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性体育社团对建设健康社会的作用研究

2018-05-30程欣泉

关键词:体育社团

程欣泉

摘要:通过研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目标,调查当前影响建设健康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群众性体育社团对建设健康社会中关于培养健康体育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群体法治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点研究群众性体育社团在健康中国、健康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在理论方面为群众性体育社团指出发展方向,以期群众性体育社团能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健康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体育社团;健康社会

一、前言

21世纪是群众性体育获得极大发展的时代,群众性体育是促进人们健康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通过查阅我国现阶段各类人群的健康状态数据表明:我国的健康事业状况不容乐观,2016年我国居民亚健康平均率为64%,说明我国群众的健康处于中下水平,这将极大的阻碍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健康社会的发展。群众性体育社团是公民自愿组成的,满足民众健身康养需求的体育组织,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毛细血管,是推进健康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能够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由于新中国成立时体育百废待兴,在体育事业的发展方面采用“举国体制”,过份强调体育的政治功利价值,导致对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投入不足,缺乏整体性建设规划。通过对群众性体育社团对建设健康社会作用的研究,促进健康社会的发展,推进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概述

近年來,随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运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类民间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如雨后春笋,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主要分为两类:“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官办色彩的体育社团和以健身为目的,未在主管部门登记的,民众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成立的具有官办色彩的群众性体育社团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日常行政管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这类体育社团具有独立的法人代表,完善的管理结构和固定的经费来源,为我国的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政治环境,使社团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思维,导致政府与社团的职责定位不清,社团的发展与多元化的个人健身新需求不匹配,难以发挥其激励群众参与健身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的实施,群众自发组织的健身社团成为了发展群众体育、引领全民健身的领头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社会体育服务与人们的健身需求方面也出现了新的矛盾: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康养需求与社会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目标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康养需求,能快速带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社会的服务供给水平。同时,由于其发展速度快,随意性强,不稳定性因素多,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监督与引导,使其为我国的健康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三、群众性体育社团对健康社会的作用

(一)群众性体育社团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要求,加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人才储备,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研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占影响人们健康水平的60%。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健康社会建设的最重要部分。据研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势,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国卫办、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增加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共同制定《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无不说明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建设健康社会的重要性。群众性体育社团植根于基层,针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需求,组织丰富的健身活动,促进人们体质的健康发展,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据研究体质健康和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调查:90%以上的人认为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使人感觉精神愉悦,精力充沛,因此可以说明群众性体育社团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群众性体育社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影响着社会活力和国民健康水平。在全民健身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提高身体健康的运动,其价值可以从休闲康养向促进国家健康、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方向延伸。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国家的健康发展,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是社会有序运行、规范运转的关键。晋人束文徽在《補亡诗·由仪》中写道:“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指出,文化和体育是国家管理或治理社会的主要手段,体育对个体的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而个体的社会心态又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基础。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数量庞大、覆盖面广,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直接或间接参与群体活动规模调查:2016年广东省参与群体活动4500万人、2017年浙江省参与群体活动人数达到2098万人、安徽省直接参与群体活动达299.91万人次。由于我国群众性体育项目众多、社团类型的杂乱,难以统计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确切数量,通过调查直接或间接参与群体活动的人员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规模庞大。因为社会氛围的优劣取决于个体的社会心态,群众性体育社团通过组织群体活动,参与社会建设,增强群体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洗涤个体的社会心态,引导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局面,对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三)群众性体育社团有利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快法治社会的建设步伐,法治社会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脱离社会的国家是不健康的国家,很快就会走向衰亡,如:“我国西周时期试图建立实行礼治的联邦制,很快引起了社会动荡”,“前苏联实行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无视社会的存在,国家仅存89年”。根据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客观规律,法治社会是国家管理社会的高级形式,法治社会不是制度层面上的孤立发展,而是使各种社会组织在公平、公正、诚实、可信的氛围中,参与社会管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国家政策的改革,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逐渐增多,其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群众性体育社团在法律秩序的基础上,建设体育社团组织监督执法体系,完善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监管职责,通过公平、公正原则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服务机制,有利于增强社会群体的法治意识,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

