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女性社会参与的研究

2018-05-29郝好冯晓敏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会参与经济

郝好 冯晓敏

【摘 要】日本关于女性的社会参与问题一直争论不断。“出社会”思想观念的历史原因与老龄化和少子化等社会现象的现实原因,迫使日本女性脱离社会。解决日本女性的社会参与问题不仅能够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女性的经济地位平等和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着革命意义。

【关键词】日本女性;社会参与;平等意识;经济

一、背景与现状

日本女性的“出社会”观念自古有之, 即便是二战之后日本仍沿用“性别角色分工”的劳动模式,社会劳动对于女性的排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到了现代社会,一方面社会工作机会仍不平等,另一方面部分法律或是政策也迫使女性主动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此外,日本老龄化和少子化日趋严重,导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生育任务加重女性负担,迫使女性与社会脱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在职场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日本也不例外,更多的女性社会意识觉醒,想要重新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原因分析

日本女性社会参与度比较低,有着很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日本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日本女性在结婚后会选择成为全职主妇,因为日本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禁锢,女性既要工作,同时又要兼顾家庭,现实很难实现。一般有孩子的日本家庭,女性多数都是全职主妇。

2.生育以及抚养孩子的压力。在日本,没有上一辈帮忙照顾孩子的传统。再加上保育园资源匮乏,家政服务不发达等因素,女性不得不辞职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3.以男性为主导的职场文化压力。日本采取的是终身雇佣制,一般只要不犯错误,便可终身任职。在这样的环境里,日本的集体归属感很强,而女性因为家庭原因,在职场的前途本就黯淡,所以一般在工作之初,女性就不会被安排到很有前途的核心工作。日本一般也很少有女性会担任到较高的职位。

4.男性的工资可以承担起家庭的经济开销。在这种情况下,回归家庭,照顾孩子,便成为大多数女性的选择。

5.日本少子化的影响。新一代日本女性接受了较高的教育,思想随之发生变化,不甘愿成为家庭主妇,希望有自己事业的女性也不在少数。不婚族,丁克族的出现,是导致日本少子化的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女性社会参与的意义

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日本作为世界上大学毕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在少数。而这些女性结婚后回归家庭,对社会发展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损失,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社会教育投入成本,其最终目的便是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回馈社会。鼓励女性参与社会,按照自我意愿参与社会分工,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中国女性社会参与对日本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长期以来领先世界各国,高出世界平均女性劳动参与率20个百分点。同样有“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何如此高?中国女性家庭工作兼顾对日本解决女性社会参与问题有什么借鉴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济转型之后,中国女性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2012年国务院公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为了保护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而造成的特殊困难,对用人单位做出了针对女职工的规定,明确了部门分工和法律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政策上明确了用人单位对女性职工应当担负的责任,给女性职工维护劳动平等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2.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公民的观念,“双职工”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在经济大发展的洪流中,女性越来越想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实现自我价值。将孩子交由父母照看的做法受到普遍认可,更多女性从育儿压力中走出,重新踏上工作岗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从社会层面肯定了女性的地位,为女性积极投身社会提供了思想观念的引导。

3.老龄化制度的逐渐完善为女性走向社会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养老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逐渐健全,将女性背负的养老压力分散给社会,由社会负责养老和育儿,使得女性在职场可以心无旁骛。

从以上目前中国的现状出发,旨在为日本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1.拓展高校实习项目。教育是转变思想观念的最快捷方式,高校拓展实习项目能够使得高校学生更早接触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实习项目可以使企业更早接触毕业生,提早进行岗位培训,便于熟悉工作。实习可以让企业正视女性职员的工作能力,让女性认识到就业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企业监督体制。从大型企业开始明确女性职员的入职数量标准以及管理职位女性职员比例,继而由点及面,在中小企业推广,使得女性社会参与有制度保障。

3.进一步完善养老和育儿措施。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压在日本社會的两座大山,极大程度上迫使女性脱离社会回归家庭。完善养老和育儿措施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女性参与社会提供岗位支持。

五、结语

女性的社会参与不仅对经济生活有积极作用,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从资源配置来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本就应该投入社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更好的服务社会。因此,女性的社会参与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女性公民自身要转变观念,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二是政府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只有完备的社会保障才能让女性消除后顾之忧。日本女性获得社会参与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6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日本女性社会参与的研究”(项目编号:16C51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郝好(1996.10-),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冯晓敏(1996.9-),女,山东威海人,本科,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1]郑恒.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3

[2]周庆行,孙慧君.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及效应分析[J].经济经纬,2006(1)

[3]李璇.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4]丁晶.以日本女性社会参与为背景——从当代日本女性的就职率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J].黑龙江信息科技,2011(27)。

[5]王晓菲.日本女性职业观现状调查[J].文学与艺术,2009(12)。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英国的高校自治与政府调控及启示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