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

2018-05-29李昭洁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高校

李昭洁

【摘 要】篮球是一项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目前,篮球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篮球的运动量大、身体接触较多,对于学生的运动技巧掌握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造成损伤在所难免。本文将探析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以期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运动损伤

篮球是一项激烈的竞技运动项目,它涉及到跑、跳、投等运动技巧,趣味性强的同时,综合性也很强。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一旦自我保护不当,就会发生意外情况,身体出现损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篮球教学训练中的损伤预防尤为关键。

一、篮球运动损伤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特点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因此在运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肢体接触。比赛时,学生为了争分夺秒,频繁接传球,身体对抗性增强,心情焦虑,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往往会通过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的方式,来布置教学内容,将训练转化为比赛或游戏的形式,如此一来,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就更大了。

(二)对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认识不清

篮球运动损伤主要集中于踝关节与手指关节,许多教师认为问题不大,因此不予重视,学生更是认为小病小伤的无关紧要,因此对于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不高,最终导致安全教育浮于表面,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现学生损伤时也没有分析透彻原因,致使运动损伤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并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三)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差

学生对于准备活动也缺乏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没有充分的热身的情况下就进入到比赛中,赛场上很容易产生肌肉痉挛现象,进而影响到比赛的正常进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准备工作费时费力,且没有显著的效果,因此直接忽略掉了热身环节,身体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忽然进行剧烈运动,最终导致运动扭伤,

(四)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因素

学生在离开父母管制后放飞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致使肢体的协调能力较差,加上课业压力较大等因素,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学生对于课外活动与身体锻炼等也不够重视。在篮球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骤然间的运动量加大,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吃不消,加上预防措施不当,运动损伤事故也频繁出现。

此外,不同学生的性格、理解能力与身体素质等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对于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时常不听从教师的指导,没有团队合作意识,致使训练活动没有产生实际效果;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情绪低落,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运动技巧的掌握较差;少数学生更是过分看重胜利,在赛场上表现过度紧张,进而出现反应迟钝,操作违规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现场失控,最终酿成悲剧[1]。

(五)场地与器材等不合要求

目前,部分高校的运动场仍采用水泥地结构,地面凹凸不平,学生稍有不慎就会摔倒,造成擦伤与扭伤等。部分学生在运动时没有穿戴宽松的运动服,致使肢体的灵活性受到限制,配搭的首饰也可能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二、针对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技能学习不重视,麻痹大意等是造成运动损伤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从心理因素出发,重视对学生心理与生理特征的分析,将运动损伤预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可根据篮球课程的特点,分析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并通过收集资料,编排成一段趣味性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进而提升对其重视程度。

(二)准备活动要充分

准备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进入剧烈运动的过渡阶段,不仅能够引导人体快速的适应运动,更能升高体温,促进新陈代谢,放松肌肉、舒经活络等,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僵硬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课前准备活动,可采取做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氛围,以达到最终的训练目的。

(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的调整课堂秩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情况与性格特征等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体育运动,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应当科学的衡量课堂运动量,尽量不要安排超负荷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不同年龄段与性别的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都各有不同,教师除了要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当注意授课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的效果。

(四)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篮球运动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单单依靠训练教学的方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却无法有效的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对此教师还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带领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则,并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加以指导。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重视力度,观察学生常犯的错误,并亲自编写篮球运动的注意事项等,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2]。

(五)改善运动设备、设施

场地环境是良好训练的重要保障,教師应选取安全合适的环境作为课堂,课前做好场地准备工作,检查地面的平整性,剔除掉周围的不安全因素,学校也应重视对篮球训练场地的布置,配备健全的运动设施。教师对于学生着装也应当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体育课穿戴宽松的运动服饰,穿运动鞋,不允许佩戴尖锐的饰品等,为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进一步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篮球运动训练课程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教师与学校应当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篮球运动学习条件,减少运动事故的发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我国高校篮球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素伟.河南省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

[2]姜广禹.高校篮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高校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