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8-05-29杨月荣

学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讲台作文语文

杨月荣

摘 要:小学生在作文中常出现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具体、语法错误等作文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的表达、作文的修改三方面能力以及学习作文的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86

作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作文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其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有序、合理、恰当地表达观察内容,最终通过自己的修改,达到作文技能的训练以及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依样画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作文观察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无话可说。有时尽管有一定的人、事、物(如看图作文),但提起笔来,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有时候虽然把文章写得较长一点,但又往往是一些空洞的语言,内容不新颖、不具体。究其原因就是不会观察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小學语文课本中带有明确目的性进行观察后所写出来的精彩文章很多,他们都是训练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性的好教材。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描写榕树上鸟儿活动热闹的情景时写道:“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打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些具体、形象的描写,目的在于流露出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由于作者观察的目的性明确,观察得很细致,所以能写得生动、具体、有声有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课间十分钟校园里同学们的活动情况,以活动为中心,写一段文字。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是表达自己喜爱校园生活之情,并抓住同学们的各种活动的点进行细致的描写,进而体现“喜爱”之情。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赛跑。可是我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啦。每当“老鹰”捉住一只“小鸡”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发出欢乐的笑声,那笑声在校园里回荡着……”

(二)明确观察的有序性

训练学生明确观察的有序性,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言而有序,有条不紊。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学生学习后,加深了对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的理解,在本单元的作文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进生物馆,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围坐在一张方桌边,继续制作昆虫标本。突然小华惊叫起来:‘喂!快看啊,这只蝴蝶的胸部多出一只脚,真是少见。坐在她右边的张小明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儿,连小刀都来不及放下,就站起来凑过去,想看个究竟。左边的李小东也赶快伸过头来,睁大眼睛,想一睹为快……”把图上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层次清楚。

(三)明确观察的重点性

换文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抓住重点,在主要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观察,以突出事物的特点。《长城》一文,作者为了介绍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抓住了建筑材料、墙顶宽度、垛子和城台作为观察的重点,写的时候就可以把她的特点写出来了。训练时我就出了一个题目:以自动铅笔为题,要求抓住重点进行细致的观察,把自动铅笔的好处写出来,大部分的同学都可以把他省时方便的特点描述清楚,有同学这样写道:“只要你轻轻地按一下自动铅笔上端的笔帽,就可以把细长的笔芯从笔尖往笔肚里塞进去,放开笔帽,笔芯便会牢固在笔尖里。当伸出笔尖的笔芯用完了,只要轻按笔帽,笔芯就会自动吐出来,一放开笔帽就可以再使用了。这一按一放就代替了用普通铅笔时削铅笔的种种麻烦。”

二、指导语言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学生通过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后,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对所观察事物有较为全面、正确、本质的认识,从而再从脑海中储存的丰富词汇里选择出合适恰当的词语,组织成句,才能表达。提高表达的能力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具备分析比较的能力,增强表达的美感。

(一)培养词汇积累习惯

词汇的积累,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课堂教学。通过课文讲读认识掌握各种词汇,学生可将所学过的词语加以分类整理,制作词语分类卡片,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读记,在词库中分门别类,便于表达时选用。由于各类词语在表达过程中的用途各异。如应用“名词”可以使语言表达具体;运用“动词、形容词”可以使句子表达恰当;应用“数量词、象声词”可以使句子表达准确,形象等。

(二)培养分析能力

学生如果有较高的分析辨别能力,就能相应地快速准确地选用词语,使句子表达准确,贴切。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把“绿”字与“吹、到”作比较,就能明确“绿”字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又如学生作文中有一句“妈妈白天跟爸爸一块下地干活,一回到家就做起家务来。”如果改成“妈妈不但白天要跟爸爸一起下地干活,而且一回家还要做家务。”加进“不但……而且……”这个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就能更加体现妈妈勤劳的特点了。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许多多精彩的片段描写。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能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各种句式,体会语言的气势以及语言的表达顺序和段落的结构形式等。能促进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组织规律,掌握段落结构方式,增强表达的语感。

三、指导修改方法,培养作文能力

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不正确的现象是学生在认识事物阶段认识不足造成的,教师的“精批细改”实际上是一种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再认识,修改表达不足的机会,因而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幅度也就微不足道。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我当过教师,批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假如着重在培养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确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一)阅读作文,发现问题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写完作文后,要求学生读全文,同样也可以发现所存在的不足,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不足的地方。在小学作文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毛病:1.错别字。2.用词不当(包括关联词)。3.常见的句子毛病(如成分残缺、前后矛盾、重复等)。4.内容多余与中心无关。5.叙述不具体。6.句序颠倒。7.作文材料顺序安排不当等。

(二)辨别比较,分析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还要进一步思考分析问题的原因,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知其所以然。这样就有利于对不足之处的修改。指导中要引导学生明白,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是按一定的语言规律组织起来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作文中,由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句子的语序、句子存在的形式也就相应地变化。如:1.讲台上站着语文老师。2.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3.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站着。这三个句子意思,虽然大体相同,但侧重点就不同。第一句侧重“讲台上”有什么“人”?第二句侧重“语文老师”站在什么地方——“讲台上”。第三句侧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干什么——“站着”。

(三)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作文的修改方法,概括起来不外是三个字“删”“增”“换”。删:就是要删去文章中多余的、不必要的成分。如重复部分、与中心无关的词句等。增:就是要增补文中欠缺的部分,把内容写具体,并进一步进行装饰,使句子表达生动形象。如:句子成分残缺、重点句子的扩写及修辞方法的适当应用。换:就是要换掉错误的成分,换上正确成分或前后调换。如:换用错的标点、字、词以及语序调换和材料安排顺序调换等。

四、培养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学生自改作文相对来说较难,在教学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形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1.结合中高年级段病句修改教学,通过修改前的病句,与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学会自改作文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如:“作文对他很感兴趣。”与修改后的“他对作文很感兴趣。”之类的句子。学生一比较就能够明确,如果不加修改就会闹出笑话。

2.示范修改、互相换改和自己修改相结合,对每一次作文后,教师可取一篇中上水平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习了修改要领,引发自改的兴趣,再进行互相换改和自改,提高自改作文的自觉性。

3.分数对比,感受修改作文的乐趣。教师可把學生的作文初稿进行浏览打分,让学生自改后再适当增加分数,学生便能感受到自改作文的乐趣,并逐步形成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2] 巴金.鸟的天堂[Z].小学语文课本(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2004.6.

猜你喜欢

讲台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爱在讲台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