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
2018-05-29方桂花
方桂花
摘 要:班级是一个团体。班内教师的工作热情、融洽的工作关系、明确的工作要求、日常活动中履职尽责能力、教师的奉献意识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是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前提和根本所在。教师要注重幼儿一日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创新区域特色活动,与班级教师密切配合,与家长及时沟通。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113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如何让每个幼儿在这个“大家庭”中愉快、欢乐、健康成长,需要班主任教师的真爱和付出,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同班教师的紧密配合。
一、加强幼儿一日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的精细管理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建立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既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在良好环境中不断进步,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1.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2.常规教育时班内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一同制订符合班级的常规教育计划,并达成共识,避免造成幼儿常规混乱。
3.科学有序的转换常规环节,可以增加幼儿们有效的活动时间。
4.班级常规的建立应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幼儿讨论、合作、民主制定。例如:评选出表现好的幼儿作为值日生,做教师的小帮手。还可以评选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小标兵,引导和鼓励幼儿遵守活动常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常规培养应由园内延伸到家庭,家长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利用接送幼儿及家长会时间,告诉家长在幼儿园相关的一些常规要求,家园共建,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水平
家长对幼儿的关爱,无微不至,甚至包办了幼儿们的一切,从而使幼儿产生了依赖心理,自理能力变差。因此,从幼儿入园就要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培养幼儿自理意识,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例如:每天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先对昨天幼儿自理能力进行评价,以此来鼓励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生活区活动,提高自我服务水平。例如:小班幼儿利用起床后时间,学会正确的如厕和穿鞋方法。中班幼儿培养穿脱衣服及叠好衣服的方法,会系鞋带、扣扣子等。大班幼儿培养正确叠被子、整理床铺的方法。教师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家园携手共同培养,保持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与家长共同讨论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水平。建立家园有效的活动方式,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穿衣服、叠被子等比赛,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认真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大胆创新区域特色活动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都能认真备课、上课、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但是教师缺乏反思能力和活动创新能力,如何凝聚班内教师,激发每个人的才能和特长,使各项活动有效、创新地开展,也是班主任重要能力之一。
1.班主任做好表率和榜样,增强教师凝聚力。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努力提高班主任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水平,活动中尽职尽责,为其他教师做好表率。
2.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每天利用空闲时间探讨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发现好的教育方法,指出在某些活动中的一些不足等,及时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班内各项活动高效开展。
3.充分发挥班内教师的优点及特长,大胆创新区域特色活动。根据班内幼儿年龄特点,发挥大家的才能和智慧,共同商讨活动内容。根据教师特长担任各项活动,鼓励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创新和提高,不断更新方法和技巧,使活动新颖、有趣。
四、班级教师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体,只有大家团结协作,各项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首先,班内教师真诚相待,形成融洽的关系。其次,在活动的组织当中分工要明确,日常活动要各尽其责,相互提醒监督。最后,班内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
五、做家长认可满意的班主任,构建和谐的家园关系
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这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1.教师与幼儿的良好情感,是家长认可的基础。例如:我们要热情接待每一个幼儿,面带笑容与幼儿互相问好,主动摸摸幼儿的头或手,让幼儿感到安全和亲切感。关心呵护幼儿,让幼儿感到温馨,拉近心灵的距离,让幼儿们觉得教师和他们是平等的,特别是让家长感到把幼儿交给教师踏实、放心,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2.班主任要了解幼儿、了解家长。对每个幼儿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将幼儿在园表现、发展情况如实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到教师对幼兒的关爱,以平和、友好、合作的态度请求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以达到家园合作的最终目的。
3.充分利用家园活动和接送幼儿时间,经常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配合、理解,使家园教育能协调一致。例如:幼儿未入园时及时和家长联系;幼儿生病了打电话送去问候,充分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虚心听取家长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耐心为家长排忧解难,热心为家长提供帮助。
总之,教师要以爱心、细心、耐心、真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幼儿,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努力和班级教师团结协作、务实创新、不断充实自己,为幼儿发展创造一个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J].甘肃教育,2014(4):28.
[2] 张小敏.小议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J].新课程(上),2016(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