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六大解放”,践行游戏精神
2018-05-29李伟伟
李伟伟
【摘 要】“六大解放”要求老师真正把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幼儿,使每个幼儿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纲要》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有着特殊的意义,游戏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结合《纲要》、《指南》,课程游戏化课程观指导下践行游戏精神:自主、自发、愉悦、创新,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自主;自发;愉悦;创新
一、解读“六大解放”思想,反思游戏误区
陶行知先生在四十年代时候就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去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去做;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去看;解放儿童的嘴,让他言论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去游戏,做喜欢的事。“六大解放”要求我们真正把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幼儿,使每个幼儿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 它对我们既是宝贵的启迪,更是温慈的鞭策,时刻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指明灯。在当今,课程游戏化课程观的理念指导下,再次解读“六大解放”思想,反思我们的游戏,发现目前幼儿幼儿游戏存在以下误区:高控幼儿游戏、放羊式幼儿游戏、过于“崇洋媚外”。
二、运用“六大解放”思想,践行幼儿游戏精神
(一)解放大脑,玩出花样,创新游戏
大脑是产生思维的物质基础,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都经由大脑产生。陶行知把解放头脑形象地比喻为“天”,指出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要“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使孩子的“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让幼儿的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解放幼儿的大脑,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玩出花样,创新游戏。
(二)解放手眼,敏锐观察,愉悦游戏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我们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解放孩子的双手。
比如在吹气球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停的动手操作,摸气球,提高了手的感知能力;吹气球,锻炼了孩子们的肺活量;顶气球,增强了孩子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画气球,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性;用小绳系住气球,再挂上长长的绳子,又增强了手的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游戏中,孩子们身心愉悦,在操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解放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使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形成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幼儿对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理,发现幼儿有价值的兴趣所向,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指南》指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游戏中解放孩子的眼睛,孩子通过摆弄游戏材料——镜子,观察发现其能反光的秘密,便产生了好奇,生成了新的兴趣点,进而进行探索。而在探索过程中,他的发现也是有层次的。从刚开始无意发现镜子能反光,后来发展到发现镜子的光亮会随镜子的移动而移动,再后来竟能发现镜子、太阳光、反光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最精彩的。
(三)解放嘴巴,暢所欲言,自发游戏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然而在中国有很多自古以来的习惯。如:上课的时候孩子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乱说乱动,想说话需先举手,时间久了,爱发问的人越来越少。因此要创造,要有创新精神,就必须解放小孩子的嘴巴,鼓励他们自由地问,自由地说。
在游戏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与同伴交流、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解放时空,自由选择,自主游戏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放大的鸟笼就要大些,要有一棵树,有假山,有动物陪着玩。让小孩回到森林,回到海阔天空。我们要解放小孩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中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孩子有机会向宇宙发问,有机会与万物为友,有机会向古今中外学习。自然就见多识广了,眼界决定境界,看多了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多么的匮乏。激起学生们对大自然以及未知事物的探索,体验探究的过程。
春天到了,每天中午我们会利用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观察园内树木与花草,使他们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发现春天的脚步。春天在哪里呢?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泥土咧开嘴巴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花儿绽开笑脸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芽芽探出脑袋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小草踮起脚尖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而又神奇的书,蕴含着无穷的秘密。大自然是一本变化无穷的书,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悄然变化。这些变化本身就是千金难买的教育资源,因为它不可复制,不可逆转,所以,更不能错过。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架构起孩子和大自然的桥梁,引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调动幼儿的全部感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去感受大自然的蕴,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去探究大自然的奇妙。正如《指南》所言,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活动中,幼儿找到了各自眼中异彩纷呈的春天,懂得了洋辣子把家安在树干上,探究树枯死的原因,在大自然中体验探究过程。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2]《红蕾·教育文摘(下旬)》2010年第10月10-11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