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统编本教材低年级词语教学

2018-05-30张敏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直观词语动作

张敏华

北京特级教师王企贤先生曾讲述过他的一个故事:

六七岁时在私塾念书,私塾先生教学 “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我不理解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于是向先生请教:

生:“故”字当什么讲?

师:“故”字当“所以”讲。

生:原来是一个字不明白,经先生一讲,“所以”两个字也不明

白了。

师:除了“故”和“所以”不明白外,别的字都明白了吗?

生:别的字都懂了。

师:“故”的解释不给你讲了,半年后,你自己会明白的。

果然,过了五个月,在一次造句中,我用上了“故”字,先生用红笔在“故”旁连画了3个小红圈,对我说:“你懂了。”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发是:低年级词语教学对于某些词语,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不能及的,不如不讲,或只说个大概,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体会运用为好。假如刻意要把词语的意思讲清楚,讲透彻,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冷笑话,一位语文教师教学“而且”一词:

教师问: “‘而且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看看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就自己讲解:“而且,就是进一步的意思。”

讲毕,就请学生抄下来:“而且:进一步的意思。”

接着,教师又说:“光理解还不行,还得会运用,谁来造一句话?”

静默了一会儿,一位学生起立,造了一个句子:“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向前三步走,我们就而且、而且,再而且。”

于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用意就是告诫我们,低年级词语教学不可采用注释的方法,更不可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而应该遵照课标所提出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了解词语的意思”。

“了解词语的意思”中的“了解”,意思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大多数词义只要知道其所概括的范围即可。因此,低段词义的教学,不提倡以词解词,而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运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了解词义。

根据以上所述,第一学段词义教学方法如下:

一、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来了解词语的意思,既是词语教学的一种策略,也是学生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必要的阅读能力。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在“字词句运用”一栏就要求学生根据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也安排了类似的练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类题会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第一学段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来掌握词语的意思是必要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概括性。一些词语的意义往往在文中句子或语段中已表达出来。如一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中“狐假虎威”的意思,在故事的最后一段就直接提到:“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此类词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找出文中相关的文字来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在课文中表现得不明显,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显露出词语意义的联系系统。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文中的前后语句建立起联系,使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如一年级下册

《树和喜鹊》中“孤单”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句子“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情境,进行互动对话:“小树,小树,这里只有你一棵树,没有其他小树朋友,你觉得怎么样?”“喜鹊,喜鹊,鸟窝里只有你,没有兄弟姐妹,你想说什么?”联系前文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意境,体会角色的心情,巧妙地帮助学生了解“孤单”所指的意思。又如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中“泛滥”一词,其后的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是对“洪水泛滥”的具体描写,也同时是“泛滥”的具体体现。而下一段中“災难”一词的意思,则也暗藏于这句话之中。教学这个语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句子,有时可以联系后面的句子来帮助理解。从而习得“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这一方法。教学片段如下:

(一)聚焦第1自然段

1.读文想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去看看当时的情景吧!(出示第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词语“泛滥”。)

2.理解“泛滥”:

(1)看看两个字的偏旁,你来猜猜,这个词语的意思可能和什么有关?

(2)学习“联系下文”读懂词义:

* 到底怎么样的水才能称为“泛滥”呢?请小朋友们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

出示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

想象补白:还有什么也被洪水破坏了?

小结:水那么大,那么急,把田地淹没了,把房屋冲毁了……这就叫作——

生:泛滥。

* 揭示方法:我们刚才通过后面的句子,读懂了“泛滥”的意思,这个方法就叫作——联系下文。

3.朗读指导:你能读好这两个句子吗?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4.读懂句义:

(1)泛滥的洪水做了哪几件坏事呢?请你读读句子,圈一圈,数一数。

集体交流,相机板书: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

(2)观看视频:小朋友们,你们看,洪水来了!

交流感受: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呢?你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说给你的同桌听

一听。

(3)朗读指导:难怪课文中说,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谁能用朗读读出这样的感受?

(二)聚焦第2自然段

1.读句子: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2.理解“灾难”:

* 联系上文理解。

学到这儿,你知道了吗?文中的“灾难”指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将前面的句子标红: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 小结方法:

是的,这就是文中老百姓遇到的“灾难”。原来,要读懂一个词语的意思,除了联系下文,我们有时候还可以联系上文呢!这样的方法就叫作——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

多做这样的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将会逐渐增强。

二、联系生活

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思维块,容易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轻松地理解词语。如《四个太阳》中“温暖”一词的教学:

教师问学生:生活中,什么时候让你有温暖的感觉?学生有的说:冬天,走进带暖气的房间感觉很温暖。有的说:爸爸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感觉很温暖……

这种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多维度地、生动地解释了“温暖”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词义,可以将概念化的词语与学生的生活勾连,使词语有了情感,有了灵气。联系生活了解词语的意思,是第一学段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运用比较

比较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最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教学领域运用得非常广泛,有著名学者就说过,“比较,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将比较法运用于词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辨析词义相近容易混淆的词语,利于正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中词语运用的准確性。如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中:“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下来”这个词语用得很准确,课后习题也要求体会。教学时,教师拿出一个蜘蛛模型,演示三次“蜘蛛垂下来,逃走”的动作:第一次,“蜘蛛”从“墙上”一步步爬下来;第二次,“蜘蛛”啪的一下掉下来;第三次,“蜘蛛”靠尾巴上的“丝”帮忙,垂下来逃走。接着,教师问学生:哪一次演的才是蜘蛛“垂下来,逃走”?学生一致认为是第三次,原因也分析得很精彩:第一次是“爬下来”,慢慢地爬,雷雨会把它淋湿的;第二次是“掉下来”,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要摔死的;第三次才是“垂下来”,蜘蛛挂在丝上很快地滑下来,又快又安全地逃走了。通过动作演示比较,学生准确地区分开“掉下来”“爬下来”“垂下来”的意

