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石油安全评价及预警分析

2018-05-30丁广伟

工业经济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安全评价

丁广伟

摘 要:2016年我国进口原油依存度高达65.4%,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严重影响着我国石油安全。本文综合考虑国内外相关因素,构建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指标体系,依据2000-2016年相关数据定量分析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发现我国石油安全性整体呈好转趋势。同时,预测2017-2020年我国石油安全趋势,并建立相应预警模型,发现未来几年石油安全综合得分受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有所下滑,并从重视替代能源的开发等四个角度提出关于提升我国石油安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石油安全;安全评价;预警分析;对外依存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8) 02-045-010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8.02.006

Abstract: The dependence of imported crude oil in China in 2016 is 65.4%, such an over high oil dependence on the external import is a serious problem.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dex system affecting the oil security of China is established through consideration on the relevant data from the year 2000-2016, discovering an overall improvement of oil security in China. Meanwhile, by forecasting oil security trend of China in the year 2017-2020, and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early warning model, on can obtain that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overall score of oil security affected by price fluctuations and other factors have declined,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the substituted energy are mad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oil security in China.

Key words: Oil Security; Security Assessment; Early Warning Analysis; External Dependence

引言

近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石油的消费也在逐年增加,2016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5.8亿吨,同比增长5.6%。由于我国原油储量相对不足,大多原油消费需要依赖国外进口。2016年我国进口原油3.8亿吨,同比增长13.6%,我国进口原油依存度升至65.4%的历史高位。《BP Energy Outlook to 2035》更是预测我国将于2032年成为世界液体能源最大的消费国,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35年也将达76%[1]。然而据路透社报道,我国2017年上半年原油进口量已首次超过美国,我国平均进口量约为856万吨/日,美国则为812万桶/日,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费国这一日子或许将提前;加之,近年我国原油的主要进口地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我国石油安全,因此,了解我国石油安全现状及未来几年趋势对保障石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标体系构建及赋权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石油安全已经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1)关于地缘风险,吴磊、郝瑞斌等学者从地缘角度分析了世界重要地区及国家对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认为地缘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的石油供给安全的重要因素[2,3]。(2)关于国际油价影响,主要集中于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及相关传导机制;吴翔、隋建利运用无约束VAR模型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密集型消费者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4]。谭小芬等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37个工业行业的影响,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相关行业的具体产出[5]。(3)关于石油供应方面,主要从对石油进口集中度、对外依存度、运输能力、与石油供应国外交状况等角度切入分析[6,7]。(4)关于石油安全综合评估,主要主要有方叶兵、林珏等学者通过建立有关石油安全相关指标体系,对我国石油安全状况进行相应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涵盖国内石油供给、石油进口能力、石油运输安全度等方面[8,9]。

本文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石油安全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2000-2016年具体数据,综合采用多种经济预测方法对各指标2017-2010年数据进行相应预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相应赋权,然后利用综合效用函数对2000-2020年我国石油安全预警进行评价。

本文在充分借鉴范秋芳[10]等学者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数据可获取性及科学性,构建我国石油安全的指标体系,通过相关领域的7位专家对各指标进行相应的打分,进而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相应的赋权,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赋权结果如表1所示。

二、指标预测结果

本文以2000-2016年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对各指标2017-2020年的数值进行相应的预测,并进行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预测精度检验,综合比较不同的经济预测方法,从中选出一个拟合程度较高,同时又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方法作為相应的预测方法,具体预测方法如表2所示。

结合2000-2016年各指标的具体数据,通过上述的预测方法进行相应的预测,具体预测的结果如表3所示。

三、 基于综合效用函数的我国石油安全预警研究

(一)各指标值标准化

本文所选取的18个指标中部分属于成本型指标、部分属于效益型指标,需分别对相应指标进行标准化,其中成本型指标:资源国内需求占全球比例、资源消耗增长率、进口依存度、资源进口占世界份额、能源与资源进口集中度、价格波动系数,其余指标为效益型指标,首先对成本型指标取倒数进行逆向化处理,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具体方法如下:

(1)当指标值处于安全区间内,依据式(1)进行处理:

