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中的真实

2018-05-30张远志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枯木王昭君杂念

张远志

从未见过荔枝的白阳,面对张九龄的《荔枝赋》,平心静气,用“捕风捉影”之法将那份真实融于《荔枝图》中。

追求画作的真实,是无数画家的口号,但真正以真实为目标为追求的画家纵观古今寥寥无几。

何为真实?又该如何追求真实?真实不仅是心口如一、表里如一,更是探究事物原本面貌的态度。画的真实不是画与实物的相似,而是画家根据自己的体会,再现出事物的内在精神与理趣。要追求真实,就要抛弃追求名利的杂念,进入纯艺术的境界,用心去感悟,用心去诠释。

绘画是一件让人疲惫的事,追求真实者疲于心,追求“真实”者疲于力。画作的优劣可由两点判断,是否能让人印象深刻,是否能在时间的洗涤后仍能让人留有印象。第一次看到画师的技艺和画作,一定会叹服于画作与真实的相似,叹服于他们绘画的速度,但随着时间的冲刷,我们的印象也只停于画作与实物的相似,而对画作本身却早已遗忘。因为画师本身就是以生存为动力,不抛开杂念,只是为了获得生存的金钱而绘画,会疲于制造更多的画,心灵空虚却疲于体悟。王安石《明妃曲》的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讲述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宫庭画师毛延寿按照后宫佳丽是否贿赂于他,随意美化或丑化宫女的画像,导致王昭君落选而被赐婚匈奴,临别时皇帝才一睹真容,暴怒之下杀了毛延寿。历史的真伪无法考证,王安石的观点我们也不作辩论,但毛延寿私欲如此之重,又怎能画出王昭君的神态来呢?

而以真实为目标的画家,始终用心灵去探索去体悟而心无杂念,一枝枯木于林,前有朴素芳香的兰花,后有高大挺拔的青松,唯独它勉强立于地面的衰頹与眼前的生机格格不入。可年已过七十的黄公望却只将目光停于枯木,在它面前坐了一天一夜,留下了枯木在画卷上的身姿。年老的黄公望在枯木中看到了自己,从自己身上看到了枯木,看到了它在生命尽头也要绽放生命的美丽,看到了它垂死也要屹立于山林的真实。他早已抛开了尘世的一切杂念,忘却了一切痛苦,与枯木融为一体,在画卷上展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

抛开杂念,融于自然,体会自然,才能悟出真实的姿态,笔下的景才会自然,才会真实。若梵高,抛开了一切私心杂念,恣意追求艺术的真谛,最终成为了后印象画派的先驱。

虽然不会挥舞画笔,在画卷上留下事物的真实姿态,但从画卷上,我们也应学会用心去感悟自然,忘掉浮世,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得真实。

(指导教师 程艳君)

猜你喜欢

枯木王昭君杂念
初心忘 杂念生
枯木
枯木
枯木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枯木
登山的奥秘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