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名师课堂感受教学魅力

2018-05-29王建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

王建

【摘 要】有幸观看到了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视频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名师睿智的语言,感悟了名师的教学理念,体会了名师的教学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

【关键词】名师课堂;教学魅力;数学

前些时日,我有幸观看到了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视频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张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语言撩拨着学生的趣意,滋润着学生心田,让学生心情愉悦,情绪振奋,开启思维,发挥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也让我从中真正体会到名教师的教学智慧。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感受:

一、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路者与参与者。本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都积极主动参与,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恰当引领,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中五次小组合作探究,为整个新授过程增光添彩。

二、巧妙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巧妙引入,能够激起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伊始,张老师通过一个航海事例:“在茫茫大海上,一艘船没油了,无法正常行驶,想去救援,必须知道船在哪儿?如果以灯塔作为观测点,那船究竟在哪?”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那就是想办法确定遇难船的具体位置?于是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开始行动,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学习工具(直尺、量角器等)动手操作实践,画一画、量一量,并在以前学习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交流,让学生创造性地建构新知,学生很快得到了确定位置的方法。有的组得到东北方向30度,距离3千米;有的组想象成一个钟面在1点钟方向,3千米处;还有的在东北方向60度,距离3千米。虽然孩子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答案各异,所得到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规范的,教师在此并不急着把完整的研究方法呈现出来,而是充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索,让学生创造性地建构新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化”的过程。

三、相信学生,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跳一跳能摘桃”的能力。在教学难点“北偏东”还是“东偏北”是以“北”为基准还是以“东”为基准时,通常教师都是把它们直接介绍给学生,但是张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问题再一次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逼”着学生尽力调用所有知识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给孩子充分的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了问题的答案,讨论后所得到的结果也有理有据。有的组汇报说:以前学习方向时总是只给出北,所以应以北为基准。有的说:罗盘、指南针总是指南、北,所以应以南、北为基准。同时张老师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出示资料介绍,明确规定在确定方向时,一般以南、北方向为基准,至此,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张老师这种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究解决问题,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思維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很好地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诠释所学的知识,真正突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尊重学生,在感悟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如在处理船2的位置时生1:南偏东50度,距离2千米。生2:船2在灯塔的南偏东方向2千米处。张教师并不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让孩子们激烈争论,在争论中得到要确定位置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观测点”。在处理船3的问题上,教师再次让学生讨论两种叙述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明确了应以南或北作为基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加上角度,距离的说明,对于位置的描述会更具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了方位,理解了角度,体会了距离,由此又提炼了确定位置的几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从而使新知建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五、前后对比,实现知识的相互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着学习新知识,还应该注意知识点前后间的连贯。张老师抛出了最后问题,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五年级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让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学生汇报生1:数对是方格,不精确,今天学的更精确,在海域上更合适。生2:数对是一步到位,今天学的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过程。生3:数对的局限性大,在特定的位置中才能用,如城市的网络化管理中才能用,而今天学的在哪都能用。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感悟到了确定位置看上去方法各有不同,知识间毫无关联,其实与以前的方法又有联系,是以前方法的发展和综合。两者又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两个量交于一点确定位置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感受名师风采,精神上受到洗礼的同时,更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学、多思、多做……唯有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离名师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

猜你喜欢

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我们爱数学
我难过,因为我看到数学就难过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