思,并且还体会到“垂下来”这个词语在当时的场景中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运用直观手段

直观教学法,是最为契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运用于词语教学中,就是教师将抽象概念化的词语与直观的画面或事物对应,用生动的动作演绎出来,或者教师用生动的语调和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

1.动作演示。动作演示是直观演示教学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以正确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或展现词语所表现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不同的动作演示比较来辨析词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动作演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教师亲自演示,也可以让学生来演示,用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如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文中有句话: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句中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都是本课要学习的词语,教师采用动作演示法来帮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示范”,只表演了“焦急地转来转去”,但没有“自言自语”。教师问学生:“我这样演,演对了吗?”学生说不对,因为没有把“自言自语”表演出来。

请学生表演之后,请其他学生评价:他演得好,不仅把那个人“转来转去”和“焦急”的样子演出来了,还把“自言自语”也表演出来了。

通过表演动作的对比、评价,学生对“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的意思已经了然于胸。一般来说,动词类的词语适宜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中“拨水”“甩尾巴”等,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中“迎上去”等都可以采用动作演示法进行词义的落实。

教学时,还可以将动作演示和课间操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习了词语又活动了筋骨,便于集中精力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辨析“漂”和“飘”的不同词义,正好是课堂进行到中段时间,就可以安排课间活动与词语演示相结合,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水里漂,这样漂,小船漂流慢悠悠;

风中飘,这样飘,风筝飘荡轻悠悠;

字音相同义不同,祖国文字真奇妙!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将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那就说明已经掌握了词语的意思。教材中也有专门练习,请学生运用动作演示来理解、积累词语。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字词句运用”栏目:

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微笑 狂笑 傻笑 笑眯眯 笑呵呵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2.音画展示。一些名词或形容词等类型的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较远,理解上有难度,可以借助音乐、画面等直观媒介的辅助,将词语与之相对应,帮助学生解决理解的难点。如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壮观”一词,学生理解有难度,教师也很难用语言讲解清楚,那就不妨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音乐的渲染、画面的直观,很快就让学生了解、体会到“壮观”的场面。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中的“蚜虫”“七星瓢虫”,可以采用观察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词语。当然,在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习词语时,要注意使用的时机,比如有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而后再出示画面。假如学生能根据词语想象出画面,则说明已经掌握了词语的意思,而出示画面只是为验证理解的准确性。想象在前,出示画面在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如《纸船和风筝》一课中: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乐坏了”这个词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小熊、松鼠“乐坏了”的样子,说说它们的表情、动作以及语言,而后再出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的图片。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指借助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将抽象的词语形成有关表象的直观过程。这种教学词语的方法较少受时空和设备的限制,较为便捷。通过教师的言语描述或学生的想象表述可形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将概念的词语具体化。如《我多想去看看》中“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新疆”中“遥远”一词的教学。很多学生知道“遥远”就是远的意思,但到底有多远,对于学生而言,缺乏距离感和空间感。教师可以用言语表述:从新疆到北京,坐特快列车要四十几个小时,也就是两天两夜。而课文中说“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假如走路去北京,猜猜要多少时间呢?通过这样的讲述,帮助学生体会“遥远”的意思。

采用言语直观进行词语教学,往往是结合想象进行,把一个原本概念化、抽象化的词语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画面,运用语言表述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是有较大的益处的。教学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词语学习。其實,在教材中也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字词句运用”栏目就有这样的要求:

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虽然言语直观是比较便捷的词语教学方法,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和模型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言语直观要和动作演示、音画展示等直观手段相结合,如上述《纸船和风筝》教学“乐坏了”的案例。

五、运用造句法

有些词语的意义比较抽象,但在生活或阅读中使用率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样的词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词语来“说一句话”。造句法是较为便捷而有实效的方法,其作用有:首先,如学生能正确用该词语来造句,则说明学生已经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已经达到了解词义的目的;其次,学生造句也起到帮助其他同学了解词语意思的作用,比如教师请学生尝试用“冻僵”造句,一位学生说“冬天,北风呼呼地吹,把我的手和脸都冻僵了”,这唤起其他同学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因而意会了“冻僵”一词的意思;三是造句法实现了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相结合,是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运用造句法进行词语教学时,要注意的是:所要学习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抽象但并不十分陌生,经过提示可以唤醒他们的生活和语言经验。当教师从学生的造句中发现他们对词义的把握不够全面或有偏离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指正。如斯霞老师指导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

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来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饱满。

(这时全班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

在这个经典的教学片段中,斯霞老师从学生的造句中发现,他们对于“饱满”一词的意思掌握仅限于植物种子“丰满”。于是,斯老师特意做了一个动作,引导学生了解到“饱满”还可以形容人的精神,从而对词语意思的了解更为全面,使语言文字训练具有了更高的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找近义词、反义词、查字典等等。有时还会将几种方法整合起来运用。教学要根据学生学情和词语特点来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词语教学变得鲜活,给低年级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直观词语动作
容易混淆的词语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找词语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动作描写要具体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