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初探
2018-05-29陈国兴
陈国兴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写的数学新教材,克服了过去繁、难、偏、旧的弊端,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励情境、层次情境、讨论情境等,让数学知识“活在学生心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收获,这无疑是数学新教材教法的重要手段。特别要注重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教学的有效性;启发;诱导;猜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面临着从“英才数学”向“大众数学”转向的重大改革,数学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才会使他们在完成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掌握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的创新意识。
但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知识技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不尽相同,这一定会给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要想改变这一客观存在的普遍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分层教学”深得当今教育界的重视。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抛砖引玉以求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推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后,世界各国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虽有许多优点,但其局限性是明显的,它不便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传授教材内容一样,讲解详略深浅一样,教学进度的快慢也一样,而这几十个学生的一些具体情况相信一定有很多不同甚至差别太大,他们每一个人的个性特长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一样的进度与方法很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别想兼顾优秀学生与差生的不同要求非常困难。而分層次教学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与主动学习的精神,为学生们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怎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继续学习。因此,分层次教学法,在教改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特别是我们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学生的素质相对比较差,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要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很难发挥全体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更显现出“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推行“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了解差异,分层建组
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层次,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 可以通过谈话、家访,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等方法,采用模糊类聚分析、相关分析、综合评判等方法,客观地认定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现有的程度与发展水平,以及心理特征与个性特点,把全班66个学生分成差、中、优层次的学习小组,即记为A档、B档、C档,并让师生都明确某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然后在座位的调整上,做到一大小组(6个人),有2个A档、2个B档、2个C档,以便使各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做到互助互惠的关系,且这种分层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针对差异,分类要求
分清层次后,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差生教师可采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把教学目标变成有梯度的几个子目标,使他们逐步达到规定的目标,对优生,我们采取保“底”而不封“顶”的方法,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地学习,这样才保证每位学生的求知欲望都得到满足,才能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尽量做到差的学生“有的吃”,中等生“吃的了”,优的学生“吃的饱 吃的好”。
(三)探究教材,分层要求
教学设计,首先基于教案的设计,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目标分层,面向全体,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
1.低起点,重视基础逐步过度,讲究实效
例如在设计课文中的一道习题(旧人教版八年级教材P121页)的教学时。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像EF这样,我们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观察EF的位置,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你能发现梯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吗?证明你的结论。
教学设计:
启发: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教师板书△ABC、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在BC上任取一点F,将△CEF绕点E方向转180度得到△HEG(如图)
诱导:①△CEF与△HEG有什么关系?H与A点重合吗?
②图形ABFG是不是梯形?说明判断的理由?
③由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想到梯形两腰中点连线DE叫什么名称好?
猜想:现在这个梯形中DE、BC、AG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何数量关系?将你猜想的结论写出来,并试证明之(学生讨论激烈,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系列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在探索中自然引申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思维活动,概念与性质都由学生自己得出,而且这种设计也让学生既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轻易解决了这道问题,同时也为我们轻易得到梯形中位线定理创造条件,可谓一举几得,低起点的引入,由于符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又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冲动,从而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有价值的教育。
2.划分层次,确定目标、异步同纲
“分层教学”的主要思路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不搞一刀切。
又如在设计(新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教材中的P15页观察与猜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课时,在引入定理时,首先出示准备好的表格如下:
让学生先解方程,再计算x1+x2,x1·x2的值,启发学生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x1+x2,x1·x2 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系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诱导学生猜想一元二次方程x2+mx+n=0(m,n是系数)的根与系数有这样的关系。最后再让学生猜想并验证ax2+bx+c=0(a,b,c是系数且a不等于0)的两根与系数a,b,c有什么关系。这样层层设问,步步入深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动脑,动手观察,思考探讨的过程中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所有的学生从具体例子的问题解决中都可以发现一般的规律,得出结论。在该定理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课文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以下的要求: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积。A档的一部分学生与B档以上的所有学生都要求掌握两根的倒数和、平方和。为了充分挖掘基础好,思维敏捷学生的能力,可结合课文有关的题目编拟以下两个思考题:
(A)已知x1、x2 是方程x2-4x-6=0的两个根,不解方程。
①求│x1-x2│的值, ②以2x1、2x2为根作出一个新方程(B档C档都必须完成)
(B)已知斜边为10的Rt(ABC的两个直角边为a、b,是方程x2-mx+3m+6=0的两个根求m值?(C档的学生必须完成,B档选择地完成)
“分层次教学”通过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选择,让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在课后思考、探讨、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确定自身的层次与目标。
针对习题,教师应编排设计出“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思考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中,可将习题分为四个层次,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要求:
第一层次(基础题供A档学生完成):写出下列方程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
① x2+5x-6=0 ②3x2-4=0 ③2x2+3x=0
第二层次(巩固题供B档学生完成):x1、x2是方程2x2+4x-3=0的两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x1+1)(x2+1) ②x12+ x22
第三层次(提高题供C档学生完成):承接第二层次,进一步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x2/x1+x1/x2 ②(x1-x2)2
第四层次(思考题供C档学生选择完成):已知x1、x2是方程x2-(k-2)x+3k+5=0(k为实数)的两个实根,求x12+ x22的最大值。
由于分层次训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强人所难“,不会造成心理上压力而失去信心,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基础较好,能力强的学生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推行“分层次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从2002年9月至今在初一(2)班进行“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成效:
①转化了绝大部分差生,培养了较多的优生,较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优秀生的面积比以前增加了一大部分。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上表人数的变化,说明实验班差生面缩小,优生面扩大
实验班与对比班比较
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分层次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②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思维,改变了学生的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生的那种“要我学”的心态逐步转变成“我要学”。
③分层次教学法是对传统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困惑:
①在一个班级中搞“分层教学”的难度较大,因程度不同具体操作方面教师要花相当大精力与心血,与当初的设想有一定的差异。
②教师是“分层教学”的指导者,如何优化分层次教学,建立一种互助、互联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得提高教师的素质。
③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防止课堂的随意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总之,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育思想上的观念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且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既提高了初中学生的整体水平,又可以满足高一级学校培养特长生的需要。
參考文献:
[1]甘肃省教学会西北师范大学 合办的2002年9月的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