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以深圳市为例

2018-05-29曾小瑱谢家强

城乡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控制率径流

■ 曾小瑱 谢家强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新建项目,但因更新对象和更新用地大小不同,在场地分析、设施选择和空间布局方面需要考虑的要点也不同,应结合项目特点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文章基于深圳市多项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实例,解析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过程。

落实城市更新项目海绵设施建设,成为深圳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年深圳发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城市更新改造和综合整治项目严格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并形成《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随后在《深圳市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深圳市也明确提出,所有城市更新单元均应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研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落实上层次规划相关要求,进行区域海绵城市影响评估,并结合总平图合理布局主要海绵设施。本文基于深圳市多项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实例,对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研究提出几点规划编制思考。

一、深圳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总体要求

《深圳市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对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研究的工作要求包括:评估现状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位、水质、地质土壤及其渗透性能、内涝灾害等情况,根据更新单元发展规模,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说明上层次规划和专项规划相关要求和落实情况,进行区域海绵城市的影响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包含以下工作内容:1.落实上层次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确定的区域排水防涝、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雨水调蓄等设施的建设和河湖水系的生态修复要求。2.明确地块的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和引导性指标。3.结合总平图,合理布局主要海绵设施。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要落实上层次规划的相关要求,并能指导后续深化设计和设施建设。

二、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编制过程解析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新建项目,但因更新对象和更新用地大小不同,在场地分析、设施选择和空间布局方面需要考虑的要点也不同,应结合项目特点做深入细致地研究。下面结合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实践,谈谈笔者对于各部分内容的思考和认识。

(一)基础条件分析

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由于用地类型、场地位置、面积大小等不同,需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同,以下面两个项目为例:案例一、为单个地块拆除重建,周边无水系,也不位于内涝风险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雨水径流量,减轻对周边排水系统的压力。案例二包含多个地块,北侧部分用地(蓝色)位于内涝低风险区,西侧(绿色)有暗渠河道由北至南经过,海绵城市建设除解决自身的内涝风险问题外,还需考虑上层次规划对河道生态修复的有关要求。在基础条件分析中,需要将项目问题与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如场地是否位于地质条件限制区?周边是否有黑臭水体?内涝风险是场地本身地势低洼原因还是区域排水系统问题?排水问题是市政雨水管网建设滞后还是设计标准偏低?规划时要识别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更新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哪些需要配合所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落实有关工作。

案例一

案例二

(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要充分衔接上层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作为确定更新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若项目所在片区已编制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则以详细规划确定的地块指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开展规划设计;若未编制详细规划,深圳项目可依据《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提出的“分区新建类项目控制目标和引导性指标”开展规划设计,其他城市项目可依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确定的排水分区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并结合项目自身情况合理确定管控指标。此外,城市更新项目还应对接排水防涝等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管渠建设、内涝防治等指标标准,以指导片区雨水管渠的建设改造和排水系统的优化提升。

(三)场地布局分析

以深圳某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项目为例,首先依据单元规划总平图确定各类下垫面布局及面积(见图1),分析可以布置海绵设施的空间情况。其次对场地周边的竖向(见图2)和地下空间开发(见图3)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场地内的径流组织方向。对该案例的场地布局分析显示,场地不渗透下垫面面积比例偏大,且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雨水径流的下渗和自然循环,但绿地和水景池布置在竖向低点,有利于滞蓄场地径流。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需进一步采取“渗、滞、蓄、排”等海绵城市措施,降低高强度开发对水文循环产生的不良影响,具体包括:1.充分利用建筑裙楼屋顶和地面空地增加绿化面积,发挥绿地对雨水的滞流作用。2.可利用场地内景观水池,在雨天收集建筑屋面雨水进行贮存,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控制。

图1 场地平面布置图和下垫面解析表

图2 场地周边竖向分析

图3 场地地下空间开发分析

(四)汇水分区划分

汇水分区的划分主要以雨水管网系统和地形坡度为基础,地势平坦的地区,按就近排放原则采用等分角线法或梯形法进行划分;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按地面雨水径流水流方向进行划分。一般而言,单个地块汇水分区的个数与场地周边雨水口的数量相同,就近设置雨水排水口,将场地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渠;覆盖多地块的项目面积较大,因场地内的竖向布置尚未明确,可适当简化汇水分区划分方法,依据场地周边竖向情况和雨水流向,按就近排放原则进行划分。划分汇水分区是为后续布局海绵设施和核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空间单位,最后综合全部汇水分区,计算项目整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否达标。因此,对于面积规模较大的更新项目,并不需要将汇水分区划分得非常细,能够满足后续设施布局和指标核算要求即可。

