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庶富教”思想价值探究

2018-05-28杨斌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阐释孔子的“庶富教”思想,进而探究其当代价值。指出在已经“庶之”,“富之”的今天,“教之”就显得尤为重要。继而从社会主体即“人”的角度阐释了“教育”在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庶富教”;思想;教育;文化

一、孔子的“庶富教”思想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古人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刘汉俊这样评价孔子:“孔子是人类的慧根,孔子是世界的福根,孔子是唯一能让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是中华儿女血气相通的文化脐带,是中国核心价值的定盘星,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为什么,因为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用智慧发现了宇宙人生社会的真理,经人整理,成为经典流传后世。当代学者南怀瑾先生说:“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孔子的“庶富教”思想在《论语》中记载道:“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和冉有都对卫国人口众多的现象发出了感叹。冉有因此而向其师孔子问道,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众多,那么,如何治理这样的国家呢?孔子对答道,在有了富足的人口之后,作为国家的执政者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使他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冉有接着问,国民们生活富裕之后,应当如何进一步治理呢?孔子因势利导地告诉冉有说,当一个国家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就应当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使他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在精神生活水平上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精神境界的提高,这段记载是非常重要的,后人将这段话归纳为富而后教,是孔子儒学的重要思想。

那孔子的“庶富教”思想的当代价值如何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如孔子思想中的“庶之”,“富之。”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对于公平发展、地区均衡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重视不够;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十九大召开,社会的基本矛盾都发生了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对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向往。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孔子的回答是“教之”。

二、从社会主体即人的角度谈”教育”的时代价值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为什么人民富裕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富以后,如果不进行教育,那就会坠落,甚至腐败。君子富起来后,不能骄傲,富而无骄。普通百姓一旦富起来,也容易骄横。因此需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这就是富而后教,富而好礼。

《礼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個政权和领导一国的百姓,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教育如此重要,因为社会出现的一切问题,最终都是人出现的问题。社会就是人与人各种关系的总和。《礼记·中庸》记载孔子所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习近平主席在考察曲阜后强调:“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对于目前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新矛盾”的解决,最终也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如何解决,靠教育。《群书治要?盐铁论》说:“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在《群书治要·淮南子》上也说,“不知礼义,不可以刑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这就说明,靠法律和制度建设可以把不孝的人判处死刑,但是不能够使这就说明,靠法律和制度建设可以把不孝的人判处死刑,但是不能够使人们成为孔子、曾子那样有德行、有孝心的人;法律也能够把窃贼给以刑法的制裁,但是不能使人成为伯夷那样有廉洁、有志气的人。孔子教育的徒弟有三千多人,每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长辈,言为世则,行为世法,一言一行,都能成好人是依靠教育所成就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教育的实质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德行的教育。《论语》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然后学文。”“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礼记·学记》)教育的目的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而使人的善良不断增长。强调了教育的先后顺序一定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即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只有教育办好了,人心得治了,伦理关系协调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当今时代,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家庭教育重给予轻引导,学校教育重知识轻道德,社会教育重习性轻本性。最终归结为“重术轻道”的问题。

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机。因为关于伦理、道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断代了。从慈喜相信扶鸾,抛弃传统文化,到近代史的外国入侵,“五四”打倒孔家店和建国后特别是“文革”对经典的误读以及对圣贤的批判后,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误解达到了顶端,以至于一度丧失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经济增长、物质繁荣和科技发达,盲目的崇洋媚外,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盛行,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断了100多年。百年的集体失忆导致百年的集体失道,百年的集体失道导致百年的集体失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人最早见诸于经典的关于文化的由来。因此,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习主席在2014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话中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观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中用,推陈出新,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非常重视。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媒体宣传。在现在社会,媒体,网络就是“老师”,所有的人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习性越来越重,自私自利、怨恨、嫉妒、欲望膨胀,麻木,如果媒体里播放传统文化等正能量的内容,效果一定很好,所以“媒体可以拯救这个世界,也可以毁灭这个世界”是很有道理的,关键看传播的内容是什么。

其次:在全国各地举行选“孝子”活动。“孝为人之本,百善孝为先”,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家庭和谐,孝子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孝贤,树立孝子典范,引导全社会来关心、关注和关怀老人,从而让孝親敬老的传统美德由家庭到社会延伸辐射

再次,国民教育课程当以“五伦八德”的道德教育作为主修课或必修课,以《国学治要》、《群书治要》作为治学、治国的必读课本。

第四,“上行下效”。教育的真正落实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在资金、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并且如果各级领导也学习,在媒体里播放出来,“上行下效”。

综上所述,要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新时代的“新矛盾”,其根本就是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如何解决,靠教育。要解决目前教育“重术轻道”的问题,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发挥以文化人之功能。

参考文献:

[1]《论语译注》杨伯俊中华书局

[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重庆出版社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刘余莉中国华裔出版社

[4]《学祖宗智慧,改人生命运》蔡礼旭世界知识出版社

[5]《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圣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6]《国学治要》张文治编中华书局

基金项目:2018年度廊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类型:指令性,立项编号:2018035 ,课题组成员:杨斌、邵静擘、施露、司金龙。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