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州画廊沉浮记

2018-05-30黄辉

中国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青州画廊书画

黄辉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山东约占中国当代书画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青州在山东的市场占有率逾70%。20世纪90年代起,“青州模式”一步步发展起来,形成今日引发全国瞩目的“青州现象”,并成为当代书画市场的风向标,其起起落落俨然成为市场的晴雨表。

青州市文化廣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玉章在2017年总结会上介绍,2017年,青州市画廊达860余家,书画从业人员5.5万人,书画年交易额120亿元,举办各类书画展1100多场,到青州写生、创作、交流的书画家5600余人,参加展览的书画家3000余人。青州总面积不过1569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百万,书画交易和运营却如此发达,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小小的县城,为什么书画市场如此发达,其根源到底在哪儿?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青州模式”还能适应今天的市场吗?

20年布局当代书画

1993年,一位功底深厚的中青年画家来到青州,一万元卖了八张画,买画的人还叫他送了幅对联。2003年,当这位画家再次来到青州的时候,他已经在书画界身居要职,此时他的一张画已经涨到两万多元,青州的大小书画经营场所以挂有他题写的店名为傲。尤其到了2013年,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一再刷新纪录。青州一位画廊主仍记得当年的情景: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有一年被炒得最厉害,他是山东人,具备各种市场炒作的条件,画作专卖给几个大户,大户每个人手上都有几百平尺,他们又联络着企业家,企业家买去主要是送礼。

左景岳早在1984年就介入了书画收藏,他不仅担任青州画廊协会的会长,还是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资深书画收藏家,更是青州画廊发展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那时收藏了一些作品,往往都是用于应酬,那时就流行送字画。”左景岳介绍,90年代初青州就开始了书画“交流”,他和“决澜画社”老板王润笙等人开始将外地书画家请到青州就地创作,最早是用当地特产作为酬劳。旷远斋画廊内,左景岳至今挂着一通前文提及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件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四条屏,共计20平尺,当时价格才一万多元。

通过左景岳多次被请到青州的书画家不在少数,而且价格一次比一次高,比如,第一次1250元一个斗方,第二次请来涨到一万元三个斗方。由时任青州美协名誉主席刘杰牵线,淄博企业家邵春萍一次就买过某画家一百来幅作品。

彼时位于青州书画艺术城的艺泉堂虽然面积不大,但装修格调高,小而精,画廊老板鲁清汶是青州画廊协会的副会长,他于1994年开始买画,是青州最早一批做当代书画交易的。在他的记忆中,1994年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最高领导一个月也赚不到500元,但是倒手转卖一张画就能赚500元。买卖书画不仅出于对文化的钟情,市场的丰厚利润更是激涨了这种热情。

1997年以后,青州书画市场进入疯狂状态。到这里“交流”的画家特别多,每个酒店每天都有,走马灯一样。“涉入书画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和传销一样,一个带两个,大家都动起来,全民皆兵。”王润笙这样形容当时青州书画买卖的火热程度。

2003年,十年磨一剑,中青年书画家成长为艺术精湛、社会地位高的知名大家,其中有人升任为教授、院长、主席,一张画由一千多元涨到两万多元,利润之大加速了青州书画市场的繁荣,也提升了画商们相互攀比、竞争的底气,青州书画市场闻名全国。

2013年,再一个十年,中国当代书画市场在艺术品大行情平稳调整的态势中继续盘整,整个青州画商持有的知名大家年销售量出现回落,但平尺价格坚挺,一幅画作被拍出上千万,更有不少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的成交品,保持着当代书画市场的高峰。

不可否认,市场大环境的起落造就了一批“明星”画家,但是更多人在市场的发力点是在“礼品画”这一庞大的书画经济链条上。纵观青州当代书画市场的20年,很多现今知名的书画家,其作品价格快速从几万元涨至千万元,拍卖成交总额达几亿元,并以中国在世画家作品成交额排名前十,而登上“胡润艺术榜”。然而,随着“礼品画”市场的坍塌,市场转为黯淡,一些手持高价位作品的画廊主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烫手的山芋。

