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玉林八音与湖北钟祥吹打的比较研究

2018-05-29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钟祥八音音乐风格

冯 闯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

一、“两地”吹打乐概述

吹打乐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相关作用,当下仍活跃于乡间田野,散发着独特魅力,但同时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玉林八音的主奏乐器为唢呐,其音乐形式丰富,既有传统演奏曲目也有近代流行音乐,且社会文化价值多元,一直受到保护和研究。钟祥吹打以锣鼓为主,其音乐风格豪迈,节奏律动感强,文化价值多样。

(一)中国吹打乐的历史发展

关于吹打乐的历史可推溯至汉代初年的鼓吹乐。据①《乐府诗集》(卷16)载:“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辞海》中有关“鼓吹乐”条目的释文如下:②“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明以后土庶吉凶之礼及迎神赛会亦均用之”。

具体说来,鼓吹乐是从汉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马上之乐。③《汉书》中有关于鼓吹乐的早期记载:按应用场合、乐器编配的不同分为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箫鼓四种形式;其中黄门鼓吹主要为皇帝服务;骑吹主要指外出巡行时用于马上具有骑吹的性质。常用的乐器由有鼓、吹和打击乐器。

在礼乐制下,人分等级,用乐有着严格的规定,后随着礼崩乐坏和汉乐府的逐步衰败,多数宫廷艺人流落民间,使得宫廷音乐在民间得以流传。人们认为音乐具有娱神和娱人的功用,但凡在驱傩、祭祖、祀神等社会上的重大活动均需使用音乐,“吹打乐”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此种精神需求而得以生存和延续。

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各地的风俗相异,演奏曲牌也有所不同,但多数曲牌一脉相传,同源异流。北方吹打乐以大锣大鼓的形式展开,音乐风格豪迈,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常与民间歌舞结合在一起。南方吹打大都受南方丝竹乐器的影响,音乐风格细腻委婉,曲调悠扬,多用于戏曲伴奏或单独与人声演唱相结合。

(二)“玉林八音”的历史与现状

玉林八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音乐风格受到北方汉族的吹打乐和南方广东音乐的共同影响,表现形态上呈现南北融合的态势。据史料记载,玉林八音形成于清朝中后期,随北方汉族南下迁徙而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方吹打与当地民间音乐相融合,并受到广东八音的影响,逐渐发展而来。当下,玉林八音的发展受到了多重因素的作用,娱乐形式多样、青壮年外出就业、文化环境改变等对玉林八音的生存现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民间曲谱流失、人才断层、技术退化、市场萎缩等情况。另一方面,音乐风格上借鉴流行音乐,设备上采用扬声器提高了音响效果,使其演奏形式丰富、风格多样,更易于青年人的接受。笔者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并对在玉林八音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原因并做了调查。

在漫长的器乐演化中,演奏者由民间职业艺人过渡到半职业艺人及音乐爱好者。笔者经采访得知,玉林八音的演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由职业艺人进行的,有明确的师承和“规矩”。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玉林八音也受到了相关的影响,一是社会演奏家不再是职业艺人而是业余爱好者和少量的老艺人组成。成员之间的联系靠乐班班主联系或者各家自主接活,再邀请八音成员进行演奏的模式。在音乐内容上,传统的八音含人声演唱,人声属于有机组成部分,另一种形式玉林八音与歌曲相结合,八音成为歌唱的器乐伴奏。

二是乐器和相关技术发展促进玉林八音发展。传统的乐器演奏依赖于乐器自身发声,在八音的演奏中加入扬声器,导致八音的演奏影响范围扩大,乐手们的演奏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扬声器一起演奏,丰富了玉林八音的演奏风格。

三是“音乐态度、演奏者和听众新成员也随着社会习惯的改变产生相关的变化”。社会整体习惯的改变,在音乐领域体现在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和音乐的丰富性,在社会习惯的改变下,音乐新听众的音乐社会习惯也产生了影响,音乐新听众的关注度降低,因而社会审美的变化也发生改变。

此外,玉林八音的发展已形成相关商业行为,即有联系人,有不同场合的使用歌曲,且玉林八音的活动范围较以前有所扩大,因此商业活动的增加,使得玉林八音不再是纯粹的民间器乐,而是和商业表演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偿服务。