(五)海绵设施选择

海绵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植生滞留槽)、植被草沟、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湿塘等多种形式,每类设施的海绵功能和适用条件都有所差异,需要结合场地条件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选择适宜的设施或设施组合。一般而言,在高强度开发的商业用地,应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空间布局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滞流型设施;在河湖水体周边,宜布局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等净化型设施;在有雨水收集利用需求的用地,可布置雨水收集罐、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和地面水体景观等调蓄型设施。海绵设施功能和适用性可参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城市更新项目若涉及多地块和多用地类型,应结合各地块的用地类型分别明确适用的海绵设施,并注明推荐设施和备选设施。

图5 海绵设施适宜性分析

(六)海绵设施布局

海绵设施布局应优先选择布置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绿色基础设施,各项设施指标应尽量满足引导性指标要求。若在最大程度布局绿色海绵设施的方案下,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仍不能达标,则再考虑雨水调蓄池等灰色海绵设施的应用。当地面绿化空间不够,且场地雨水调蓄容积需求较高时,可优先应用蓄水能力较强的生物滞留设施,并尽可能分散布置在场地的低点和无地下空间开发处,便于地面雨水径流汇集、滞留和下渗。海绵设施布局还应充分衔接建筑方案,将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布置在没有屋檐遮挡的场地,便于直接吸收、滞留降雨。总之,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海绵设施布局要充分利用各种可用空间,并考虑竖向、建筑方案、地下空间开发等多种因素,保障海绵设施建设效率的最大化。

(七)场地径流组织

场地径流组织是对雨水径流组织的描述,通过绘制场地径流组织示意图,引导雨水进入雨水滞留设施,指导场地雨水管网规划建设。一是通过环保型雨水口,对场地初期雨水作弃流处理后,排入雨水管渠/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二是通过地表有组织地汇流进入雨水滞留设施如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等,溢流雨水进入雨水管渠/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其中,有组织的地表径流又包括屋面径流和地面径流两部分:1.塔楼屋面雨水收集后,一部分可引入地面水景池进行滞蓄,一部分引至地面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2.裙楼屋面及公共连廊的雨水收集后,可经雨落管引至地面生物滞留设施。3.透水铺装和机动车道等硬化铺装的地面径流,应通过场地竖向设计,尽量引入绿地和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设施中。

(八)方案评估分析

在确定海绵设施布局和规模后,通过构建SWMM模型,评估规划方案下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是否达标。在模型构建中,需要明确海绵设施的主要参数,如雨水花园有效蓄水深度、溢流口位置,透水铺装面层厚度、孔隙度、透水率等指标,这些是指导项目后续深化设计与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方案评估以汇水分区为单元,分析各汇水分区和项目整体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优化海绵设施布局方案奠定基础。若在初始规划方案下,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达标,则分析可行的优化方案,如增加绿化屋顶面积、提高下沉式绿地比例、增加雨水花园有效蓄水深度、以及建设雨水调蓄池等;根据指标目标差距,确定是局部优化(某汇水分区)还是整体优化。因此,海绵设施布局方案优化是多情景的,在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的前提下,可提供多个达标方案供项目委托方选择,并从经济性和运行维护等多方面考虑,列出优先推荐方案,其他作为备选方案。

在确定海绵设施布局方案后,还应对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效益,与竖向、排水、景观等其他专业的衔接要求,以及下阶段设计注意事项、设施运行维护要点等进行说明。

(九)项目总结评价

对项目方案作总结性评价,应包括项目总体特点、海绵设施规模和关键参数指标、以及是否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要求等。根据《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所有建设项目需提供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对应设计雨量,排水分区个数以及每个汇水分区面积、下垫面情况和海绵设施调蓄容积等;最后进行综合自评,对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物削减率(以TSS计)、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等评价指标的目标值,以及绿色屋顶比例、绿地下沉比例、透水铺装比例、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等引导性指标的要求值,评估项目方案指标完成情况,形成项目结论。若项目方案引导性指标未达标,则需补充说明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要求。

城市更新项目海绵城市规划是落实上层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要求,指导项目后续工程设计,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规划方案编制必须基于项目情况,突出重点、把握细节,力求将海绵设施完美地融入到空间规划和建筑方案中,在高效实现场地径流控制的同时,也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控制率径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变化环境下岩溶区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TOD/城市更新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