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冰与火之歌》第二卷《列王的纷争》翻译研究

2018-05-29王瑞杰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翻译

【摘要】1964年,奈达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这一理论重视意义对等,其次为形式对等,强调译文充分体现原文的内涵与精神;同时让读者能够在不了解源语言文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感知到作者试图传达的内容。本研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前提研究屈畅、胡绍晏、谭光磊译本《列王的纷争》,分析了译作的成功之处,并对不当之处提出建议。

【关键词】功能对等;奇幻文学;翻译;《列王的纷争》

【作者简介】王瑞杰(1996- ),女,汉族,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英语口译专业。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中,有四条核心原则:准确的语法规则和信息传递,原文神韵的精确表达,流畅的语言和相似的读者反应。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二、《列王的纷争》翻译评析

1.意义对等。例1:蓝礼耸耸肩。“告诉我,我老哥劳勃有什么权利要求铁王座?”他没有等她回答。……除了学士谁在乎这个?……只要他高兴,他可以永远统治临冬城。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保留北境之王的称号。

Renly shrugged. “Tell me, what right did my brother Robert ever have to the Iron Throne?” He did not wait for an answer. ….No one but the maesters care about any of it…….He can rule in Winterfell as he pleases. He can even go on calling himself King in the North if he likes, so long as he bends the knee and does me homage as his overlord. King is only a word, but fealty, loyalty, service… those I must have.”

Maester在書中多次出现,是一个典型的新造词(与master相似)。在小说中,“maester”指的是在学城(Citadel)学习、训练过的学者和科学家,是贵族们的顾问,忠于领地主人。“学士”一词首先出现于《周礼》之中,意为学生。自唐朝以来,出现了“大学士”这一称呼,意为高级官僚,之后权力更盛。选择“学士”来翻译“maester”是非常恰当的。

2.风格对等。例2:他笑了,“不不不,我杀敌杀够了,还是敬谢不敏的好。……不是都说战场上鼓声雷动,金甲夺目,马鸣萧萧吗?

He laughed. “No, Im done with fields of battle, thank you…..All that about the thunder of the drums, sunlight flashing on armor, magnificent destriers snorting and prancing?

“敬谢不敏”出于《左传》,意为某人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原文中只有一个“thank you”,译者的处理可以说是十分巧妙了。除此之外,“鼓声雷动,金甲夺目,马鸣萧萧”这一连串四字词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景象,使得译文通俗易懂,又极具画面感。

3.文化对等。例3:陛下,御前会议认为,以吾王万金之躯,迎娶已被明正典刑的叛徒之女,既为不智,亦为不妥,况其兄时至今日尚冥顽不化,不肯降下叛旗,归顺于朝。……人人得而诛之,自无需念昔日之友盟,守过往之重诺。

Your Grace, in the judgment of your small council, it would be neither proper nor wise for you to wed the daughter of a man beheaded for treason, a girl whose brother is in open rebellion against the throne even now. …… Their crimes against the realm have freed you from any promise you might have made.

不难看出,为了让译文更贴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对原文作出了一些补充。与直接翻出罗柏作乱相比,“冥顽不化”更能表达当时的情形;“人人得而诛之”也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君临朝廷对叛军的仇恨。“念昔日之友盟,守过往之重诺”在形式上和韵律上都很和谐,充满了汉语的古典之美。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是面对面表达的话,这些话未免太文绉绉了,并不像口头的语言。其次,如果按照忠实原则处理,应该翻成“既为不妥,亦为不智”,程度上出现了偏差。

三、结论

翻译存在许多目的,而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既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让读者最大可能地理解作品;同时,他们也要保留英语的语言特点和风格。通过意义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对等,译者成功地让中国读者接受了《列王的纷争》,达到了沟通的目的;但细究起来,仍然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希望更多的文学作品可以被引进,更多精彩的译本能够出现,让各国读者同享文化盛宴。

参考文献:

[1]陈飞鹏.浅析POV手法在《冰与火之歌》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1):17-18.

[2]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朱明霓.奇幻性在翻译中的体现——从译者主体性比较《魔戒》的两个译本[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熊德米.奈达翻译理论评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85-89.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翻译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