(三)“钟祥吹打”的沿革与嬗变

《岳阳风土记》曰:“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谓之歌场。”,春秋战国是楚国的鼎盛时期,古时击鼓而发兵,鸣金收兵,冶炼技术受到战争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制造出鸣器乐器。楚地巫风盛行,音乐文化丰富,打击乐早期被统治者用于祭祀山川河流,歌颂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在漫长的时间发展中由官府专用流落在民间,后逐步被乡绅人家所采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吹打乐为广大民俗活动所用,钟祥古时为郢都,水陆交通发达,汉江穿县境而过,商业经济往来频繁,城市部落规模庞大,为吹打乐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吹打乐在郢都得到了近一步的发展。因汉江发源于古老的陕西,流经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所以位于钟祥的民间吹打得以集南北音乐风格大成。在当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独特的生存状态。

一是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影响逐步加强,音乐审美娱乐方式多样化,间接的导致吹打乐影响缩小,导致吹打市场的消失和娱乐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多媒体在现代的发展中与吹打结合在一起,吸收借鉴其他表演的演出形式和演奏曲目,丰富了吹打的表演,其脱离单独简单的趣味表演,大大增强了音乐变现力,更加适合大众审美。

二是钟祥吹打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钟祥吹打采用的是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学习时间长,效率低下,这种传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吹打人才减少,影响到传承活动,因此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吹打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轨,逐步消失。

三是吹打作为祭祀礼仪音乐使用,主要社会功能是服从特定的使用场合,娱乐功能为辅,现在的社会功能主体发生了改变,娱乐功能占据主体地位,钟祥吹打早期在婚庆、丧葬、等场合的特定仪式使用,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功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吹打不再是仪式活动中的全部。在钟祥吹打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综合性的表演形式,与歌舞、器乐、小品、魔术、等组成综合性的表演,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状态。

吹打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由传统器乐曲与民间小调曲牌组成。现代社会的冲击,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影响是双重性的,不同因素的作用,音乐形式已经发生改变,吹打乐民间成为综合表演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两地”吹打乐的本体特征

吹打乐一般由多种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组成,根据使用地区不同分为北曲和南曲,北曲风格豪迈常与腰鼓戏结合,南曲风格细腻常与山歌小调结合在一起进行表演,曲牌受到地区音乐影响,呈现南北风格。

(一)乐队构成

玉林八音又称吹笛儿,一般由六到八人组成,主奏乐器由鼓、锣、钹、笛、箫、弦、琴和人声组成,具体人数根据实地演场合的需要进行调整,笔者见过其组合形式演奏,人声部分只看到谱例近乎失传,传统八音班由一个德高望重的师傅带领进行演出和接活,由于使用场合的需要,乐队成员常会几门乐器,可以互相补充,唢呐手兼锣鼓伴奏也是常有的情况,乐队编制较为稳定。钟祥吹打主奏乐器由马锣、大鼓、钹、小锣、唢呐、堂鼓、等组成,乐队规模为八到十人,以打击乐为主,吹奏为辅。其演奏形式根据使用场合的需要分为,行奏、坐奏两种、行奏是其在迎亲、葬礼出殡、庙会游行等需要进行行奏演出的场合演奏,行奏以打击乐为主要,唢呐进行结合演奏,使用锣、鼓、唢呐、钹等可移动的乐器,坐奏故名思议就是坐着演奏,在演奏时围坐在八仙桌,乐手在八仙桌边吃边奏,每当有客人来时就奏起锣鼓欢迎客人。

(二)曲牌来源

“两地”的曲牌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器乐曲牌,传统曲牌在漫长的时间发展过程中深受人民的喜爱,具有适应力强、句式规整、巨逗明显等特征所以在平常的使用中最广泛,如传统的曲牌作品,《仙姬送子》、《小开门》、《大开门》、《闹莲湘》、《双开头》、《双连响》等传统曲目;二是本地民歌演化的器乐曲,这类吹打具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常常是山歌、小调演变而来、如《补缸调》《老鼠偷油》《山坡羊》等传统小调演变而来的器乐曲,还有新时代创作的新小调如《南泥湾》《世上只有妈妈好》《好日子》等流行曲目演奏的,这些曲目都经过了艺人的加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音乐。三是钟祥吹打常和秧歌戏结合在一起,使用二十至三十单曲山歌腔的民歌即兴演奏,演奏者根据一定的锣鼓点子进行演奏,和山歌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创作的锣鼓点,这种锣鼓点多种曲牌组合。

表1“两地”吹打乐的常用曲牌表

(三)曲体结构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两地的民间音乐吹打曲体丰富多彩,并在长年的演奏中形成了固定的曲牌结构形式。

