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高气自华

2018-05-29贺思聪

至爱 2018年5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艺术团义工

文、图|贺思聪

01—02 王文娟老师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领导与会祝贺孟莉英当选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

01—02 王文娟老师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领导与会祝贺孟莉英当选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

今年2月1日,83岁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被评选为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表彰她退休后坚持23年下社区参加公益演出。第二天,被孟莉英称为“娘家”的上海越剧院特意举办了座谈会,鼓励员工学习孟莉英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精神。年逾九十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赶来现场相贺。王文娟赞扬孟莉英几十年来坚持参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义工总队笑口常开艺术团的公益演出,并表示若不是自己年岁太高,也会一起去参加公益演出的。事实上,这些年里王文娟也数次以她的方式为“笑口常开”艺术团出力,尤其是她介绍《解放日报》著名记者俞新宝为“笑口常开”积极牵线,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有力地支持了“笑口常开”的社会公益活动。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孟莉英的积极促成,以及艺术团张履贵团长极其负责地把每场公益演出落到实处。

早在1994年重阳节前,上海越剧院与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开展“结亲共建”活动,组织上海越剧界著名表演艺术家和中青年演员定期到福利院慰问老人演出,当时孟莉英参加了这项活动,从而认识了张履贵院长。可贵的是至今28年,孟莉英坚持参加这项慰老公益活动,她是到福利院演出次数最多的演员之一。

为了持续传承这项慰老文化活动,2005年笑口常开艺术团注册成立。据统计仅从那时至2013年的8年里,孟莉英参加公益演出近500场,平均每年60多场。自2014年1月至2017年底,她参加笑口常开艺术团承接的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指定专题的公益演出活动近300场,平均每年80余场。80多岁的孟莉英对自己能够成为“上海慈善义工总队笑口常开艺术团慈善义工队”的一名队员视作荣誉,她为此感到自豪。

孟莉英在“笑口常开”艺术团的几十名老中青表演艺术家中享有很高的名望,大家敬重她,不仅因为她几十年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她不为名利的品格和无私奉献于敬老事业的精神。

孟莉英常常用一些感人的往事和自己的言行来告诉年轻演员,对待公益演出也要尽心尽力,也要精益求精。1958年2月18日首期公演的越剧经典剧目《红楼梦》中孟莉英出演紫娟一角。1959年,该剧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进京演出时,周恩来总理莅临观剧并接见编剧及主要演员,曾亲切地把当时年仅20多岁的“紫娟”叫到身边,和蔼地指出了她的表演中可以改进的细节。周总理那么平易近人,那么精益求精,给孟莉英留下了一辈子难忘的印象。从此她把周总理视作自己一生待人处世的楷 模。

03 孟莉英与俞新宝联袂上场演出

04 孟莉英与笑口常开艺术团的慈善义工们在一起

如今孟莉英描述这段经历时仍活灵活现。她回忆道:“周恩来总理当时把我叫到身旁,说:‘小紫娟,在贾宝玉哭灵这一段唱时,我感觉你在一旁的表演总好像少了点什么……’哎呀,其实我演出时多少也有这个感觉,可我真不知该怎么弥补,再说徐玉兰老师在大段唱腔的时候,谁会注意到角落里的我呢?所以那时我在台上确实有点松懈了,再说当年我年纪小,台上不敢乱说乱动,生怕配得不好画蛇添足……没想到被总理指出来了!我心里忐忑不安,只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终于在贾宝玉唱到‘却原来,你被逼死我被骗’后的鼓点子中,我配合身段,用手指向宝玉,从而让紫娟的情绪从对宝玉的冷漠转变到理解。我要在这么一个短短的节奏中指出去,并且要在节拍上,这有多难啊!后来总理看了这一场戏,他对我说:‘小孟,现在就好了!’在这之前,他一直叫我‘小紫娟’的。我想,周总理对事是多么认真啊!他的指点太到位了,至今我都记忆犹新!艺无止境,对待公益演出我们也要做到精益求精!”正是在孟莉英这种一丝不苟精神的带动下,这些年“笑口常开”的艺术质量不断提升,团队风气正派。为切合基层的实际情况,提高演出质量,孟莉英动足脑筋,曾自费请人将自己演出过的一些戏做了降调的伴奏带,以便更加游刃有余地演唱。此外为了鼓励更多优秀演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她陆续介绍上海越剧院黄慧、王柔桑、盛舒扬、王清、斯钰林等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参加慈善公益演出,并陪同她们一起演出,不计报酬。她带出了一支活跃在慈善公益领域并具有专业水准的演艺志愿者队伍。

如今充满阳光的孟莉英老师一如既往,心胸坦荡、老当益壮,和笑口常开艺术团的志愿者们一起齐心协力,以慈善公益事业为己任,坚持在第一线为敬老院及社区的老人们献上高质量的演出,让老人们笑口常开,安度晚年。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艺术团义工
“贪玩”的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养生故事
“东方皇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人生故事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名人读《意林》
义工公益活动暖人心
“心连心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