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瑞洁:在农村美育路上绽放光华

2018-05-29栗树林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郭亮美术课美术

文 本刊记者 栗树林

据了解,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的获奖者中,有87%都有十年以上的从教经历。而滑瑞洁是一名85后教师,仅有8年从教经历。所以,马云在颁奖中惊讶道:“这么年轻!”

是的,这么年轻!除了年轻,她还有很多地方和我们印象中的乡村教师不太一样,比如谈吐大方、漂亮时尚、多才多艺、阳光率真……她像一个精灵,把美育的种子撒播在乡村,把美丽的色彩带给了乡村的学生,让他们手中的笔、心中的梦绽放出迷人的光芒。

“在这儿当美术老师,意义不一样!”

滑瑞洁在运城市盐湖区长大,是个地道的城市姑娘,从未在农村生活过。2009年,运城市将一大批优秀教师充实到贫困县农村教师岗位上,通过层层严格选拔,85后的滑瑞洁成为了首批特岗教师之一,被派往夏县禹王乡禹王初中任美术老师。

其实当时,滑瑞洁在市区已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到村里教书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在滑瑞洁的心里一直存着一个教师梦,她说服家人,满怀憧憬地踏上了新征程。然而,即使事先有心理准备,乡村学校的艰苦程度还是令她始料不及。

来到禹王中学的第二天晚上,滑瑞洁一宿没睡。“睡梦中,我突然感到脸上冰凉冰凉的,不由得哆嗦了一下,醒来后发现房顶漏水了。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顶渗下的水滴在脸盆、水桶里,滴滴答答地响。”滑瑞洁回忆说,那一夜,她和另外两名特岗教师把床挪到漏雨小的地方,蜷缩着依靠着聊了一宿。

有一次,她急着去上课,离开宿舍的时候忘了关门,结果晚上回来后一开灯,发现地板上密密麻麻地布满着各式各样的虫子。

不久后,一名特岗教师离开了学校,找到了条件较好的岗位。滑瑞洁问自己,“条件这么苦,为什么还不走?”她的内心挣扎着、思考着,有时候甚至整宿睡不着,但她还是没走,理由是:“舍不得!”

“在城市学校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在这个乡村学校里,我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美术老师。对学生而言,意义真的不同。”滑瑞洁说。在她去禹王中学任教前,该校的美术课多是学生的自习课,或由别科老师兼任。她来校后,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美术”是什么,也第一次感受到“美术”居然如此有趣、如此美妙。

滑瑞洁的班级里有一名脑瘫孩子,课堂中,她似乎是个透明的存在,从未有老师向她提过问题。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傻傻地笑着,活在别人不理解的世界里。然而,上了美术课后,她变了。

每次上美术课,她的激动都写在脸上。她摇晃着身子搬来板凳,紧挨着讲台坐下听课。滑瑞洁在教室走动时,她挥着手臂,兴高采烈地跟在后面。这时候,滑瑞洁不会命令她坐回去,而任由她自由活动,任由她跟在身后。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滑瑞洁给她发画纸、颜料、画笔,教她用笔、调色、画画。她居然可以作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其他学生也都发自内心地喜欢美术课,上课时活跃的气氛、欢喜的神情,还有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都深深触动了滑瑞洁。她不忍离开,更舍不得离开,于是,这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时间里,滑瑞洁亲眼目睹了禹王中学的改变,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文化逐步丰富,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她由衷地说:“真的特别感谢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让我们农村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农村有广阔的舞台,在这儿可以大有作为。”

美术课程并非一开始就深受乡村学生们的欢迎。滑瑞洁的乡村美育之路是在探索、磨合与不断积累中走向成熟的。

刚进学校几天后,滑瑞洁曾将精心准备的欣赏课《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搬上课堂,但这堂在美术里有标杆意义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尴尬。

“学生们对油画《蒙娜丽莎》提不起兴趣,不管我怎么引导,台下一片沉默。”这堂课深深地刺痛了滑瑞洁的内心,也让她开始思考,在乡村美术教育缺失、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如何开展适合农村学生的美术教育。而且,美术课堂的开发、实践需要专业的绘画工具、绘画材料,农村学校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她眼下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天,她走在乡间小道上,看到成片的田地、绿油油的庄稼,一下子有了主意:“田间地头就有最好的学习素材,大把可以利用的免费材料呀!”之后,滑瑞洁带领学生们跳跃在田间地头,捡树叶、拾麦秆、摘棉花、集蛋壳,拿到课堂上粘贴成各种美丽的图画;她们捡来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发挥想象,在上面绘制出有趣的石头画;她们收集各种颜色的废纸,叠成漂亮的花瓶、天鹅,剪出各种形状的窗花。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滑瑞洁带着学生们到田间画玉米,在旷野中看夕阳,去黄土地里捏泥人。她精心设计教案,从最基础的简笔画、线描画教起,慢慢渗透速写、素描。她结合学生兴趣,成立了黏土组、剪纸组、绘画组、折纸组等美术兴趣小组……在她的引领下,孩子们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

