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18-05-29白春雪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生活化

白春雪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为核心。高中思想政治也要立德树人,这是其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等。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政治;学生;核心素养;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育和生活联系更为密切,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有所获,教会学生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实问题等,这样能有效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从而促进他们生活的改善和提高。除了丰富知识外,也能学会做人。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从而达到政治核心素养提高的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理论来源。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那么,如何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体验浅谈,以期和同行交流。

一、关注生活、关注时事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要脱离生活,教师更要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这样才能让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吸收,才能爱学政治。“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有所获。

高中政治教师要关注生活和时事。因为,国家政策方针涉及全国人民的生活,让学生关注和了解,不仅会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创设快乐的课堂,而且能使他们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把所学知识与政策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增强他们执行国家政策方针的自觉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素养。

如:在《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素材,创设了具有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长征最后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从而引出长征精神,进而分析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激发他们的思维发散迁移,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多变的价格》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生对此兴致比较高,并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理论极为有用,提高了学习兴趣。

选择时事内容时要注重时效性、相关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选择时事热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培养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感。相关性:要注意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件或学生熟悉的事件作为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事例,学生才会相信,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针对性:针对学生思想中的矛盾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二、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理论与地方生活资源结合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了解当时当地的现实,对周边社会生活倍感亲切,渴望能从所学知识中找到它的理论依据。教材中的例子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离学生生活较远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所以我非常重视将我们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现实引进政治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中,以“武夷山经济”这个词导入,看到这个词会想到什么?旅游、大红袍茶叶……武夷山茶叶发展的好的原因是什么?跟什么有关?土壤、地形、光照、湿度……从而得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介绍完联系的多样性,让学生探讨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何继续发展茶产业,为武夷山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班上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里是做茶的,积极性较高,在讨论中即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素材来源于地方生活资源,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实现理论和生活原形的结合

高中政治课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选取更能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学习核心知识,引导学生领悟政治道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如在《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的教学中,我设置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或陋习?对此,该如何解决?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学没做好?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小事。据我所知,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面都写着一行中國字:“请把垃圾丢在此”;泰国的皇宫也是国际性的旅游重点地点,在其厕所上面写着一行中国字:“便后请冲厕”;在巴黎圣母院.也写了一行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不分场合乱讲话、不冲厕所、乱丢垃圾等这些在同学们的眼里的小事,在那里还是小事吗?这些小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事——中国人的脸已经被这些小动作丢全世界去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更不能把国家的脸都丢了。很显然,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这些生活化的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我们就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中,培养了学生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辩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修养。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努力适应新的课改大潮,坚持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的有效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引领学生自觉认同政确的价值标准,为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