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元总统vs机会主义者

2018-05-30王孝经

国企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格林斯潘主席经济

王孝经

毋庸讳言,他是一个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有人把他看作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赞誉他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有人却贬低他为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但众口一词的是,他绝对是美国乃至全球少有的卓越的金融奇才、财界巨头。他就是执掌美联储19年、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天赋异禀

1926年,格林斯潘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个股票经纪人,母亲在零售店工作。4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

格林斯潘从父亲和母亲那儿各继承了一份天赋:数字和音乐。他从小就对数字游戏如痴如醉。大约5岁左右,母亲就让他做三位数的加减法心算,小格林斯潘居然能一口报出正确的答案。每当零售店顾客多时,他自然就成了母亲的好帮手。

母亲能歌善舞,在她的熏陶下,格林斯潘迷上了音乐。他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职业音乐人。他开始学吹单簧管,后来进了著名的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当时,爵士乐和吉特巴在美国风行一时,格林斯潘也赶了趟潮流,加盟亨利·杰尔姆的强节奏爵士乐队,一年里走南闯北,四处巡游。

在乐队里,他不仅是出色的萨克斯管手,还是合格的记账员。他常常利用演出间歇自学来的点滴金融税务知识,现炒现卖地帮队友填报纳税申报表。但乐队经常面临“断粮”的窘迫,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加上格林斯潘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方面不可能有“大出息”,毅然决然地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让自己的另一份天赋开花结果。他先后于1948年和1950年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回望来路,幸亏当年格林斯潘当机立断改了行,否则美国历史上肯定损失了一个金融奇才。

声名鹊起

50年代初,格林斯潘初出江湖,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经济预测和分析服务。他自任总裁,凭着与生俱来的经济头脑和高人一筹的政治敏感,很快就在华尔街上打响了牌子,赢得了“最精明的证券商”的美名。短短5年时间,他小试牛刀,便拥有了公司的一半股份。

1966年,格林斯潘认识了尼克松,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尼克松见格林斯潘说起国内经济政策头头是道,异常赏识,便邀请他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中担任政策发言人。于是,他从商人变成了政客,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

同年,格林斯潘发表文章,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时候,美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谁都认为他的话是痴人说梦!连尼克松都笑他太多虑了!

不幸的是,1974年,格林斯潘的预言显灵了,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可怕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全面困境。尼克松总统无比感叹格林斯潘是个“神人”,急忙邀请他二度出山,出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从此,格林斯潘声名鹊起,以极其敏锐的经济头脑和卓越的政治才干,活跃在美国政坛,成为总统面前的大红人。尼克松辞职后,格林斯潘继续辅佐继任总统福特,并深得信任。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期间,他是里根的经济顾问;里根当选总统后,他担任美国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后又成为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保罗·沃尔克辞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一职,格林斯潘应运而生,被里根任命为继任者。

格林斯潘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传奇人物,有人把他看作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赞誉他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有人却贬低他为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但众口一词的是,他绝对是美国乃至全球少有的卓越的金融奇才、财界巨头。

频出“怪招”

格林斯潘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后,频出“怪招”。1994年,他一次接一次地提高利率,被人视为“简直疯狂”。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他沉着应战,三次削减利率,从而使美国免受金融危机的波及,并最终遏制住那次危机蔓延的势头。这一次次的辉煌,使他被媒体称为“金融之神”。格林斯潘坚持反通货膨胀主义,勇于突破经济理论的束缚。传统理论认为,失业率高于百分之六将导致经济萎缩,低于百分之五將触发通货膨胀。而美国的失业率仅仅百分之四,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传统理论的另一个论点是经济过热必将引发通货膨胀,但他注意到大规模的高科技投资,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推动新技术革命方面不遗余力。

1994年,格林斯潘一次接一次地提高利率,被人视为‘简直疯狂。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他沉着应战,三次削减利率,从而使美国免受金融危机的波及,并最终遏制住那次危机蔓延的势头。这一次次的辉煌,使他被媒体称为‘金融之神。

格林斯潘总是对美国经济过热保持着一种警觉,只要一出现过热的迹象,他就会采取措施把温度降下来。他指挥着美国经济巨轮驶过了暗礁丛生的80年代,使美国在9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他的判断总是对的多、错的少,使得他的地位如日中天,人们都交口称赞他是一个高明的统帅,把他比喻为经济战场上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神明。人们都认为他是影响力仅次于总统克林顿的“美国第二大有影响的人物”。全球金融界人士中甚至流传着“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这样一句话。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太过敏感,注定了他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聪明睿智

格林斯潘创造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奇迹,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位可敬老人的聪明睿智是在热气腾腾的浴缸里泡出来的,但事实就是如此。

18年来,格林斯潘的每一天基本上是从凌晨5时30分开始的。他喜欢泡在放满热水的浴缸里,然后花上两个小时阅读各种金融和经济方面的材料,有时甚至还动笔写点什么,甚至会把湿漉漉的材料带到办公室去。因此他带到办公室去的讲稿常常是湿漉漉的。这个习惯是在70年代养成的。那时候,他的背部有些不适。他发现清晨时分长时间泡在热气腾腾的浴缸里,不仅能够解除病痛,而且才思泉涌。他甚至对朋友说,他的智商在早晨6点钟时比晚上6点钟时要高出20分。

作为美联储主席,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其决策可能影响到美国的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全世界经济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状况。因此,他在办公室里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提醒自己三思而后行。多年的联储主席工作已使格林斯潘不情愿地变成了保守派,只要政府能及时调整方向顺应发展,他就可以勉强接受缺少纯自由竞争东西,他的电脑与全世界的电脑联网,使他能够时刻触摸到全球经济的动脉。