1.单曲联套

众多的的独立曲牌,用锣鼓点来进行联结,形成了固定程式套曲,由开头、结尾、组成,前后均有程式性要求如:在玉林八音迎亲音乐中,固定曲牌以“小开门-大开门-正吹-反吹”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编排,每一首均是独立的曲牌体,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排,按照固定的锣鼓点进行演奏,但是开始时必须使用小开门迎客调为开头曲牌,结束时必须按照小开门结束,其中的曲牌顺序是固定的不可改变,中间部分可自己进行变化编排。另一种是艺人根据实际的环境即兴编排的如:在实地演奏时“小开门-山坡羊-老鼠偷油-好日子-相思-小开门”任意的联结曲牌进行演奏,灵活性很强,曲牌较多的是根据流行音乐和当地民间小调进行创作的,演奏效果极好。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单曲联套体,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变化,除固定的曲牌之外,其演奏时灵活多变的。

2.单曲变奏

单曲变奏是在一首曲牌的基础之上进行加花通过反复变奏,使其节奏、音调、产生相关的变化,但其基本乐曲是固定的,加花之后音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演奏者根据一定的锣鼓拍点进行演奏,使其表现力更加饱满,例如在演奏《山坡羊》时,乐手会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理解即兴发挥,通过延长不同节奏的时间使其和原曲产生不一样的音乐风格,从而使音乐更加具有个人艺术特色。在吹打乐的演奏中,单曲变奏加花时常可见,并广泛用于相关的乐器演奏之中,给听众造成似像非像的音乐感觉,变奏时结构不变,主体旋律不变主要是改变节拍、节奏、和演奏的方法。见表1。

3.其他类型

在原有曲牌基础上加入新的创作和改变,使曲牌和其他相关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音响效果和新的表演形式,如在演奏过程中加入声乐、秧歌舞等其他民间表演形式,不仅局限于某种单一的表演形式,从而产生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其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愈加多样。

(四)音乐风格

“两地”的音乐风格存在差异,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样的,由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同时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探讨。

1.地理因素

音乐风格与乐器制作材料有直接关联,南方乐器多采用竹子为原材料,钟祥铜制乐器较多,形成两地的乐器组合材质有所区别,曲牌相同演奏音色截然不同的效果。玉林八音乐器组合有笛、管、萧等竹制乐器,音乐风格清新委婉。玉林八音在地理上受到广东八音的影响,受到的影响为跨大地域的影响,音乐风格发展极大的改变,音乐豪放中又具有细腻委婉的风格,与玉林传统的人声的演唱结合起来,使其演出形式和演出风格都与传统汉族演出风格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认为玉林八音具有“两广”特色。

湖北钟祥位于江汉平原,音乐风格豪放,吹打乐主要组成乐器有锣、钹、唢呐、擦、鼓,钟祥古时巫风盛行,其作为楚国的都城,在冶炼技术方面和原材料的提供上有着自己的优势,因此,当地多采用金属类乐器。钟祥音乐风格豪迈,以传统的汉族打击乐风格,在风格上保留较多原始形态,受到其他乐种风格冲击较小,所带来的影响多是局内同文化的影响,而不是跨地域乐种的影响,因此在风格上较好的保留下来。

2.社会因素

一是人口流动促进了音乐的交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音乐风格,融合在吹打乐音乐之中,形成跨地域的音乐风格,在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上,说明了在两千年前汉江已是湖北、湖南和四川、陕南向中原运输贡赋的要道。在陇海铁路通车宝鸡以前,陕南和部分陇南的货物都要顺汉江运到汉口。可以说,在历史上汉江干支流一直是本流域交通网的骨干之一。随着商业往来北方音乐风格和南方的音乐风格激烈的碰撞,产生了具有南北方文化的综合艺术。钟祥吹打在当代主要是一种局内文化的交流,受到的影响是同源流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没有产生较大的变化,在演奏技法上交流会比较密集,演奏技法创新发展较快;

二是音乐审美的变化也是影响音乐发展的一个动力,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下,玉林八音和钟祥吹打乐已经受到了影响,在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和发展。

