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原县柏社村景观建设与保护研究

2018-05-29康玉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原县村落绿地

【摘 要】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追求空前高涨的大背景下,地坑窑生土建筑已岌岌可危,柏社地坑窑民居已留存千年,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特有的村落风貌为我们展现了浓厚的黄土文化。论文以陕西咸阳市三原县柏社村为例对其村落空间及景观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景观设计目标和原则,并进行对策性建设保护研究。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建筑;地坑窑

柏社村位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兴镇西北部,与耀县接壤,是关中通往陕北、甘肃宁夏的重要通道,处于关中地区交通网络的“重要”位置。柏社村是三原县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村,柏社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在古代为土神祭地场所,村内古柏高大茂密,形成特有的象征,由此得名柏社,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是一座商贸发达的历史古镇。在柏社村漫长的发展演变史中,现存地坑窑215院,是我国现存地坑窑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对关中典型地坑窯聚居村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现状

在柏社村境内,地坑窑生土建筑约占村落民居建筑总量的百分之八十,这种古老的、特殊的、大规模的、原生态的人居方式构成了独具关中特色的古村落风貌,积淀了丰厚的地理、历史、人文信息。柏社村境内民居建筑保存状况不一,现状质量较好的主要是地面新建的砖房、经过翻修或有人居住的地坑窑,主要分布在村域西侧。现存质量较差的主要是一些历史久远、无人居住的古窑院,零星散落于村落中心。共有215院地坑窑,其中大多为全下沉式,少量为平地式。入口形式以直进式和转折式为主,其中窑院墙体完整、孔洞清晰、修有女儿墙、院内环境整洁、植被经修整的地坑窑共计65院;院内部分墙面脱落、孔洞部分坍塌、多数无女儿墙、杂草丛生的地坑窑共计75院;院内墙体大部分脱落、孔洞不清晰甚至坍塌、无女儿墙、杂草丛生且无人居住的废弃的地坑窑共计23院;破坏较为严重,基本已经全部坍塌的地坑窑 52院。柏社村窑洞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体积偏小,而且是下沉式空间类型,在视觉上不会给人压抑的感觉,反而这种空间组合会让在水平面以上的视觉变得更加宽阔。但是有部分窑院已经荒废,没有合理的利用到,这便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在柏社村现在大部分的居民居住的建筑呈几何状态并且可以随机组合,体积可大可小,根据每户居民的人口来决定,一般不会采用高层建筑。

二、三原县柏社村村落景观现状

柏社古村内部绿地结构无明显的序列性,村落绿化多以原生固有植被为主。而面状绿地则是由外部农耕地与果林组合而成,点状绿地则相对错乱,村里设有二条次道路,道路两边是排列有序的条状树木。通往村内的主干路由于处在扩建之中,路两边还没有种植树木和绿化。地坑窑院核心区生长着茂密的楸树、槐树和其它野生植物,连接各窑院纵横交错的小路两边生长着茂密的植被。成片的楸树舒展伸向天空,将整个古村庄掩盖在一片小森林之下。楸树集中生长在柏社村这与所居住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楸树根系较少,而且短小,一般不会危及地窑的稳固。有的窑院内外还有一些小的空间,种植蔬菜、花草、果木等观赏植物,多样化的绿地形式彰显出该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柏社村绿地植被主要以当地乡土植被为主。从视角这个问题上没有充分考虑植物配置和分布的问题,柏社村的植物没有根据建筑及道路累有规律的分布,造成村落主次不分的现状格局,主要是以树木为主,色彩单一,没有一些鲜艳的颜色来点缀,让整个村落变的不是很有生机感。窑外绿地,包括道路两侧以及村内空地上的绿地。这些绿地基本都不曾经过规划与设计,大多是自然生长的野生植被,也有的是临近住宅,村民随意种植的观赏植被或者蔬菜、水果等,随意性大,形状、大小主要视周边环境而定。

三、柏社村现状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柏社村要成为一大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以窑院出名,要讲柏社村改造成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就要加快抢修现今保存下来的仅有窑院,让窑院展览和体验成为柏社村景区的一大特色。现如今不仅仅是柏社村的窑院文化遭到遗弃,在三原县很多地方的窑院都遭到历史的遗弃,现在想看到完整的窑洞及其内部构造,是少之又少。如果能将柏社村的窑院重新进行翻新抢修及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通过传统的窑院文化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这何为不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柏社村周边有很多邻村,北边主要是种植庄家和果树林,柏社村内部的改造很重要,外部的改造也很重要,这将直接的影响整个景区的改造外部面貌和邻村之间关系,为促进村落更好地改造和促进邻村之间的关系,外部环境的融合也是一大重要的改造问题。在柏社村的村落外围种植大量的树木,与周围的村落有明显的界限,造成村落与村落之间没有相互的交流,这样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文化也无法相互交流和宣传。

在柏社村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祠堂,戏台,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建筑,而且分布不均匀,大小不一,高矮层次不一,这些建筑带来的问题将是周围居民居住上的问题,这些建筑在面积,高矮上都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居住问题,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扰,如何将这些建筑统一的集中起来也是改造问题中的一大难点。这些古建筑散落在村落的四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人气,这些古建筑而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也将随着建筑的坍塌而被遗忘。

四、景观规划与窑院保护策略

根据对原有村落范围的从新整理,提出新的古村落保护整改方案,为其做出详细的区域功能划分。首先,将原村落根据村内东西街道划分为,老区、新区两个板块。将东西街作为新老区域的联系过渡区,并在老区入口处设置柏社古村落龙门,用以旅游引导。其次在老区中形成以依托古村落原有地坑窑生土居住为主体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民俗商业街。在规划新区区域,利用原有农业耕种区以及果树林,形成农业景观区、民俗休闲展示区等关中民俗商业区,在展示关中情怀中,认识,学习,我国民居窑院物质文化遗产的灿烂文化。最后,在综合开发用地东南侧以及西北侧建设居民安置用地,并通过院落围合形成片区,整个规划区域从整体上通过空间过度及功能互补,形成复合功能组合形态。

作者简介:康玉(1991.4-),女,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三原县村落绿地
乡村振兴需要“硬”引领——三原县陂西镇党建、产业、民生一体推进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产业的“鞋”应当适合农民的“脚”——三原县陂西镇乡村产业发展调查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土生土长,雅俗共融:陕西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茶馆设计
窑居里的荣光岁月:陕西三原县柏社村“习仲勋旧居窑洞”环境改造与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