身为华尔街股市最大的庄家,格林斯潘本人从不“湿鞋”。自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他每年都要公布自己的收入。人们发现,他从来不买股票,而是选择了几乎没有风险的政府短期债券进行投资,目前大约持有240万美元国债。有好事者为他算了笔账:由于不炒股,这位理财高手每年至少损失20多万美元。可是格林斯潘并不在乎这些损失,他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有“近水楼台”之嫌。

另辟蹊径

美国金融界有一种说法:格林斯潘咳嗽一声,全世界都得下雨。因此,他的一言一行格外引人注目。格林斯潘深知利弊,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所以他的讲话总是语意暖昧、含糊其辞。只见他永远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永远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永远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就像一位老学究。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花了很大力气研究他的每次讲话,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到哪怕一点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失望。有人曾把格林斯潘比喻为像一条乌贼鱼,喷出一团墨水后就溜之大吉,让听者抓耳挠腮,摸不着头脑。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居然把这种暧昧的语言方式也套用到自己的黄昏恋上,差点断送了晚年的美满婚姻。那时,格林斯潘一直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高级女记者安德拉·米切尔拍拖,心仪已久。然而他那含混不清、充满暗示的语言,竟连长于揣度的女记者也被弄得一愣一愣的,他先后求了两次婚,对方却毫无反应。直到1996年的圣诞夜,当他第三次呜里呜噜表白心意时,女记者才明白了他的真意,接受了他手中迟到的红玫瑰。渐渐地,新娘竟喜欢上了格林斯潘的晦涩,她说:“原以为对他了如指掌,可实际上我永远也猜不透他的心思,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既然无法揣摩格林斯潘的讲话,就只能另辟蹊径了。很快,精明的投资者们就发现了一个“秘密”:格林斯潘的公文包——如果是瘪的,则表示平安无事;如果鼓鼓囊囊,那可就大有文章了,意味着格林斯潘“有话要说”。因此,每当美联储开会时,笃信此说的美国CNBC电视台就会派出两个摄制组守在门外,一台摄像机用来拍摄格林斯潘的言谈举止,另一台则专门拍摄他的公文包。

见好不收

俗话说,见好就收。格林斯潘却不以为然。新千年开始后的第四天,克林顿总统选择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克林顿继续任命格老的理由是,格林斯潘在过去十二年半的联储局主席生涯中,充分展现了三大特长,即专业技术、精密分析能力以及不失传统的常识判断。

这项任命二月初获得参院通过,格林斯潘届满时已经七十七岁,他创造了两项纪录:一项是美国史上最年长的联储局主席;二是联储局设立八十六年来任期最久的主席。

克林顿的这项决定,不仅立即获得国会两党领袖的支持,也受到经济、金融界以及主要传媒的一致欢迎。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对格林斯潘长期以来主导美国货币政策的肯定,承认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格林斯潘的利率政策,某种程度上他已超越党派,成为美国经济舵手。

2007年,格林斯潘出版回忆录《动荡年代 勇闯新世界》,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主政美联储时的各种趣事逸闻以及其经济思想的传统师承,最后还展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危机,成为版权收益仅次于克林顿总统自传的天价畅销书。

再发警告

格林斯潘在1988年1月的股灾前夕上任,恰逢1987年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他采取了放松银根的措施,中止股市继续恶性发展,稳定了美国市场和经济。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格林斯坦三次削减利率,使美国免受金融危机的波及,并最终遏制住危机蔓延的势头。一次次的辉煌使他被煤体称为“金融之神”。

2018年1月底,这位金融之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再发警告!他在接受彭博电视(Bloomberg TV)时表示:“我们有一个股市泡沫,很明显,美国股市正在下跌。”

格林斯潘坚持他一贯的低生产率和财政末日不可避免的讨论议题。他表示称:“因为生产力如一潭死水,过去10年里,生产力一直停滞不前,而且我从来不相信菲利普斯曲线。”

格林斯潘警示了债务风险,还表示,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并未提及,如何为(税改等)政府的新政募集资金,他对此有些意外。他表示:“我们必须面对美国预算赤字,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财政不稳定的长期前景。”

格林斯潘并不认为衰退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他所担心的是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率和不断攀升的福利增长率。他表示:“我不认为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不是经济衰退,这只是短期经济问题,在我看来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长期且深远的问题:如何在西方世界的大量个体从劳动力转为社会福利的接收方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率。”

此外,格林斯潘还表示:“我认为有两个泡沫。我们有股市泡沫,还有债市泡沫。”他称:“我认为债市泡沫最终会演变成棘手事件。”

就在他发出警告之际,美股三大股指一度转跌,盘末再回上涨。

自我反思

多年以来,人们对格林斯潘褒贬不一,有人稱赞他带领美国度过了多次经济险滩,有人又指责他酿就了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在2010年美国国会“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84岁的格林斯潘遭到了无情的诘问。委员会主席安热利代斯(Phil Angelides)指责说,危机之所以爆发,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未能有效监管问题信贷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应该为此承担历史责任。

在格林斯潘看来,市场监管者不是超人,他们不可能预料到大部分危机,甚至在掌握大量证据的情况下也会漏掉部分重大诈骗,麦道夫就是证据。而且,格林斯潘还认为,市场监管者也不能完全阻止危机发生。

他自我反思,在自己在美联储的21年中,犯下了一系列“糟糕的错误”,但总体上“只有30%的错误”。现在,这位已经92岁的耄耋老人,希望历史对自己“三七开”。但不管以后历史如何评价,都否定不了这样一个铁打的事实:他绝对是美国乃至全球少有的卓越的金融奇才、财界巨头。

猜你喜欢

格林斯潘主席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主席致辞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
格林斯潘的答案
经济
格林斯潘与六任总统
格林斯潘:四朝元老再度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