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考试变难,怎么办

2018-05-30何捷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者整本书考查

何捷

我发现,小學生阅读测试越来越难!难,应该说是可喜的进步,首先源于大家对测试的重视,对考题的研究。国际知名的几个阅读测试系统在中国引起巨大的反响,瞬间被中小学阅读测试命题研究者学习借鉴,在面对小学生的测试中大量运用。注意,教学没有改,测试已经改了,所以难度加大源于这一落差。

从原先的随意命题到如今的国际标准化测试命题格局,这个变化是好的。但我们发现,三到六年级,各年级题型、考查内容、考查的能力等几个指标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似乎只要能识字,就应该什么都能考。试题中的字数多,题目表述爱绕圈子。如“下面各组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面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下面各组中,与其他各组不一样的一组是?”题目涉及的内容多且杂,有人总结为:教的不考,不教的要考。我们看到网络上晒出的各地试卷,一年级出现国学内容,涉及经典的背诵考查;三年级要知道名著细节;四年级就要会看车票信息,要查阅医院的“医生上班排表图”,要会分析各种文——说明文、说理文、散文、诗歌,记住各种角落知识……这样的考查,无不与“核心素养”挂钩,都是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即便有的信息在他的人生中还未出现,或者可能只出现过

一次。

方向对了,可是我们是否太着急了?教学没有跟上,考查让学生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好吗?

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学生很快又适应这样的考查了。从最先的低分,到后来的分值逐渐回升,他们对这样的考查也能应对了。深究原因——复习跟上了。有什么样的考查,就会有什么样的复习策略跟进,考试目的开始偏离,学生依然能通过期末的复习获取分数,而这样的结果证明——语文素养并未真正得到提升。抛开绕弯弯的题目,改头换面的考查形式指向的依然是对“知识的巩固”,对“答题技巧的温习”。看上去不考“课本中教过的”,实际上可能异化为“复习时练过的”。本质上,还是对“教”的考查,不是对“学”的检测。

大家想一想:到底我们要的是“阅读考查”还是“考查阅读”?

我们的考查,究竟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阅读者呢?诚然,不是只会寻找答案的应答者,而是积极的阅读者;不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意义的阅读者;不是单纯解读文本的尝试者,而是能够批判反思的阅读者;不是只读教材的阅读者,而是具有终身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学习者。从这个角度审视如今的阅读测试题型变化,我们依然感觉“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药更苦了”。如果这样往下发展,一线教师教学压力越来越大,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书本上的知识要教,各种犄角旮旯的知识要教,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零散、新奇的知识要教,教不过来!学生越来越怕学语文,什么都要会,还不一定能应对考试,因为考题似乎就为了“让你想不到”。

这样教,这样学,这样考,不要指望谁会爱上阅读,不要指望教师会爱上教学。

回到源头来思考,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阅读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自我监测阅读思维的过程;能够及时发现阅读受阻的细节;能主动应用阅读策略帮助自己消解阅读障碍;能知道什么时间为什么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策略进行深入阅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提供“真正的阅读”——给学生读整本书,一本一本往下读。只有这样读,才能提升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运用预测、关联、想象、提问、总结等策略的能力,因为整本书阅读给这些策略运用提供了平台与可能。“让孩子到大海中去扑腾”,而不是“在虚拟泳池中练习游泳动作”。

阅读教学的真面目是“读真正的书,完整的书”。怎么读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考。阅读教学回归并聚焦阅读的核心策略,考查方式自然水落石出。在此我

提供自己的设想,供大家议论与

批评。

日常,我们完成教材教学之余,应更多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期末总复习阶段,组织全班共读一本书。之后的阅读测试,针对这本共读的书命题。考查其真正的阅读预测能力,如提供书籍的封面回顾写出阅读前的预测,提供书中某些章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另一种可能或另外一种结局。考查关联能力,例如关联同类作品,分享相关阅读经验,拓宽阅读面。考查想象能力,如结合书中的内容进行场景想象,补充表述细节。考查提问能力,如结合书的内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要求问题能够引导更为深入的阅读。考查其总结、概括能力,例如写出全书梗概等。当然,这样的考题设计起来,远比出“弯弯绕的题”更难。但是这样的考查才是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阅读考查。

更美好的设想是:考查变了,能倒逼教学转变。

这样考的话,教学就要聚焦真正的阅读核心能力了。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不再是教师的自我陶醉。课堂的焦点是学生,教的目标是让他们知道如何以及为什么、什么时候能独立采用阅读策略解决阅读受阻的问题。这里的“独立”就表示离开教师的辅助,依然能够对陌生文本进行有个性的解读。如,在阅读受阻时的突围,借助封面封底等进行预测,在阅读中提问,通过大声朗读整理和澄清思考,运用文本结构和文本类型知识进行规范写作,借助文本尝试拓展,最起码的是能标注、能写读书笔记……这些不应该是支离破碎地教,应该是给学生大量的实践,陪伴他们一起经历阅读过程。

如此美好,你要不要试一试?变革的开始,都会痛,我们要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阅读者整本书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