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促进学生真学
2018-05-29杨燕
杨燕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师要简化“前设计”,随时调整“中设计”,及时进行“后设计”,为学生的真学服务。唯有如此,才能让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真学保驾护航,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设计;真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38-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作为教学之前的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必要的。有了教学预设,教师的教学才能更从容、更轻松。但是,教学设计又不是万能的,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怎样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真学呢?
一、简化“前设计”,为学生留下真学的空间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之前完成的。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更积极,教师在设计时就要避免面面俱到,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前设计”一定要简化,要为学生的真学留下应有的空间,这才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然之选。
如,教学苏教版的《老师,您好》这首儿童诗,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为以下几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诗歌内容。
2.想象童诗描述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结合生活,想一想:自己的老师与童诗中的老师有什么相似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上几句赞美老师的话。
每一节语文课,都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在本课教学中,基于童诗的特点,我设计了初读、再读、联想等几个学习板块,最后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以读为主线,简化了烦琐的面面俱到的形式,给学生真正留下了自读的空间,为学生的真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生成“中设计”,为学生选择真学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教学设计作为基础,但实际上课堂中发生的一切情况是不可能全部预料到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中发生的状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预设,在生成中设计。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完善。
如,苏教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编写,身体力行,翻山越岭,访名医,尝百草,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设计时,本来是想通过品读李时珍风餐露宿、住破庙、肯干粮中来感受他在外生活条件的艰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像挖草药之类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让别人去做,他只要负责搜集整理就行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把原本的“自主阅读,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改为了“讨论交流李时珍亲自访名医,尝百草的原因”。如此调整以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访名医和尝百草这种事情如果交给别人去做,就不能保证草药以及医学方面知识的真实性。这样的教学中设计,促进了学生对李时珍科学严谨工作作风的理解。
该案例中,虽然教师在教学之前已经对教学内容做了预设,但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角度、理解程度不同,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与调整。如此教学,为学生开辟了真学的途径,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走向了深入。
三、反思“后设计”,为学生保障真学的效益
所谓“后设计”,是相较于教学前设计、中设计而言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想想自己的安排是否合理,然后再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设计。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如,苏教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作者主要通过自己在天游峰的所见所闻,为读者刻画了一位爽朗、乐观、豁达、自信的老人形象。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为:从具体語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但是,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我在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想象30年后我们与老人相遇的情境”这样一个想象写话环节。这样,学生的学习更投入,真正感悟到了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该案例中,虽然有了教学设计作为支撑,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照搬设计,而是边教学边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与补充。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显得更加扎实、有效。
总之,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学习的导航,教师应基于设计而不囿于设计,以变化发展的眼光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为高效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