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微信功能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优势
2018-05-29李引梅
李引梅
摘 要: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聊天软件。拥有微信群讨论组、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通讯录、群发信息等众多功能,具有交流互动性强、个性化、多元化等许多优点,利用微信功能指导学生习作训练,能填补传统习作训练的诸多不足,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微信功能;习作训练;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82
引导学生运用微信的群讨论组、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群发信息等功能进行习作指导与训练,进行师生、生生等互动交流,讨论习作经验,展示习作成果,互评互改。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与传统的习作教学相比,利用微信功能进行习作训练无论在习作形式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呈现出很大的优势。
一、习作共享平台最大化
教师先建立全班同学的习作微信群,统一在群中进行实名制,以便发布习作任务,提供习作素材,指导习作、互评互改等。再申请一个班级公众号,教师在公众号上根据习作教学实际设置一些栏目,诸如 “推荐阅读”(由教师或者学生推荐一些美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习作平台”(发表学生的得意之作供大家欣赏、学习、交流、评价,点赞)等。
教师把习作任务发布到微信群 → 学生浏览群中的习作任务及相关资源信息 → 学生搜索、筛选习作资源完成习作 → 学生把完成的习作发到微信群中→ 教师在线点评,学生互评 → 学生综合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后重新发布习作,供读者浏览评论→教师将最终的习作成果发布到公众号中。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平时写的心情随笔发到班级微信群里,接受大家的意见和点评,增强自己创作的信心。具体做法:学生自主命题、自选话题创作→发到微信群和公众号管理员(教师),再由公众号管理员发布到班级公众平台,通过班级微信群、公众平台→ 教师、学生留言发表评论,并分享到各自的朋友圈,圈友留言、发表评论 →作者及时回访,针对评论加以反思→学生修改后重新发布。
这样利用微信功能进行习作训练不受时间、空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形成了师生开展伙伴阅读与伙伴互评的超级平台,也使学生的创作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二、习作交流互动自由化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目标中强调:“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写作。”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传统的习作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写作,只在教师与班内的个别学生之间。习作评讲时,一般也只针对一两篇优秀的习作,交流的方式也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交流,至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或者没有。使得习作的交流在时间上,空间上、信息上的交流都很封闭,而且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也非常有限。而在微信习作群及公众号上,参与习作交流互动的人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朋友、家长和朋友之间。交流的时间、空间开放,信息交流更广阔:学生能随时习作,同学、教师、家长能随时随地看到,并能随时评论、指导、修改;学生对同学的习作想读就读,而且在阅读同学习作的过程中易受到启发,并找到习作的好材料,由读到写;教师也能从学生的习作中找到优美范文,供其他学生借鉴。学生的习作交流互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在课内、外,校内、外进行,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化。
三、习作自主创作个性化
传统的习作训练,主要在纸质作业本上书写,通常每次习作时统一题目,统一体裁,这样的习作训练形式单一,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利用微信功能进行习作训练,借助网络对学生的吸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興趣。微信习作形式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学生自由创作的一面,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后,还可以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或诗歌、或小说、或散文……这些“长处”的展示往往被阅读者点赞或评论,在别人的点赞、评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激情,树立他们习作的自信,形成自己的习作风格。
四、习作评价激励多元化
在教育教学中,评价激励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学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只能针对个别学生,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利用微信习作群、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不仅教师可随时对每个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鼓励,还会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学生,教师、学生的朋友,家长及家长的朋友,以及不相识的关注公众平台的网友。他们都可对一篇习作进行评价点赞, 而且还会保留下来,人人都会看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只有教师作为学生习作读者的情况,评价激励渠道更加多元。
五、习作成长记录电子化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评价建议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然而传统的纸质习作写完一本丢一本,虽然现在强调学生建立“成长袋”,但这些收集起来的“习作集”由于缺少再修改和编辑功能,也只能是作为一份材料存档,形式大于功用。利用微信功能习作能很轻松地为学生建立记录他们成长电子档案。由于微信是电子文档,修改简单方便,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别人的意见及自己的新感受进行一次、两次甚至无数次修改,且每一次的习作及修改痕迹,评价他人的习作或大家对自己的评论都以电子的形式保存下来。这对于学生感悟习作之道,积累习作经验大有好处。同时也记录了学生写作的心路历程,对学生个体来说更是一份珍贵的资料。
由此可见,利用微信功能作文既促进了习作教学,又达到了习作教学的目的,对学生个体成长意义深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比传统的习作教学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尝试探究。
参考文献:
[1] 郭惠敏.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作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5(Z1).
[2] 陈琳.借助微信平台,让学生爱上习作[J].新教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