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大课间操活动

2018-05-28邹军权韩能权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间操器材体育

邹军权 韩能权

大课间操活动的开展是国家体育与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只有把大课间操推广发展起来,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小学在大课间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因素的困扰,而导致大课间操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阻碍作用。

一、活动开展的背景和意义

1.学校的组织管理不到位。学校是大课间操活动开展的主导者,必须严格制定大课间操活动的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但很多教师体育观念滞后,认为体育活动只是玩玩而已,因此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补习文化课及“放羊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张贴在教室的大课间操活动表也成为了摆设。学校的管理体系落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大课间操活动开展混乱。

2.教学资源及设施匮乏。大课间操是全体学生同时开展的群体活动,时间及人数的集中性对场地器材提出了高要求。而相比城区学校,农村小学由于人为因素及经费不足,体育活动器材不足,破损率严重,狭隘的场地也直接影响大课间操活动的顺利开展。

3.组织形式及活动内容单一。学生是主体,大课间操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确定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健康发展为归宿。农村小学介于很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开展都是以接力跑、跳绳为主要内容,每天反复进行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积极性受挫。

二、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开展活动的具体做法

为了能使我校顺利开展大课间操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大课间操活动带来的乐趣。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点要求:

1.部门合作,制定管理体系。大课间操的顺利开展光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维护。通过与校长室、少先队大队部、体育教研组的沟通和商量,提出了领导督查——班主任现场参与——值周学生检查——活动评比的管理方法。

2.特色引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为出发点。每学年大课间操开展的时候,体育组还会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然后进行统计归类,最后选择学生练习兴趣最好的项目作为大课间操的活动内容。下表就是今年开学初对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

3.物尽其用,确保形式多样化。为了解决学校器材缺乏的现象,我在大课间操项目的设置上尽可能开发一些徒手的练习活动,比如我校开展的贴锅饼、老鹰捉小鸡、爬杆等游戏。还通过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比如说我们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进行打保龄球游戏,弃轮胎或者破损的呼啦圈都可以作为钻圈、套圈游戏。像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开发,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使尽情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竞赛激励,建立监督制度。要保证大课间操活动的效果及质量,必须建立完整的评价制度,我校就把教师的出勤、参与、组织活动情况纳入了教师的量化考核,跟绩效工资挂钩。同样对学生的的表现也进行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层次的期末考核。通过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大课间操活动的气氛。

5.安全保障,维护健康发展。大课间操活动是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开展的一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群体性的活动极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为预防类似的事件发生,学校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活动开始前教师的询问,对有身体不适的学生要酌情处理,尽可能的穿运动服。二是学校组织专人定期检查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避免大课间操活动期间事故的发生。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学校的大课间操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旧的大课间操组织管理制度一次次的被更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1.大课间操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享受童年乐趣,快乐成长的平台。每当下午大课间操活动开始,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学生,玩着各种不同的游戏,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师生共同参与,让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老师得到了放松,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2.大课间操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对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少儿健美操不但让学生享受了舞蹈的乐趣,更提高了身体的柔韧性及协调性。学生“国家体制健康标准”达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镇第二届全民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中,我校学生勇夺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3.大课间操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养。每个运动项目的出现势必有很多学生不敢尝试,比如说滚铁环、走高跷等,学生经历了从遇到挫折到享受成功乐趣的过程,提高了抗挫能力。集体性较强的跳长绳、拔河等项目让学生们明白了服从大局,听从指挥的重要性,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学生以后人生路途不可缺失的精神财富。

四、结论和建议

教学是一门艺术,大课间操活动的开展也是也是需要我們去探索和思考的,以下是我校开展大课间操以来的一些感想。

1.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活动的开展要从实际出发,每个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选择符合学生生长规律的运动项目。比如选择一些带有当地地方特色的项目,像泗门的木偶摔跤、犴舞等。学校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大课间操活动的内容,春秋季节开展一些毽子、球类等灵敏类项目,而冬季则要一些阳光长跑、爬杆等耐力类项目。

2.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开发性及活动器材的创新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必须“靠农村吃农村”, 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大课间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虽然农村小学资源缺乏,场地器材不足,但我们必须放眼于现实,发扬创新精神,组织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共同制作一些体育器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的开展大课间操活动。

3.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1—6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承受能力均存在着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选择运动项目和合理控制运动量,切不可全校同学实行“一刀切”。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的调整,既能使学生技能增加身体素质,也可以及时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参考文献:

[1]季浏.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晓文等编著.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国林.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 体育教学,2005.

猜你喜欢

课间操器材体育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我们的“体育梦”
光明正大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关于课间操的讨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