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2018-05-29刘华
刘华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教学观念和学生阅读水平存在差异等导致群文阅读教学在议题选择、文章遴选、课堂节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安排的意图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合理确定议题,注重所选文献材料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开展阅读、分析、质疑和建构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确定议题;选择文献;课堂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83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先生,他在《从“教课文”到“教阅读”》一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转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而蒋军晶教师则阐释了从单篇到“群文”的巨大意义:师生回归阅读的本质、模拟真实的阅读状况、改变阅读教学的固有方式。综合目前研究的成果,可归纳出:群文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意识地围绕某一主题精选多篇文章,指导学生在阅读、分析、质疑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群文阅读教学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
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着重字、词、句的学习和讲解,在夯实字词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与挖掘,并获得各项不同的技能。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地,其关注点在于课文本身的知识和内容,学生不容易“跳出”课文进行思考和延伸。而群文阅读则要求学生不拘泥于文章中单个字、词的理解,教师选择某个主题在一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通读大量的文本,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文本之间的联系,围绕主题进行分析综合,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1.大幅增加阅读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到小学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是仅仅依靠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远远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每周安排1-2次群文阅读教学,每次提供5篇左右课外文章,那么学生的阅读量能基本达到。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要想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不可能的。
2.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往往着重字、词、句的识记和掌握,较少考虑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甚至课文的中心思想都要求整齐划一,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而群文阅读教学很少关注字词句的讲解和记忆,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多篇文献的阅读中进行比较、探究、总结,注重使学生在多篇文献的阅读中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文献本身提出自己独立的看法,进而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如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不但要有量的突破,更要有质的提升。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不少教师还没有适应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误区:一是议题的确定存在较大随意性,如有的教师在设计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品质,忽视学生当前最需要提高的阅读能力;二是所选文献不太适合学生实际水平,有些后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读懂教师提供的多篇文章;三是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讲解过多,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严重不足。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化
(一)多维度确定议题
依据教材编排意图选择议题。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为单位围绕某一主题思想编排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发现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挖掘隐含的主题思想,并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觉分析、体验并加以体会。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分别是《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单元的主题是忍辱负重,绝不轻易放弃。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布鲁斯王子的情绪变化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再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体会勾践的卧薪尝胆和雷奈克的整日思索,最后将几篇课文进行深度比较。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需求设计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比如,在學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后,有的教师以“文言文中的智童”为议题,选择了《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文言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但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文言文学习的常用方法,还在阅读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选择议题。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求学生在交流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讨论性,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如“成长的故事”“难忘的回忆”“我的朋友”等,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由发表意见。
(二)合理选择文献
在确定议题后,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文献资料。如果文献选择得当,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学生对多篇文章的比较、思考和联系。
注重所选文献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献不仅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更要注重层次性和丰富性。教师通过设计精当的问题,将这些文章串联起来,使学生在阅读、联系、比较、归纳和质疑中,获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只有这样,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太阳》这篇说明文时,适时加入描写太阳的散文和诗歌,既丰富了课堂阅读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太阳有了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所选文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众所周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所指和关注点不太一样,教师在选择文章时要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每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差异还很明显。教师在选择多篇文献时,一定要适合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和阅读水平,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读完文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否则,群文阅读只能停留在读的层面。如果无法读完,那么进行深入的思考、比较和质疑就无从谈起。
(三)把握课堂节奏
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选文献灵活把握课堂节奏,力求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既然选择了多篇文献,而且要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点拨、精讲为主,给学生留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否则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就会停留在“蜻蜓点水”的状态,很难发现多篇文章中存在的联系。学生只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会逐渐养成爱好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由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文章比较多,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教师要指導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如精读、泛读、略读、跳读等,既能避免单一阅读模式带来的乏味和疲劳,又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要进行积极的文本间的建构。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多篇文献之间建立联系,通过阅读发现其共同主旨,并加以比较、分析,努力探究文本间的关联之处。如通过精读一篇课内文章、泛读多篇课外文章发现其内在联系;阅读多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后,通过比较体会体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补充形式和改进措施。但是,由于单篇教学的长期经验影响和限制,群文阅读教学在议题选定、文章选择以及课堂驾驭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2] 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 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1).
[3] 许睿.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语文知识,2017(3).
[4] 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意义与策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5] 潘玲.“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与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
[6] 朱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知识,2017(8).
[7] 徐薇.群文阅读:语文共生教学的一种样态[J].小学语文教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