S=2×[指标分值-(警限上限+警限下限)/2]×[(分数上限-分数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 (1)

(2)当指标未处于安全区间内,分以下情况处理

成本型:分数=分数下限+(指标值+警限下限)×[(分数上限-分数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 (2)

效益型:分数=分数下限-(指标值+警限下限)×[(分数上限-分数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 (3)

(二)预警警度及警限的确定

结合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建立石油安全预警机制,依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监测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危险因素,定期测度我国石油安全度并判断其所处安全状态并及时发布警情预报,为我国采取防范、化解、应急措施来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提供依据。建立预警机制的主要目标包括:正确诊断与测评我国当前的石油安全状况;预测我国未来石油安全状态并发出预警提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规避或降低不利因素对石油安全的影响,进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11]。

石油安全预警机制主要包括石油安全各指标数据信息收集、信息评估、警情信息发布等环节,数据信息收集及信息评估已在上文进行介绍,警情信息发布是石油安全预警机制的核心环节,预警警度与警限确定关系到敏感性和准确性,本文依据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石油产销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预警的警限与五级评价标准,警限范围为0~10,当石油安全度趋近于0时,表明很安全;趋近于10,则表明高度危险,具体警度如表5和表6所示。

(三)我国石油安全预警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效用函数对我国石油安全预警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效用函数评价模型的结果是对我国石油安全预警的一般水平或者趋势抽象程度较高的数量描述,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且在目前关于预警机制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是一种有力的评价方法。效用函数评价模型的思想是将每一个预警指标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变成对评价问题测量的一个量化值,然后再通过多目标线性函数加权法求得综合值,即综合预警线。本文先对准则层的预警指标进行计算,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一次加权,测算我国石油安全预警的综合预警指数。本文首先对各个准则层的预警指数进行计算,在某一发展阶段我国石油安全预警指数的综合评价模型可按照式(4)进行计算:

其中,SDi(t)为t时准则层i的预警指数,其范围为[0, 10],SDi(t)值愈小,表明该准则越接近安全状态。i为准则层序号,分别表示石油安全的国内保障度、石油安全的国外保障度、影响石油安全合作的其它因素三个方面。j为指标序号,Wij为准则层i中j指标的权重,Fij(t)表示准则层i中j指标的分数值。依据各准则层的SDi(t)值可以确定各个准则层的发展状况。

在了解各准则层预警指数大小的基础指数,依据各准则层的权重,再次加权即可求得我国石油安全的综合预警指数,其具体计算为式(5):

其中,ISDi(t)表示某一阶段t内我国石油安全综合预警指数, Wi表示第i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SD(t)为t时段准则层i的预警指数。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对我国石油安全度进行相应的测算,具体结果如表7和图1所示。

四、讨论和建议

(一)讨论

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度测算发现,我国石油安全整体呈向好趋势,石油安全预警综合系统(ISD)分数值从2000年的4.398,下降到2020年预计的3.985,警度由轻警下降到无警状态。石油安全的国内保障子系统(SD1)由2000年的2.875,下降到2020年預计的2.728,一直处于较安全阶段。石油安全国外保障子系统(SD2)虽由2000年的5.557,下降到2020年预计的4.325,但一直处于轻警状态。影响石油安全合作的其它因素(SD3)由2000年的4.926,增加到2020年预计的5.309,情况有所恶化。

从具体指标体系看,国内保障子系统(SD1)对我国石油安全综合指数影响最为明显,其影响系数为0.3716,其次依次为国外保障子系统(SD2)的0.3706、其它因素 (SD3)的0.2577。

1. 国内保障子系统(SD1)一直处于较安全阶段。结合相应指标权重可知,对国内石油安全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资源储备度、资源自给率、国内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重、国内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比重、资源潜力、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国内需求占全球比例、资源消耗增长率。其中资源储备方面,国家近年逐渐重视石油储备,石油储备可用天数增长明显。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国内需求占全球比例、资源消耗增长率,三者虽对国内石油安全影响的权重相对较小,但三者受人文等影响因素较大,加之逐渐国家重视提升资源的效率等,近年三个指标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其中资源利用效率由2000年的20%,到2020年预计增长到50%,资源国内需求占全球比例、资源消耗增长率由2000年的16%、88%,到2020年预计下降到6%、18%。