三是现代多媒体的进步,同样促进了两者的发展,使用扬声器加入电子音乐的人声演唱,使其风格更加丰富,富有活力。

四是西洋音乐对于传统打击乐的冲击,传统打击乐借鉴吸收西洋打击乐的表演形式,形成中西合璧的表演风格,常见西洋乐与传统的打击乐同场演奏,风格诙谐幽默。

3.内部原因

在音乐社会中,不同场合使用音乐不同,这是由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本能反应决定的,传统的艺人则是进行强化训练所形成,这种音乐文化的延续同时又强化了本地的音乐风格,使其音乐风格固化,较难产生新的变化,音乐发展不明显,通过这种文化的习得,大家都去遵循这种习惯,从而这种文化稳定的进行传承。而随着老一辈艺人的不断去世,年轻的艺人也会因为他们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音乐风格不同,而对这种音乐进行改变发展。

4.外部原因

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也会对相邻的音乐风格产生较大的影响,玉林地处于广东和广西交接地带,因此广东音乐在音乐风格上对于玉林八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钟祥所受到的影响则是来自于同一地区而不同区域的影响,在秭归、宜城、宜昌、枝江、潜江等同一音乐文化风格的影响,因此风格变化的形成时间较长,变化形态细微。

(五)研究对比

玉林八音乐队组合方式,以旋律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钟祥吹打乐以打击乐器为主,并与歌舞戏结合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在乐器的组合中,两者的主奏乐器差别较大,有如表2:

表2 “两地”吹打乐的乐器构成表

同时,玉林八音的演奏较局限,玉林八音常独自演奏,受其他艺术影响较小,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态演出风格,演奏风格细腻;钟祥吹打的演奏形式多样,与多种姊妹艺术相结合,如:秧歌戏、魔术、声乐、杂技、等相关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其艺术表现能力大大的增强,使用的频率和使用场合丰富,同时降低了其原有艺术影响力。钟祥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形式需求多样,同时,钟祥吹打乐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综艺性”特色。玉林八音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相较钟祥稍显落后,因此在艺术表演的形式、内容上较为传统、单一。④可见,两地音乐风格和乐器组合上虽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表现形态的自成一体。

三、社会价值

玉林八音和钟祥吹打在历史的发展中演变传承,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并在逐步的发展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具有审美、文化、艺术、教育价值。

(一)音乐审美价值

吹打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个乐种,旋律优美,结构严谨,深受人民的喜爱,独特的曲目和演奏方式是当地审美的标志。吹打风格轻快,旋律明朗乐观,小调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重要载体,是人民文化审美的外化,多首曲牌来源于民间小调的改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历史文化价值

吹打乐有着深厚的民族积淀,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综合体现了当地音乐的时代轨迹。玉林八音是跨区域文化融合的产物,而钟祥吹打则是本区域内部传承的拓深,蕴含着深厚的地方文化价值。

(三)艺术研究价值

吹打乐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它的起源、发展、演奏形式、演奏曲目、曲谱、民俗文化等多方面,至今还以活态的形式存在,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吸引着人们对它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这体现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

(四)教育功能价值

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玉林八音新编曲调填上促进新农村发展的歌词,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有利于当地的人文社会发展,同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将玉林八音引入课堂,在艺术系开设《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课程,编写了相关的教材,积极的开展系列活动,并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讲述玉林八音的来源、曲牌及发展经历,组成开放性的学习课堂和实践基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结语

广西玉林八音与湖北钟祥吹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发展形成了差异化风格和演出特点,两者是当地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民俗民间文化起着关键作用。笔者在探索两者的发展过程中,拟将其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保护“两地”的音乐文化,形成相互借鉴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样式。

当下,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作为研究者我们必须客观看待吹打乐的发展和变化,吹打乐的生存样态在当下的语境中将“何去何从”,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社会问题。未来,期盼民间乐种的生机焕发及创新发展,将更好地服务民众的社会生活,并成为当地具有影响的文化名片。

注释:

①李城.西汉鼓吹乐兴起的环境考略[J].乐器课堂,2008(09).

②王军,陈林.“留住远去的声音”——徽州吹打乐现状考究[J].黄河之声,2009(13).

③孙尚勇.论汉代鼓吹的类别及流变[J].中国文化研究,2011.

④来源于钟祥市政府官方网站 荆门市政府官方网站 玉林市政府统计网.

猜你喜欢

钟祥八音音乐风格
《八音的秘密》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斜叶黄檀茎中1个新的肉桂酚类化合物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乡村八音
IN THE BELLY, THE BEAST
布依八音坐唱
钟祥“四落实”推动资产清查工作
“八音组合”赴黑龙江省演出拉开国内巡演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