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悦情境 激发高效课堂
2018-05-29甄燕
甄燕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发展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一、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习欲望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動进入学习状态。
(一)在问题情境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也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性的把书上的结论转变为问题,把问题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我以刚刚结束的我爱祖国的合唱比赛的内容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合唱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高兴吗?我们把这幅奖状镶上边框挂在教室里吧。”从谈话中引出为奖状镶边框的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情境,通过实际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到要给奖状镶一个边框,实际上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可学生不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呢?
由此产生问题情境,从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二)在悬念情境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一课时,教师采取师生口算竞赛的形式引入,先由教师出示28×11,教师和学生比赛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结果老师胜出。再让学生随意出一个28×□的算式师生竞赛。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赢老师,可是教师对学生所出的算式都能很快速的回答出答案,学生感到很惊讶,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快速的算出答案的吗?有什么秘诀?”由此创设出了悬念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学,爱学,才会积极探究知识的真谛。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熊妈妈分饼”的故事:熊家族里的小熊都爱吃熊妈妈做的饼。一天,熊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熊大1块。熊二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熊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小小熊更贪心,说:“我要3 块。”熊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熊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我追问:“聪明的熊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熊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新课。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浪花,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情境探究新知,培养创造思维
(一)在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不是,学生的意见分歧很大,情绪高涨,教师立即组织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内交流,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意义,再让学生根据概念进行判断,最后再动手折一折进行验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综合考虑,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在操作情境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根据学生急于动手的心理,让学生把圆形纸片折一折,再把折痕画一画,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说一说。在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揭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在这一新知的获取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三、情境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游戏情境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课堂上,我努力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景",使学生产生"入景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练习时我采用送信这一情境,邀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把计算结果相同的信送到指定的信箱。学生情绪激动,积极踊跃地参加到游戏中来。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认识完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后,我在课堂上开办“义卖活动”,亲身体会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用途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能充分激活课堂,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