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实践与探讨

2018-05-29郭宏宇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逻辑,逐渐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数学教材属于逻辑思维的主线,将所有知识点相贯穿,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应充分掌握教材当中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训练

一、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机

所谓动机就是人们产生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因为某种需求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动机训练,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引导,并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结合,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内在价值,进而产生思维动机。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与现实生活相贴近的例子,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明白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强而得到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应考虑每个问题所关联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并逐渐形成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思维的起始点与转折点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的重点。

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

(一)体现思维的宽度

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我们也应用变化的思维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数学这门学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所谓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例如在思考一到应用题时,学生总是习惯性的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还可以为其讲解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思维的宽度

思维的宽度并不是附着在事物表面的东西,而是事物的本质,它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并逐渐学会辨别事物的对错,通过思维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教师在挖掘思维的深度时,应考虑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内在知识点,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数学课堂当中,学生还应掌握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将事物的一般性体现出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强化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思考速度就是思维的灵活性,分析一道题时,能够迅速抓住题眼,再通过科学的方法掌握解题技巧,分析问题时将概念、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融入其中,提高解题速度的过程中保证其精准性。所以,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

(一)提出数学问题

在整个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当中,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主导作用,但是却经常被教师忽略。大部分教师都善于采取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由学生自己提问,或者由教师引导提问。学生自己提问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并学会推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引导提问属于思维的起点,这样的提问方法看似无用,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当中,应要求问题的提出具有技巧性,问题的呈现方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學思维形成。教师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白的文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对称轴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认识对称轴并了解对称轴的特点,还可以通过尺子测量图形的各个边长,采取直观的方法了解对称轴的概念。

(三)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受旧知识的影响,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受到限制。教师可以转变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其思维更加灵活。例如在学习分式时,先教学生分式的简化,分式的运算就难以进行,教师可以尝试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掌握数学知识点属于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具有许多潜在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其进行知识与技巧的传授,还应着重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出现思维的碰撞,教师通过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另外还要热爱、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师生间感情的交流。

(二)灵活运用数学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教科书原本的布局。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通过自身实践之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教材当中的潜在创新要素,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开放性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会出现显著成效,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思维培训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郭宏宇(1972.11-),女,汉族,籍贯:黑龙江大庆,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生成长教育。

参考文献:

[1]还儿童一份权力,给课堂一份惊喜——“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J].张海英.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挖掘学生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实践性——小学数学开放题有效应对策略[J].陈丽萍.华夏教师.2015.

[3]实践、体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J].姚婷婷.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