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018-05-29王伟杰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王伟杰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尖锐和复杂。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而历史课堂与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今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导向下,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国学教育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引言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对绵延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国学传统文化内涵丰厚,与历史演进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由于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本身容纳着十分丰沃的历史文化土壤,滋生了一系列的道德情怀、爱国情感、民族情感,所以其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渗入尤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传承研究日益繁多。

一、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历史传承悠久的中华民族,国学传统文化精髓孕育在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学土壤中。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传承中华民族道德精髓的典故不胜枚举,如商鞅“树杆立信”、“孟母三迁”、祖逖“闻鸡起舞”、岳飞“精忠报国”等等,家喻户晓,他们的道德模范在影响着我们祖祖辈辈。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有“民为邦本”的人文精神、“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父人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情怀、“桃园结义”中关羽的披肝沥胆、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荡气回肠的民族气节、明清之际戚继光和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优秀传统无一不在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后人。著名教育学家胡适指出:“中国过去的一切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这一论述奠定了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基础与可能。通俗来讲,国学传统文化即是指基于中国古典典籍载体的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其核心内涵更多地体现在“和”与“人生”两个方面,极富启示意义。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心智健全、幸福快乐的人。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亦对当代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国学传统文化不单单是文化精髓,更是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思想与道德情感,其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对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健康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基于对国学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认知,结合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提升师资水平

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主导,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其综合素养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实效。因而,新时期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至关重要,这是有效促进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对此,各个义务教育学校应树立长远的师资战略意识,大力支持相关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工作开展,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具体而言, 各个义务教育学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渗透有关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丰富学生学识素养,深化他们对国学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同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还可聘请学术界、艺术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之余,提升其对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此外,各个义务教育学校应积极支持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明确教师职责及任务,有目的性地组织多样化培训活动,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性。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明确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量化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传扬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精髓,分享成功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素养及业务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与实施,首先要从教育体制上进行引导,确立其基本任务及核心价值。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作出正确的教育引导,使之能够在学生人格培养和素质教育上发挥应有价值。例如,可重新修订初中历史教材,编选更多的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历史课堂教学发展,潜移默化中改变师生思想思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历史事件为引线,通过点、线结合的方式,有机地将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灌入其中,再现中国悠久的文明,传扬优良的文化精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功能更多地定位于主导课堂,亦需教师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信息,继而进行丰富和补充,以开拓学生视界,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信息化时代,网络科技应用,大大便利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基于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备课阶段,教师应顺延历史发展轨迹,整理出有价值意义的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引经据典,结合现实生活,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三)创新教学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健因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學中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创新行为,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延续。教学方法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创设有利环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研读国学传统教育的意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与发挥,使之积极融入历史教学课堂,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国学传统文化。例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整编历史教学资源,融入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精髓,并以图片、音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设定特殊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实效。同时,教师还可将“微课”等资源分享到校园网络上,延展历史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逐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及能力,使之更加深刻的领悟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另外,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优化,从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给予表扬的同时,提出中肯的建议。

(四)丰富教学形式

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科学性质决定了它拥有异常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教材里处处蕴藏着琅琅上口、回昧无穷、意义深远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散文、明清小说、戏剧、回忆录、对联、民谣、谚语、新闻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语史不分家”正是此理。在课堂教学渗透国学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千方百计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采用诸如:小组讨论、讲故事比赛、观看历史影片、编写历史手抄报、建设历史文化长廊、表演历史剧、撰写读后感、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用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和教育,用系列活动形式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政治思想倾向性,加之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施复杂,本文作出的研究是有限的。因此,作者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此项研究,结合现实教育发展需求,提出更多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晓煜,陈建军.论朝阳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的实施[J].理论界,2015,(11):47-53.

[2]张晓明.论鞍山地方史与国学启蒙教育的结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1):29-33

[3]王明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269-27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如何将个性化教育熔铸于初中历史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