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制玉工具及工序

2018-05-30撰文

收藏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玉器纹饰工具

撰文/饰 迦

中国有着悠久的制玉历史,关于玉雕工艺技术的文字资料却很匮乏,直至明清时期才有少量著作提及,诸如《天工开物》《玉作图》。

《玉作图》提到的制玉十二道工艺:“捣沙、开玉、札砣、冲砣、磨砣、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砣、皮砣”。

古玉作坊遗址至今尚未发现,只能在相信玉器制作为一脉相承、世代传承,慢慢演进的状态的前提下,根据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制玉使用的工具、资料,以及古玉表面残留的痕迹推演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制玉工艺。

简单说说制作的工具与工序。

工具

1.制玉机器

砣机,又名“水凳”。

2.解玉砂

由比玉石硬度高的矿物碾磨而成,粗颗粒用于切割成型,细颗粒用于纹饰雕琢。工具需配合解玉砂使用。

3. 砣具

最常见的工具,可用于切割、镂空、钻孔和打磨。

4. 线具

主要用于切割。

5. 金属片状工具

主要用于切割、片料。

6. 管具

用于打孔、高浮雕纹饰的减地,钻磨玉璧的外廓。

7. 桯具

一种实心的锥状工具,常用于打孔,孔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

制作工序

以蹄形器、玉璧、玉琮的制作为例。

1.蹄形器

①以桯具打孔;②穿线入孔;③沿器沿拉切,取出中心玉料。

2.玉璧

①管具钻孔,取出中心玉料;②砣具切割成圆。

3.玉琮

①切磨外形;②管具钻孔取芯;③砣具去方成圆。

纹饰的雕刻

以蒲文璧为例,使用砣具雕琢三对平行线即可。

砣具切割示意图

金属片状工具示意图

桯具

关于玉器的制作

这得从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时期说起,在周口店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兽骨饰品、贝壳和石头珠,其中一些甚至还有染色工艺,可见两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石器的钻孔技术。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就有了佩戴饰物的习惯,那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在一些漂亮的石头上钻眼穿绳佩戴。当时用的是兽齿、石头钻头,为了增加钻头的使用寿命,会加入硬度更高的细沙。当时人们只能用双手转动带石头钻头的木棍来打眼,表面也只能简单地用打磨方式制作简单的形状,比如磨圆或者磨成方的。距今八千年的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候的玉器还看不到细阴线,应该还没有出现旋转陀机。虽然有了桯钻和管钻,但是从红山文化玉器上看,应该不是轴心旋转陀机制作的。

陀机出现的时间很多人认为是良渚文化时期,目前还没有定论,因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细阴线更像是用刀加解玉砂磨出来的。但是到了商代,其工艺可以确认是双人操作的陀机制作的,而且已经用了青铜陀具。这种跪式的双人陀机,必须一个人拉动转轮,一个人在陀具下,一手拿玉,一手加解玉砂。这种跪式双人一直到南北朝出现了以脚踩作为动力的水凳,从此玉雕就进入了单人单陀机制作玉器的时代。

人们最早用的是野兽牙齿在玉石上反复刻画,包括良渚文化的很多线条都是用传说中的“昆吾刀”刻制的,直到商代出现青铜陀具,玉器的纹饰可以做得越来越精美。到了汉代才开始普及铁制陀具,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同的是铁制陀针越来细,样式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古代玉器制作一般有开大料、扎锅、冲锅、磨锅、掏膛、镂空、上花、钻孔和抛光的工序。开大料一般用大型的线锯由两人拉动配合解玉砂切割大料,然后就是上陀机用大陀轮切出大样,再经过成型、碾陀上花、用桯钻钻孔、搜弓镂花,皮陀抛光,一件玉器才能算是成品。

猜你喜欢

玉器纹饰工具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波比的工具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波比的工具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巧用”工具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