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下中日新闻媒体报道的对比分析

2018-05-29张蒙蒙吴臣松安川川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日

张蒙蒙 吴臣松 安川川

【摘 要】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以来,时隔6年,2017年3月份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福岛核泄漏的危害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中日两国新闻媒体对于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同,中方媒体报道相对客观,而日方对于其影响和危害的报道中则表现出更多的回避。因此,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中日两国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其具体用语和表达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其背后所体现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关系,以求提高读者的批评意识,加强其对于福岛核泄漏这一事件的正确理解,从而做出恰当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中日;新闻媒体报道;福岛核泄露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兴盛于西欧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方法。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批评话语分析逐渐走向成熟。对机构语言使用的研究也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构建。相继出版的Language and Power(Fairclough,1989)、Prejudice in Discourse (van Dijk,1984)、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Fairclough,1992)在理论上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

二、福岛核泄漏事件的中日新闻媒体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一)词汇分析

在2017年3月福岛核泄漏事件中,中日两国新闻报道中不同的词汇选择对其立场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Van Dijk(1987)指出:“词汇选择是新闻语篇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它隐含的意识形态和观点可以得到再现。”中国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使用了诸如“致命性损害”“高辐射水平”等词语,表明了福岛核泄漏这一事故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之深,破坏性之大。而“据悉,在这一高强度的辐射量下数十秒即可致人死亡。”这句话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其所带来的不可磨灭性的灾害。

而在日方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关于福岛核泄漏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除了运用具体的数字,给读者以清晰直观的印象。例如 「原発周辺の5つの町と村から県内に避難している人は合わせて1万7781人と発表しました」(福岛周边五个城镇和村落转移到县内的避难者总计达到1万7781人)。此外,还指出「安定した住まいがある」(避难者有着安定的栖身之地)。这类表达的使用,看似体现了日本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尽量降低福岛核泄漏事故给居民带来的伤害,但实则是掩饰这一事件的影响。虽然居民已经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且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但是他们曾经安居乐业的土地已经不复存在,是否能够回归家园,是否能够回归以前的生活也是很多避难者所担心的问题。显然,这样的表达将重心和读者的注意力在无形之中进行了转移。可见,不同国家的媒体对于同一事件的叙述其实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思想形态。

(二)引语转述

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通常会使用一些转述的表达来传达事件或者新闻,以求更客观地将信息传达给读者,更好地避免主观思想左右大众。而转述引语作为一种常用的方式,其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加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作用。例如,“报道称”“据英国《卫报》本月3日报道”“据悉”,直接阐明新闻报道的出处,使读者相信其客观性,而并非是记者的个人观点和主观意识。

然而,绝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引用谁的话、引用什么话、怎么引用,这些都与报道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密切关系。为达到特定目的,报道者可能片面引用甚至故意歪曲被报道者的声音。(陈俊,王蕾,2011)

在日方媒体报道中,多次直接引用一些专业教授对这一事件的描述,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论述。无疑,读者更加相信专业人士对于灾害的分析和把控,直接引用则更加凸显了其可信度,增加客观性。而政府部门关于如何治理、降低灾害影响以及今后如何开展防御工作的引用,对于读者和日本民众来说也是一剂强心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他们共同抵御灾害、降低风险的决心和勇气。

可见,中日不同媒体的报道,对于引用的侧重内容和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三)语篇的社会功能

新闻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即新闻语篇由社会结构构成,并受制于社会阶级与社会结构。同时,语篇可以影响社会结构,因而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单胜江,2011)通过对中日新闻媒体关于日本福岛核泄漏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的词汇选择与引语转述方面的分析可见,两国媒体所强调的重心不同:中方媒体着重于凸显灾害的还原,而日方媒体则更加关注灾后措施与重建,试图挽回民众的信任。

参考文献:

[1]陳俊,王蕾.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编辑之友,2011,(08):126-128. [2017-09-19]. 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1.08.014

[2]单胜江.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外语学刊,2011,(06):78-81. [2017-09-19]. DOI:10.16263/j.cnki.23-1071/h.2011.06.018

[3]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M]. London: Longman, 1989.

[4]van Dijk,T.A. Prejudice in Discourse[M]. Amsterdam:Benjamins, 1984.

[5]Fairclough, 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

[6]VAN D. Communication Racism: Ethnic Prejudice in Thought and Talk [M].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87.

猜你喜欢

中日
从垃圾的处理方式分析中日国民的环保意识
浅析中日账务处理中的异同
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