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滑瑞洁考取了山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并结合乡村美术教育工作,在深入走访了大量民间艺人后,写成了《河东民间美术引入初中课堂的实践研究》毕业论文。如今,这篇论文已成为研究生论文的范本,被山西师范大学的导师们推荐,在历届研究生中传阅。

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滑瑞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编写了《乡土美术》校本教材并自费出版。这本教材囊括了河东民间美术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民间美学传承,令学生们大开眼界。如今,在该校领导的支持下,滑瑞洁的美术课程作为该校的特色被推出,引来许多学校的老师前来学习参观。

“农村有广阔的舞台,在这儿可以大有作为。”滑瑞洁说,扎根乡村,她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民间艺术,并从中汲取养分、捕捉灵感。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她会把更加优质的美术教育带进课堂,播撒进学生们的心田里,影响甚至改变孩子们的生命轨迹。

令滑瑞洁欣慰的是,她曾教过的学生中已有人考入大学,攻读的就是美术专业。这名学生给她发来短信:“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了解了‘美术’,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给了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一到夏天,村里的孩子喜欢吃一种类似甘蔗、绿绿的、叫“甜杆”的东西,有一天,她一进教室,全班同学人手一根捧在她面前说:“老师,吃吧,可甜呢!”

学校新建宿舍后,学校给老师们装上了饮水机,她住在三层,送水的师傅都是把水放在一层的。于是,每次送水师傅放下水后,总有男生默默地直接把水扛进她的宿舍帮她换上。

有一年冬天,窗户坏了,风呼呼地刮进来,一个学生发现了,对她说:“老师,你买张油布和几个图钉,我一会儿就给你弄好了。”

她说:“像这样让她感动的事情多得数也数不清,特暖心!”

“感谢家人给了我爱的力量和前行动力。”

在本次“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活动的现场评审环节,滑瑞洁没有打乡村教师“苦哈哈”的感情牌,而是用美术课带给评委们很多的惊喜和欢乐。

“乡村教师不应是人们印象中惯有的穷苦、可怜的模样,内心的充盈与喜悦同样可以传递给学生,带给他们快乐和自信。”滑瑞洁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正来自于她的幸福家庭。爱人郭亮是她大学时的恋人,研究生毕业后为她辞去阳泉老家的工作,跑来运城上班。婚后,两人把家安在运城。结婚后,滑瑞洁每天在运城与夏县之间往返。当时,路还没有修好,她每天要坐1个多小时的大巴车去学校上课,路面坑洼不平,几乎要把心肺颠出来,下雨下雪天,路面更是泥泞不堪,往返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只要滑瑞洁加班晚了,郭亮都会专程赶来陪她一起回家。她读研期间,郭亮更是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给了她充分学习的时间。一有空闲,她就会走访民间艺人,了解民间艺术,郭亮就是她的司机和摄影师,陪她走遍了运城各县市……

最令滑瑞洁骄傲的是她4岁的儿子。她从未有意教过孩子画画,也从未要求过孩子画画,但是,她在家作画、捏黏土时,孩子认真地在一旁看着,他学着妈妈的样子,居然画得有模有样。如今,画画已成为孩子最大的乐趣,他酷爱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便一样一样把里面的图像画出来、用彩色黏土捏出来;他用画画表达内心情感,记下了厚厚一摞手绘日记。

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滑瑞洁有自己的看法,她说,乡村教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众人不能苛求他们把全部心血、精力都奉献给学生,因为他们也有家人需要守护,而只有家庭幸福,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才能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然而,滑瑞洁对学校、对学生们的付出在郭亮看来已是“拼命”。她可以为了研究、制作美术教案通宵熬夜,可以为了做好校园文化展示一连数月加班加点,也可以拿出辛苦积攒的钱为学生们购买画笔、画纸、彩色黏土,甚至自费出版教材。看到学生们简陋的午餐,她心疼不已,多方联系,取得了“福蛋公益行动”的支持,每个月为每个孩子免费提供八颗爱心鸡蛋……郭亮坦言,看到爱人那么辛苦,他也心疼,但正是因为她身上那种善良、执着、开朗的特质,深深吸引着他。

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晚会上,滑瑞洁也表达了内心的感激:“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了我爱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感谢我的学生,他们把最纯真可爱、大有可为的时光交付给我;感谢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用心生活。我相信,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猜你喜欢

郭亮美术课美术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爱国岂能怕挂头 郭亮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郭亮:“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美术课
创意美术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创意美术
郭亮:“爱国岂能怕挂头”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