(四)群众性体育社团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评价国家健康事业发展,反映民众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我国健康素养水平在健康中国行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持续开展的前提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16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9.79%,科学健康观素养36.18%,健康信息素养19.13%。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我国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5%,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距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占总人口的31.6%。随着互联网通信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一庞大群体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带动或感染其他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体育运动,了解健康信息。通过对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将有利于提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对稳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形成科学的健身观,营造和谐的生活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四、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群众性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群众性体育通过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方式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素养的提高、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在建设健康社会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为构建服务于健康社会的群众性体育社团新模式,论证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对建设健康社会,加快实现国家战略的新蓝图具有重要作用。

(一)构建群众性体育社团服务体系,培养健康体育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健身观念的转变和健身需求的增加,大量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不断涌现,如:冬泳协会、健身气功站、广场舞联合会、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服务站等。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体制改革滞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失衡的形势下,群众性体育社团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与供给质量、规模和动能不足的矛盾。因此:群众性体育社团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使群众性体育社团更好的服务于健康社会的发展,促进人们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群众性体育社团服务体系的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激活群众性社会体育的组织活力,逐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社团服务体系标准化。

(二)加强体育社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体育社团文化是管理者或参与者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精神领域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团由其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组织成员对某种行为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良好的体育社团文化能够激励或带动相关群体产生某一自觉行为。因为其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具有显著作用,因此群众性体育社团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群众性体育社团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构建体育社团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如,《老子》:“和其光,同其尘”、“用其光,复归其明”;《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体育社团文化的建设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塑造“以人为本”的和谐、公平的文化价值体系。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加快,大量的西方体育文明也随之涌入,如保龄球、高尔夫、电子竞技和极限运动等。通过查阅资料,在全国体育总会正式注册的所有运动协会(社团)中70%以上的协会具有西方文化痕迹。因此建设和谐、共融的服务于社团发展的社团文化,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体育文化强调刚柔并济、形神合一的柔和之美,西方文化追求超越自我、征服自然的好勇尚武的力之美;中方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观点阐述生命与大自然的规律,身体的强壮衰败,皆取决于“精、气、神”的变化,追求内在的调养,西方体育文化重视“人本位”的价值,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所以不同的文化特点,对社会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国体育的中庸思想可以营造“戒武”“戒斗”的和谐氛围,西方体育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健身欲望、竞争意识,营造公平公正的拼搏氛圍。为了使群众性体育社团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社团文化的建设应该秉持“扬弃”的思想,在吸取西方体育优秀文化的同时,用辩证的思维对文化二次加工和创造,使之朝着开放、创新、多元和包容等方向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健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规范社团管理机制,提升群体法治意识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我国政治大环境的影响,采取举国体制的形式发展体育运动,群众性体育发展较慢。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不断深入,群众性体育在全国蓬勃发展。由于体育事业管理长期形成的“官办”思维,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管理还是以“政府统治型”管理模式为主,以行政手段干预社团资源配置、组织结构,实现其既定的发展目标。体育社团的管理面临着体制不顺,管理主体不清晰,决策与实践相互制约的问题。随着“健康中国”的实施,全民健身达到了高潮,群众性体育社团管理体制关系到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步伐。向祖兵(2017)认为:群众性体育社团管理应以三社联动为基础设置社区网络运作模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体育社团实体化;李长春(2017)提出:体育社团的管理应向体育治理转变,落实“体育治理”概念,采用多元主体的模式协调政府、社团与个体的矛盾冲突;杨桦(2015)指出:协同多元主体的合力,处理多方利益冲突,达到善治的管理目的。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管理应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促进社会广泛参与,以市场为导向,社团自营为方向,形成政府管理和社团自治相结合的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服务型管理机制。

(四)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群众性体育社团的核心任务是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为主体的身体锻炼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据胡安宁(2014)、高凯等(2018)的研究成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关系;郭海健刘兆炜严丽萍旧等人通过多种研究方法验证了个体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关系,认为教育对素养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明教育程度高者,更有利于获取健身知识,获取的途径也更广阔。《“健康中国2030”》要求: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因此加强群众性体育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设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截止2017年全国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182万人。因此,群众性体育的科学健身服务应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宣传和引领作用。加快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健康大数据采集,加快建设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利用互联网的渗透形成科学健身、健康监测、疾病预防立体式的健身指导服务模式,使群众性体育社团的科学健身指导水平稳步提升。

五、结语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人们的健身需求持续提高,群众性体育的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群众性体育社团是推进健康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康养需求,能快速带动群众健身的积极性。通过研究:完善的群众性体育社团运行管理机制有助于加快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群体的法治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是建设健康社会的强大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关系探索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情况研究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社团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试析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及体育部门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