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8-05-29冯利娟林泉
冯利娟 林泉
【摘 要】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利相对较弱,形成了弱势群体,这类弱势群体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相对其他普通学生存在较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这个群体的扶持力度,这类学生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任重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全体社会人士的重视和努力。
【关键词】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对策探究
我校是一所老牌职业技术学校,招录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孩子,相当一部分是精准扶贫对象的弱势群体家庭学生,通过向班主任了解到的班级学生情况,也谈谈我校弱势家庭学生的一些典型现状。
案例中的学生均来自16级机电汽修班,这批学生年龄基本在15岁左右,他们身上有诸多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共同点。案例一,胡励,来自麻城某一乡镇农村家庭,其父脚有残疾,母亲因家庭困难的现状难以改变,生下胡励不就后就放弃家庭一个人跑了,至今杳无音讯。来自单亲家庭的胡励仅靠脚有残疾的父亲一人在武汉做缝纫艰难供养,在物质和精神都很贫困的单亲家庭长大,这个年仅16岁的男生性格叛逆,自卑,孤僻,学习成绩差,在班上属于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案例二,王勇,孤儿,有一姐姐在外打工供应他的学习和生活。该同学自理能力不错,但学习差,性格也很内向,孤僻,容易走极端。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给他做心理辅导,鼓励他,并以其姐姐独立在外生存的实例作为他的榜样,引导他成人成才,在2016年度学校年终考评中,李老师将班级的“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授予了王勇,用以激励他更加自强自立,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三,陶申,麻城乘马岗人。母亲去世早,父亲再婚,并与继母育有一子。在这样的组合家庭中,父母疏于对他的管教。陶申同学基本上由舅舅,姨妈和爷爷奶奶轮流照顾,他身体素质不好,经常生病,长得又小又瘦,可是既懒又馋,经常不吃正餐,将生活费用来买方便面等垃圾食品。平时爱玩手机,不好好上课,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运动。班主任李老师发现了他的这一爱好,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经常鼓励他多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并坚持好的爱好,减少玩手机的时间。该同学有一次在学校商店买零食,与其他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最后手被打断了,幸好李老师争取学校学生保险赔付,不然对他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针对班上各种形式的弱势群体学生,班主任李老师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不好的行为习惯。李老师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关怀,更是在精神上鼓励这些孩子,付出真心的关爱。很多同学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懂事了,也比以前自信了。
在我们学校,来自各种弱势家庭的学生很多,他们既是物质上的贫困生,也是精神上的贫困生,其心理上也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习成绩差,生活习惯不够良好,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叛逆,缺乏上进心,爱玩手机,不善于与人交流,做事易走极端。这些从弱势家庭走出来的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不够健全的家庭,缺少关爱,这样的家庭现狀好似一个毒瘤长在他们的心中,随着他们的成长,毒瘤似乎也在不断扩散。这些孩子在学校大部分都是学困生,是老师和学校重点帮扶的对象。这些孩子需要老师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然而,他们的不良习惯往往不容易改正,常常出现反复。
笔者根据自己从教的经验和对相关书籍杂志等的学习思考,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各地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对困难群体的物质帮扶和精神关怀。物质上的保证对健全弱势群体的心理起着基础支持作用。
二、实现教育公平,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弱势群体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集体生活中,逐步建立自信、自强的人格。
三、培养弱势群体家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积极接受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社会生活中。
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内心的抗挫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弱势”是可能沿袭的,一代人的弱势容易造成下一代人的“弱势”,要改变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重视,要国家政策更有力的支持,从国家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方面健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弱势群体家庭于水深火热之中,让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逐步减少弱势群体的数量,改善弱势群体家庭的“弱势”遗传现象。这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
参考资料:
[1]《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
[2]《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形成原因》 作者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