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环境迫在眉睫的南极环保
2018-05-30
南极有着极为脆弱的环境,这是事实。 1961年生效的 《南极条约》,
虽只有短短的14条,但却成为自此之后协调南极事务的根基。
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
从空中俯瞰,南极大陆形似一片洁白的银杏叶,其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等于1.5个中国陆地面积。
南极有着极为脆弱的环境,这是事实。
白色沙漠
地球72%的淡水在南极
南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归属的一块冰雪大陆,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5倍,比整个欧洲的地理面积还要大约17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有97%的面积是被积雪和冰层所覆盖。地球上的淡水90%是以冰的形态存在,而地球上90%的冰都存在于南极,因此地球上72%的淡水在南极。
南极尽管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但却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大陆。南极点的降水量为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因此被称作“白色沙漠”。
南极又是地球上的寒极,地球上有记录的最低气温就发生在南极,为零下89.3℃。南极还被称为“世界的风级”,12级的飓风也不过33米/秒。南极最强的飓风发生在1972年,风速达到91米/秒,这么强的飓风在地球其他地方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南极,这片地球上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即便是科技手段如此先进的21世纪,关于南极的种种神秘仍然有待人类去发掘南极大陆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按世界上现有的采矿设备可开采200年)、煤矿。另外在南极大陆周围海域和大陆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南极地衣
—198℃超低温下依然生长
南极并不是一片寂静的死地,生命的各种形式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都是奇迹。
南极的动物主要有企鹅、飞鸟、海豹、海狮、鲸、磷虾等。其中企鹅和磷虾数量惊人,企鹅有1亿多只,磷虾有40多亿吨。在南极这片洪荒之地,某些特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充分显示出物种的极强适应性,在南极极端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地繁衍生息。
即便是地衣,这种在地球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在南极也有它的特殊之处。科学家发现南极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最耐寒的植物,在實验室里,即便在零下198℃的超低温下,南极地衣依然能够成长;它的秘诀就是生长极其缓慢,每年也许只有一天的生长活跃期,也就是说,一株几厘米高的南极地衣很可能是非常古老的生物了。
南极洲区域生存着大量食物性资源,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磷虾。冰雪覆盖的海面下生活着小小的磷虾。整个冬天它们都待在这里,在这几个一片漆黑的月份里,它们靠吃从冰层上刮擦下来的海藻活着。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还会收缩身体,把自己恢复到幼年时期的样子。
磷虾是南极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每年数量众多的巨大的座头鲸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热带水域的聚食地来到这里捕猎,它们捕食的磷虾可以让它们支持到下一年的捕食季。伴随着早期南极的探险活动,鲸鱼、海豹、海象成为某些探险家巨大付出的经济补偿。据统计,从1784到1822年,就有数千万只海豹被捕杀,使南极海豹几近灭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捕杀者中有部分也同时是最早的一批南极科学家,他们在捕杀海豹的空当进行着科研活动。当然现在的南极动物已经受到南极条约的保护,绝不允许捕杀。
守护南极
世界一直在共同努力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七大洲”之一,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所有。 1961年生效的 《南极条约》,虽只有短短的14条,但却成为自此之后协调南极事物的根基。它的主要原则包括:和平利用南极,禁止军事活动(但为支持科研活动的除外),科学调查的自由,科学计划、人员和信息的定期交流,在条约有效期内搁置主权问题,不接受新的主权要求,禁止核试验和倾倒放射性物质,在南极区域航行的船只要接受条约国任命的观察员的检查等。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南极条约》的主要参与国又先后达成了若干项具体的协议,与《南极条约》一起构成了调整南极地区各种活动的规范体系,使得南极成为地球上唯一是通过国际条约形式来管理的大陆,也充分显示了人类在调自身活动时展现的无限智慧。
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南极在政治、经济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科考站。
1991年,《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下称《环境议定书》)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通过,各国同意,为了保护南极环境,自《环境议定书》生效起,至未来50年内,不得在南极开展任何与科学研究无关的矿物资源开采活动。2016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召开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年会上,24个成员国以及欧盟一致通过了关于在南极罗斯海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案。该海洋保护区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也是全球首个大型公海海洋保护区。
根据提案,建立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的国际协定于2017年12月生效,建成后将在35年内禁止商业捕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