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整治 特色整治 长效整治
2018-05-29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全明
■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李全明
湖州市小城镇整治践行两山理论
2016年9月以来,湖州市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小城镇作为补齐生态短板、发展绿色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全市115个小城镇按照全省“一加强三整治”总体工作任务和湖州市“8+X”项目载体计划的部署安排,全面开展综合整治,一个个小城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美丽蝶变,首批43个小城镇高质量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吴兴区埭溪镇、南浔区和孚镇、德清县洛舍镇、长兴县煤山镇、安吉县鄣吴镇等11个小城镇被评为省级样板,切实改善了城镇的宜居环境,彰显特色魅力,激发发展活力,打造了一批“两山理论”样板小城镇。
全域整治 营造美丽城镇环境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湖州市紧紧围绕浙江省打造“大湾区、大花园”的战略导向,坚持全域整治、全域美丽。安吉孝丰镇获得了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称号,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优秀市,德清县和吴兴区被评为全省优秀县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整治对象全数纳入。全市把具备集镇功能的66个原乡政府所在地小集镇全部纳入整治范围,整治对象中小集镇占比全省第一。以全数整治实现全面提升,切实改善长久以来缺乏投入、群众反映强烈的小集镇环境问题。二是整治范围全域覆盖。针对湖州市小城镇背街小巷多、镇中村多、遗留问题多的难关,全市上下不畏难、敢攻坚。对整治范围内的背街小巷、镇中村镇边村全面实施整治,一年来小城镇整治拆违315万平方米,消灭卫生死角3万多个、清理垃圾20万吨,提升改造了185条道路立面、整治水域面积3500万平方米。三是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湖州市加大在整治中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的保障力度,湖州市财政出台市本级小城镇资金管理办法并安排落实奖补资金,各县区对小城镇的资金补助均不低于60%。制定了土地支持政策,节余指标、土地收益、拆后利用、盘活存量等方面优先用于小城镇整治,2017年度对乡镇供地10186亩,同比增长28%,拆后土地利用同比增长26%。
特色整治 独辟美丽发展路径
针对湖州市小城镇不同类型进行差异化打造,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打造了一批风格鲜明的特色小城镇,城镇品质实现全面升级。一是项目特色因地制宜。湖州市围绕完善配套、提升功能、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目标定位,扎实推进“8+X”项目载体,完成项目建设1344个,改善了农贸市场42个、建成停车场246个、新增车位17895个、新改建公厕265个、缆线整治593公里、整治道路405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65条。同时根据城镇不同定位和需求,打造了莫干山镇民国记忆火车站、水口集镇生态湿地公园等一批特色类项目。二是文化特色挖掘传承。坚持一镇一品的精致化打造,将城镇文化充分挖掘好、传承好、展示好。全市共计打造文化展示馆、纪念馆40余个,同时在城镇立面整治、节点打造中将湖州的耕读文化、太湖文化、山乡文化等城镇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整治细节中,涌现了莫干山民国风情、鄣吴镇昌硕故里、下昂集镇诗意水乡等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城镇魅力独特的整治样板。三是产业特色融合提升。全年大力整治了“低小散”块状行业和“四无”企业1619家,建设了雷甸镇德力小微企业园、中国木皮市场、画溪智慧创业谷等7个小微产业园。明确了“绿色、智造、创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小城镇整治,提升小城镇承载力,推动轻工业、旅游、农副业等特色绿色产业整治升级、做大做强,打造了埭溪美妆小镇、善琏湖笔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产镇融合的样板,让小城镇有乡愁也有活力。
长效整治 保障美丽长久存续
小城镇整治的难点在于长效保持,湖州市依靠机制建设、模式创新和全民共建,破除小城镇管理上的难点和顽疾,全力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一是建立完善一套制度。结合“四个平台”建设和综合执法力量整合,落实乡镇基层的管理队伍。整治对象实现了驻镇规划师100%全覆盖,街长制管理机制100%全覆盖,建立了一套有人办事、有制度管事的机制,破除了乡镇在管理力量上的短板,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有效防止脏乱差现象返潮。
二是探索创新一批机制。探索以城带镇的基础设施统筹模式,小城镇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一体化污水处理、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置长效管理机制。如德清县“一把笤帚扫到底”、安吉县垃圾不落地、吴兴区和南浔区全域全流程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成效显著。同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孚镇通过智慧管家全镇区建模,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三是大力营造一种氛围。为了营造好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湖州市发动群众智慧和力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展了小城镇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累计征集社会各界整治建议1370条,部分建议被吸纳列入整治方案。采取公开评审方案、满意度调查、镇民包干、邻里劝导、志愿服务等方式,齐心合力开展整治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理解、支持和助推。善琏镇政府、社会、群众三色路长制、练市镇九老顾问团等社会群众参与整治机制亮点纷呈,全市整治工作呈现“三主动三平稳”的良好态势(主动配合、主动要求、主动出谋划策,信访平稳、拆违平稳、项目推进平稳)。
四是推广应用一个模式。通过行业指导、专家培训、典型引路,引导全市63个小城镇引进并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破解了时间紧、项目多、融资难、技术力量薄弱等难题,实现了较短时间内项目全面铺开、及时完工。截至目前,与浙江省建科院、浙江大东吴等大集团、大企业合作,占整治建设项目数的67%,目前开工率达90%。同时,针对“线乱拉”整治难题,通过树立样板小城镇、明确政府和运营商出资比例、出台技术指南等措施,在全省率先破解了标准不一、费用难定、技术难把握等难题,进度和成效均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