏起来?(交流中意会“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③凸显“甚至”,再读句子,加深体会。
(3)联系熟字识记“淘气、躲
在、变暗、一切、消失 ”。
①读准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指导正音,齐读。)
②理解词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伴互助。其中,“淘
气”可找近义词理解。淘气,就是
调皮。)
③交流识字方法。(联系熟字“萄、躺、音、七、铁”等字,通过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快捷识记生字“淘、躲、暗、切、失”。)
(4)集中认读生字。
课件中把要求会认的生字去掉拼音后呈现在五彩气球上,学生在“开火车打气球”的游戏中,积极巩固认读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
4.整体感知:想一想雾来到了哪些地方?画一画相关内容。
指导要点:用一句话说清楚,提示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先……接着……最后……”。(雾先飞到海上,接着来到岸边,最后躲在城市的上空。)
三、再读课文,角色体验,感情朗读
1.自读课文,画出雾说的话。
交流出示雾说的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2.请大家都来当淘气的雾孩
子,想想看,该怎么说这些话?
指导要点:
(1)朗读前三句时,语调稍上扬,重读所要藏的事物“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读出雾孩子的淘气。
(2)后两句为自问自答句。读问句时,“现在”后面可略微停顿或者语音拖长,疑问词“呢”亦可适当延长声音,体现雾孩子正在思考;读答句时,读出突然得到答案后的高兴语气。
(3)提醒注意表情,可适当加上肢体动作。
四、巩固识字,分类指导,学习写字
1.整体观察,把握特点。
(1)出示生字:论、切、散、屋,复习认读。
(2)观察结构,发现特点。(前三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论、切”左窄右宽,“散”左右等宽。“屋”是半包围结构,被包围的部分写得半藏半露。)
2.分解指导,书写生字。
(1)论: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言字旁”折要稳当,“仑”的撇、捺收笔写在横中线上罩住“匕”,“匕”的两笔相接但不相交。
(2)切:左高右低,错落有致,穿插避让呈现和谐美。“刀”字起笔对准左边的横画,一撇穿插到左边“竖提”之下。
(3)散:左边略长,“月”字首笔撇改成竖,“攵”首笔的撇尖收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
(4)屋:整个字横向笔画较多,注意间隔与长短。
3.反馈评议,调整提升。
展示学生书写的典型字例,师生积极评议,学生再调整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把本课的所有生字新词放入卡通的迷雾形象上,学生认读正确,迷雾方可散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认读,正确率高的为胜。
2.回顾课文内容:雾先飞到
,接着来到 ,最后躲在 。
3.质疑过渡启课:淘气的雾孩子飞到海上,来到岸边,躲在城市上空,都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文本,学习表达
1.学习第2~6自然段。
(1)发现表达的秘妙:(出示第3、4、6自然段的内容,各段第1、2、3句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自己读读,说说这三段话的共同点。
(交流:第一句是霧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藏起来之后的景色。)
(2)师生合作朗读。
相机理解“霎时”:“霎时”是多长时间呢?(很短很短的时间)大雾藏起天空和太阳,霎时,四周变暗的情景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相应视频
片段)
(3)想象说话,学习表达。
雾还会去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呢?四人学习伙伴一起说一说:(出示句式)
雾来到 。“我要把 藏起来。”于是,他把 藏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小组合作想象说话,全班交流。指导要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场景说话,如,来到公园、学校等。)
2.学习第7~10自然段。
(1)雾躲在城市上空,把什么藏起来,又出现了什么景色呢?自己读读第7~10自然段,找找答案。
(交流后出示第9自然段,齐读。)
(2)聚焦“连同”,学习表达。
①有个词语在这段话里出现了四次,你发现了吗?(凸显“连同”)“连同”换个说法就是什么?(和)
②(把“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分行呈现)再读读看,课文中“连同”前后的词语有什么关系?(太阳在天空上,城市在海岸……)
③你会用上“连同”说说雾孩子把自己藏起来后,我们刚才说的公园、学校的景色变化吗?(出示)
不久,公园连同 ,池塘连同 ,大树连同 ……都露出来了。
不久,学校连同 ,操场连同 ,教室连同 ……都露出来了。
(3)联系生活,理解“悠闲地
散步”。
①说说你散步的时候,感觉怎样?(自由自在、轻轻松松……)
②小黑猫就像小朋友一样,自由自在轻轻松松地随便走走,这就是——悠闲地散步。
③带着散步时的好心情,来读好这句话吧。
(4)齐读第7~10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激发探究
1.故事里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并简单说说为什么,合理即可,如雾是魔术师,能把一切东西藏
起来。)
2.雾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大家课后可以去尽情探究,比如读读《天气》《四季
与天气》等书,了解常见的自然
现象。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整体观察,把握结构。
(1)出示生字:岸、步、于、久,一起认读。
(2)引导观察,进行分类。(上下结构:岸、步;独体字:于、久。)
2.分解指导,教师范写。
岸:横向笔画较多,一要注意间隔均匀,二要注意长短有变化。上面的“山”扁又窄,首笔写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第二横往右伸。
步:理清笔顺,书空记忆;上宽下窄,下边“少”字缺一点。
于:两横上短下长,下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竖钩挺拔竖落在竖中线上。
久:注意和“攵”区别。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的中点偏上起笔,横
短撇长;捺与横撇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对称。
3.学生描红,独立临写。
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反馈评议,调整提升。
展示学生书写的典型字例,师生积极评议,学生再调整书写。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