2. 石油安全国外保障子系统(SD2)一直处于轻警状态。结合指标权重可知,对石油安全国外保障子系统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长期资源进口能力、价格波动系数、进口依存度、短期资源进口能力、能源与资源进口集中度、资源进口占世界份额。长期资源进口能力方面:随着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长,我国石油长期进口能力逐步增强,由2000年的0.88,预计到2020年可增长到0.937。价格波动系数方面:在该研究期间,石油价格在2008、2014、2015年分别有较大的波动,石油安全国外保障子系统在这个几年受此影响较大。进口依存度方面:受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石油安全。关于能源与资源进口集中度:我国近年逐渐意识到石油进口过于集中的危害,开始注重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并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更多国家开展能源领域合作,有力地缓解了石油进口过于集中的问题。资源进口占世界份额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能源消费占世界份额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2.6%,到2020年预计增长到14%,过高的比重影响着石油安全国外保障子系统。

3. 影响石油安全合作的其它因素(SD3)由基本安全变为危险阶段。结合指标权重可知,对石油安全合作的其它因素子系统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对外关系友好度、外部环境稳定度、运输通道安全度、内部稳定度。对外关系友好度方面:我国与对方的关系对双方石油合作影响最为明显,其影响系数达0.608。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互利的发展道路,我国对外友好度由2000年的0.46,到2020年预计增加到0.58,且近年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并修建多条石油运输管道,加强了海上护航,运输通道安全度由2000年的0.44,到2020年预计增加到0.59,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我国石油安稳问题。然而,受地缘等影响近年石油主产地环境稍有紧张,外部环境稳定度2000年为0.56,到2020年预计会下降到0.35,外部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我国石油安全问题。

(二)建议

1. 重视替代能源的开发。石油资源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且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国家日益重视清洁能源的利用,为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能源安全,应注重对核能、太阳能、页岩气、可燃冰等资源的开发。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能源基础科学研究与相关人才培养,鼓励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另一方面要重视对企业创新提供政府财税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 构建石油进口多元化格局。一方面继续维持与中东等石油主产地的贸易合作,在此基础上,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能源合作。积极鼓励我国相关石油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在对外合作过程中,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重视对外关系的友好性。同时,加强石油储备、运输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3. 提升石油资源利用效率。石油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在石油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重视石油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石油资源消耗。

4. 积极提升石油定价话语权。在国内定价方面,积极完善石油市场相关的法律、行政监管等体系及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定价过程中引入国际不稳定因素的滞后的调价模式,实施石油需求信息的及时发布机制,积极推进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在国际定价方面,国内石油企业应积极熟悉国际市场交易规则,及时了解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积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交易,以提升石油定价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吕军, 王德运, 魏帅. 中国石油安全评价及情景预测[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3): 86-96.

[2] 吴磊. 中国石油安全[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 郝瑞彬, 王伟毅. 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与中俄石油合作[J]. 中国矿业, 2006, 15(3): 5-8.

[4] 吴翔, 隋建利.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2): 64-66.

[5] 譚小芬, 韩剑, 殷无弦. 基于油价冲击分解的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影响: 1998-2015[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2: 51-66.

[6] Moerkerk M V, Crijns-Graus W. A comparison of oil supply risks in EU, US, Japan, China and India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scenarios[J]. Energy Policy, 2016, 88: 148-158.

[7] Chen S S, Hsu K W. Reverse globalization: Does high oil price volatility discourage international trade?[J]. Energy Economics, 2012, 34(5): 1634-1643.

[8] 方叶兵, 王礼茂. 中国石油安全态势评估(1992~2002年)[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1): 66-72.

[9] 林珏. 中国石油安全状况分析——2006~2008年中国石油安全指标测度[J]. 亚太经济, 2010(2): 24-29.

[10] 范秋芳, 赵亚丽.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中国石油安全预警研究[J]. 中外能源, 2014, 19(2): 8-12.

[11] 朱小苏.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及预警机制研[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安全评价
FZQ1250自攀式起重机安全评价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仿真模型
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系统设计及实现
专业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