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2018-05-28张兰凤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初中生

张兰凤

摘要:近年来,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关于道德判断的也有了一些成果。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其中的一个关键期是初二年级(王挺 肖三蓉 徐光,2012),这与彭蕾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这一观点也是对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关于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证实。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

根据科尔伯格对道德判断的定义,道德判断即个体对于行为根据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判断出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学生道德判断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个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如何培养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道德判断,需要我们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

1.快速形成性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产生基本的道德观念,作为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认知即道德判断,在这一阶段也相伴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初中的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也会快速的形成并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初中二年级,这个阶段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现阶段的学生对事件的道德判断有了自己的标准,这种标准使他们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既能够根据他人言行判断出道德与否,还会结合社会道德原则来衡量。

2.反复、动荡性

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性,因此他们的道德判断往往会表现出反复、动荡性。一方面在对有些本质上都是道德的事情做出判断时,他们的判断有时是不明确、反复无常的,做出的道德判断在某一时刻也出现随意、盲目的现象,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另一方面,初中生在道理上可以理解,但是感情上还是不够深刻和稳定,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应有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因此在一些事情上还存在着“只要我高兴就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判断水平上。

3.不平衡性

在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由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在初中阶段,一般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都都快于于男。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发展较快,其品道德判断能力表现为接近成熟,但是也存在这一部分学生发展较慢,依然处在不成熟阶段,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道德判断能力倒退的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时期,又称为少年期。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会发生剧烈的波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品德心理的动荡期。也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初二的学生在道德判断能力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少年群体在品德发展上存在着两极化现象。因此在对少年群体进行德育教育时,我们一定要抓住以上这些特点,帮助初中生顺利的完成这个心理转折。现就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二、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方法

1.父母与学生共同培养--双向互动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个学习场所,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三个重要的社会生态子系统家庭、学校、社区之一。但是学生并不是单方面被影响的,其中学生的行为也会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系统中的双向互动作用促进了初中生社会化的进程,这一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动荡、反复的特点,并且家庭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多重复杂的环境,存在着各种道德问題,在家庭成员相处中也会考验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样的家庭成员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学生在提升道德判断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会影响父母的道德判断。首先父母和学生到应该真正认识到社会的主流价值,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其次,在家庭活动中父母应该注意民主教养方式,在学生对一件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时,家长要用平等身份去对话,对与错都要清楚了解学生做出判断的原因,注重想法多余判断。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家长也要做出思考,发表见解,但是过程中一定是对话的交流方式。这样的一个过程既会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还会加深家长对道德的认识。这种双向互动的道德培养模式被称为文化反哺,两代人相互学习的模式正逐渐成为现代亲子互动关系的主导。

2.学校充分满足实践和学习的条件

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快速形成性与学校具有对儿童进行高效、快速教育的特点相一致,他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快速而持久的。作为青少年学生,学校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其本身的复杂性又会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要提供充足的条件,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道德判断。首先,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榜样力量,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课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师生关系、问答方式、课堂气氛、对待所谓的好学生与不好学生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道判断能力的培养一定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其次,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定期开展演讲、竞赛、辩论、郊游、社会问题讨论等类似的活动,可以设置一些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最后,组织校外活动和家庭实践活动,开展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让走出校园做自己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由于男女生发展差异在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因此在进行道德判断训练时,可以给予男生更多的机会。

3.社会做好家庭和学校的后备工作

社会这个大环境,他的力量是最大的。社会的风气,社会人士对初中生道德判断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充斥在初中生周围的信息是爆炸式的,因此也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学生对社会行为作出的判断也是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关键。初中生追星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与此同时道德判断具有快速形成性,因此社会公众人物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作出符合时代道德准则的道德判断,为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提供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协同合作,家长陪同学生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社会要为学校提供一些学习场所,例如市场、法庭、公园等一些公共场所,社会动用力量在维护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现场作出道德判断,这种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独自思考做出的判断,最能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更具有社会性,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在面对类似行为时做出道德判断打下基础。

三、总结语

道德判断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核心,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发展的第二个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种种特点反映出不同的道德判断特点,这种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作出道德评价。

参考文献:

[1]杨韶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教育出版社,

[2]徐伟.青少年心理理论及其与道德判断的相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3]李晓东.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