青州画廊的起起落落

2006年,左景岳投资建立起青州第一个专业书画交易场所——青州书画城。书画城的建立可视为青州画廊发展壮大的关键事件,它结束了青州画廊散兵游勇、孤军作战的时代,推动了青州书画市场的规模化发展。正是在这一时期,青州及周边地区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携带资本进入了书画市场。

然而,就在青州书画城建成的2006年,青州书画从业者们遭遇了书画市场下滑的寒流。面积达八千多平方米的书画城,进驻画廊只有二三十家。当代书画市场处于低谷期的2006年至2008年,也是青州画廊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高价买入的作品无人问津,“画廊把钱变成画,挂在墙上受熬煎”成为众多青州画廊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困难时期,基于入住青州书画城的画廊而成立的青州市画廊协会,规范了青州画廊的经营。后来,入会画廊逐渐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第一,要明确诚信经营,杜绝假画;第二,健康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第三,画廊最好有自己的签约画家或合作艺术家,有各自的艺术家群体,打造自己的风格。在这三项制约下,逐渐形成了延续至今的“青州模式”。所谓“青州模式”,就是画廊抱团协作,共同宣传推广艺术家,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形成一个相对单纯且有秩序的利益共同体。

2009年之后,中国书画市场从低谷再次进入高峰期,青州书画市场借势活跃异常,画廊主们也在这一时期赚得盆满钵满。“真正上涨是在2009年至2010年,涨幅最大的能达到100倍,少的也有10倍”,鲁清汶说。青州画廊在这一波上涨行情中,切实抓住了机会。“我进入的2008年、2009年,贾又福、史国良、何家英、田黎明的价格都在每平尺5万元左右,我出手时,价格全都涨到了每平尺30万元上下。”面对这种暴涨,一位理性的画廊主不禁感叹,“这种利润太可怕了!”

另一位画廊主对当时的处境也有同样的感受:“我手上有二十多张何家英的作品,半年期间,从每平尺6万元至每平尺8万元,一下涨到每平尺20多万元。到25万元时,我慌了,心里发毛。这不行,这是干嘛?肯定会跌啊!就全部抛了。结果,他的画最高曾经涨到了50万元,亏大了。”

聚翠苑画廊主人王斌也经历了当时的疯狂,在2011年的记录中,王斌写道:这一年的利润都在30%至50%,有的画半年涨了50%,有的甚至3个月就涨了50%,有的画作只要一倒手就赚几十万。“在高峰时期,涨10倍的一般认为属于不涨钱的,涨30倍、50倍的很正常,涨100倍、200倍,最高涨到300倍,这才叫赚钱。”

在书画市场火热之时,有实力的画廊主、经纪人大量买进,进而拉升某些书画家的价格,尤其是在市场上盛行的“官本位”书画家,青州画廊成为快速倒手获利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2013年经济持续低迷、“书画反腐”重拳的双重夹击下,当代书画市场经受严峻考验。随着青州画廊的疯狂戛然而止,很多人绞尽脑汁高价位到手的作品,现在都成了烫手山芋,欲出手而不得。

双重夹击下如何重生

2014年底,微信公众号“艺术战争”抛出一篇题为《山东字画断崖崩盘,市场泡沫重度破灭》的文章,直指青州、山东乃至全国书画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浩劫。2 0 1 5年2月,“艺术战争”再说青州,抛出一篇题为《画廊八成关门,青州字画市场或成鬼城》的文章,断言青州将死。山东书画界内部的“唱衰”声也此起彼伏。

处于调整期的青州画廊,市场平淡、人气减弱、成交量减少,价格虚高的作品有所回落。“出了问题后,对书画行业反而是好事,这种状态可以让大家冷静下来。”鲁清汶表示,很多画廊缺乏自己的定位,跟风的画廊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一筹莫展,处于经营危机的也是这部分画廊。

