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及其艺术特色

2018-05-29刘昶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钢琴曲民族音乐夕阳

刘昶

【摘 要】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是在琵琶文曲《夕阳箫鼓》的基础上,根据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据此改编的丝竹乐 《春江花月夜》改编的成功之作,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南方美丽的山水景色,此曲用钢琴形象地模仿了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鼓、箫、筝、琵琶等乐器的音色及音响特色,通过作曲家的创造性艺术思维突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深受中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本文主要对此曲的演奏进行分析,体现出它的艺术特色,由此来说明《夕阳箫鼓》所带给人们的音乐美的感受。

【关键词】《夕阳箫鼓》;艺术特色

1卞萌在《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一书中谈到:“钢琴曲《夕阳箫鼓》以它浓郁的民族风韵、清新淡雅的格调、田园诗般的意境及独特的音响,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这首曲子是中国钢琴曲中的经典作品,是由黎英海先生与1975年根据同名琵琶古曲(又名《春江花月夜》、《浔阳琵琶》)改编而成的。

全曲开篇写着tempo a piacere,意为速度可随意处理,从远处传来的由疏而密,自然起伏的同音反复由慢渐快至无限反复开始,钟楼的鼓声悄然响起。充满了紧张度和韵律感,颤音的处理到最后为惭慢,主题出现在第三小节,第四、五小节的下行装饰音和紧接的华彩句逐步拉开乐曲的序幕。此段的难点在左右手的同音反复上,一开始的几个音较慢,手臂尽量放松,为后面快速反复做准备,这样手不仅能快起来,而且声音会很均匀有弹性。尤其是要注意利用弱踏板制造一种梦幻的意境。后面出现了模仿琵琶音响的、颗粒性的旋律线跳,这是一个富于内在力度的、颇具有起伏感的完整乐句。最后出现箫的音色,给人感觉悠远、纯净、质朴的感觉,将这一段推出高潮,把我们带入到了波光粼粼的江南美景当中。浔阳江上,在夕阳的斜照下,波光粼粼,岸边鼓楼的钟鼓声交奏齐鸣,回荡在江面上,山水相连,渔翁乘兴而歌,悠然自得形象,创造性地勾勒了“夕阳无语、箫鼓有情”的音乐意境。

主题开始,速度为行板,旋律抒情。2它由引子部分第三小节的核心动机人五声音阶式的自由模进和变化发展而来,乐句发展采用了中国民族传统旋法“连环扣”(或“鱼咬尾),即每句的第一个音与前一句的尾音全部使用同音承递手法,织体运用支声写作手法,这个传统技法,以优美流畅的曲调唱出动人的船歌。

夜晚来临,微风轻拂江面,明月慢慢升起,月光洒在江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速度中板。主题核心移高了四度,左手伴奏织体加厚,但音量不宜过重,要轻触键,似回音。每一拍踩一个切分踏板,八度的地方不能每一个音都重。最后两小节的速度渐慢下来。清新闪烁的触键,表现了夜色降临、光辉淡洒的柔美意境。

这一段柔和的散板,古筝似的琶音,三、四度似笙的和音,给人以江风吹拂、流水回荡的感觉,在一个模仿箫的一个徐缓的长音之后,以音乐的流动性描绘出水中的花影层叠,在音乐表现上它以“起、平、落”的手法构成其完整的大乐句,在演奏上要捕捉好内部每一个音符的细节。此段每个弱起的颤音要与之前一个乐句的尾音衔接好。讲到颤音,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用法不尽相同,奏法也是多种多样,对不同乐器的模仿也存在着细微的触键变化。开始稍微慢一些,随着左手旋律音渐渐开始明朗,右手也由纤细柔和发展为高亢明亮,颤音的弹法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而改变,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由远到近。

节奏舒缓,在一片热闹的箫、鼓声当中歌声船声都渐渐的消失在宁静的夜色之中。使人沉醉在全曲一开始的意境中,令人回味无穷。在演奏上,可以多使用踏板,使音得到一定的延长,在201小节时,装饰音不能弹的太短,就会略显突兀,可想象弦乐的揉弦效果,来突出浓郁的民族风味。全曲在宁静的夜色中,缓缓结束。在全曲回归到散板结束时,更能让人回味到它“清、高、远、淡”的精神境界,只有充分把握住这个意境,才能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酣畅自然。

3在西方的传统音乐中,偏重于音乐的理性思维,而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与西方音乐中在对比中求统一的结构原则不同,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对比的方式,是一种“醇和”的美,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和”的精神,是贯穿中国民族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在钢琴曲《夕阳箫鼓》中,以它浓郁的民族风田园般的意境和独特的交响,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统一和谐,更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改编曲中不可多见的佳作。

结语

钢琴曲《夕阳箫鼓》无论是在曲式结构还是和声语汇,无论是演奏技法还是乐曲风格,都充分体现出了民族特色。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层次变化时,都要充分的想象:想象各种乐器的转换、想象各种意境氛围的转换,这样,才能使演奏色彩丰富,具有变现力和说服力。总之,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要有好的作曲家、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作为演奏者怎样把乐曲诠释的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把蕴含在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展示给世人,让世界更好的感受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的民族。

参考文献:

[1]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2]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 《民族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李西安. 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J]. 《中国音乐》.1982(1)

[4]劉承华《中国传统音乐“自然”母题及文化意蕴》[J]中国音乐学,2002年

[5]何俐 古曲艺术留芬芳洋为中用添新彩———谈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夕阳箫鼓》[J]钢琴艺术,2004

[6]魏廷格《关于中国钢琴艺术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概述》[J].钢琴艺术,2001

[7]谢红文《钢琴曲<夕阳箫鼓>艺术手法探微》,中国音乐,2003年4期

[8]苏澜深文《探中华之乐 求民族之风——黎英海先生访谈录》,钢琴艺术,1999年1期

猜你喜欢

钢琴曲民族音乐夕阳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浪漫夕阳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夕阳的见面礼
为让夕阳更美好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