“这次调整不是峰谷期的调整,而是一种结构性、观念性的调整,这是画廊业要认清的一点。”鲁清汶相信,未来调整后的市场中会有一部分艺术家比现在的价格还要高。“这部分艺术家的价位一定是艺术回归本质,作品无可复制。真正好的艺术机构可以在调整过程中判定下一轮局势,寻找能够给你带来利润的画家。”最近两年,鲁清汶也在通过自身模式的转变和艺术家结构的调整,改变画廊的生存模式。

2017年起,艺泉堂联合艺典中国举行了多场在线拍卖,2018年2月28日结拍的“艺泉堂: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四)”成交率78%,总成交价为20余万元,围观人数达到23000余人次。

同样在大力推广线上交易的还有锦泉斋美术馆负责人王志坚,她也是青州画廊协会的副会长。她说到,青州画廊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大平台资源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锦泉斋微商城面向全国邀请加盟商,王志坚介绍,其首创的画廊移动互联微电商O2O增收盈利植入落地新模式,实现五分钟开店、千元做老板、扫码支付购画微商城的方式。在2018年的计划中,王志坚又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在她看来,10部苹果,一部5000好友,就有5万粉丝,这是其打造新型销售模式的基础。

青州内部抱团取暖的业态模式也逐渐在山东省内拓展开来,与青州画廊逐渐形成共同体的潍坊也在寻找出路,并开始了艺术品金融的探索。潍坊市画廊协会驻会副会长、惠风斋画廊总经理崔连玉在2017年推出“零元购画”活动,拿出其收藏经营的100幅具有收藏或投资价值的作品,以目前市场价或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同时惠风斋以出售价格为标准,每年回赠5%的现金或价值约6%的书画作品,两者任选其一。以20年为周期,将顾客购画的资金全部回赠完毕,实现“零元购画”。崔连玉认为,书画市场调整期已进入尾声,这个时期现金流将是画廊未来发展的机遇,有了现金流就容易把握市场良机。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青州画廊在调整市场之时,也在想方设法消除手上的存货,尤其是大量品相平庸的“应酬之作”。可以想象得到,在书画市场疯狂之际,当时的画廊主和经纪人从画家手上订货之时,动辄五百、上千平尺的画作中,不乏大量按尺幅大小,而不是按画作质量计算的“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成为影响艺术家创作,影响青州画廊经营,也影响当代书画市场发展的“滞销货”。

截至目前,青州已形成包括九大书画市场、六大书画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书画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持体系在内的“9653”书画产业集群,共计有大小画廊近千家,2017年举办各类书画活动千余场。数量虽多,但画廊品质良莠不齐。一位画廊主表示:“青州一年几百场展览,重量不重质,像物资交流会一样。”发展于传统经营模式的青州画廊行业,真正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少,能走出去参与外界交流的少,而具有规模化、竞争力、品质优良的画廊仍旧屈指可数。

青州画廊协会在制定2018年行业目标时指出:“着力打造兼容并蓄、高低互补、流派纷呈的书画产业集群。”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青州书画市场培养了一种独特的經营模式,以诚信、保真来吸纳更多的参与者,从而实现一定范围的流转。

说到“青州现象”,首要地应视其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文化底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历史沉淀,一个是当代传承普及。探讨“青州现象”,不能单纯将其视为一个冰冷的、纯粹逐利的书画交易市场,而是一群鲜活的画廊经营者对书画文化的情怀。正是由于青州市场有这样一群挚爱书画、尊崇文化,有思想、有追求、有目标、有坚持精神的画廊主的存在,以及他们演绎的历史,最终成就了青州市场。其中,这群人所形成的收藏投资文化与传统,正是青州市场的核心所在。

猜你喜欢

青州画廊书画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小小书画廓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画廊
画廊
画廊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