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经管类教学管理新模式探讨

2018-05-28姜艳萍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互联网+

姜艳萍

摘要:“互联网+”推动着人类社会各领域飞速发展时代,但教育领域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笔者结合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工作实践,浅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载体往往都是教师在课堂或实验室对学生言传身教,这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固定教学模式,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在相当長的一段时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纵观古今,几乎每一位科学巨匠都是得益于这种教育,其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但同时,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这种教育方式也是“不公平”的,譬如:同样一门课程,不同教师的教授效果很可能会存在天壤之别。又如:在某些教育条件较好的教育环境(较富裕的地区或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汲取更可能多的知识,而在缺乏教育条件的环境(相对贫困的地区或办学条件较低的学校)中,学生只能望洋兴叹。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教育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文盲问题,而是要培养更多、更高素质、更高质量的人才以推动社会更大的进步。这就需要每一名学生都能面对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供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以及可以自由翱翔的知识海洋,所有学生可以利用一切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来给自己充电,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历代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机遇,完全的“教育公平”是难以实现的,但相对的“公平”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

二、“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和对教学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互联网技术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其一出现就迅速与人类社会相融合。现如今,几乎没有那个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无关。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概念,更是开辟了互联网技术的新时代,互联网技术更是被誉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也正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的加速度模式,现今社会的发展成就可以说主要归功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难以不受互联网对影响,它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冲击我们的思维方式,迫使我们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认识他人,重新认识自己。就笔者看来,“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普及,成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网络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和工具,这种联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越来越密切、成本越来越低。同时,各类联系之间又网络状相互交织,使得人类社会的各种沟通都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二是,大数据。大数据指信息爆炸时代的海量数据,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产生,是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特征。随着大数据的井喷式发展,与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将会更便捷的被广泛共享,可以说掌握了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就掌握了互联网技术的精髓。

三是,广加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实践发展的成果,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各行各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的通信技术或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相加具有广泛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如:马化腾将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加,开发了微信,马云将互联网技术与商城相加,开发了网商等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的成功典范。

就教育领域来说,在教学环节中,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对于互联网技术也同样早已熟悉。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这个“熟悉”只不过是在个人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比如:现如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几乎没有人不使用可以联网的智能手机,几乎没有人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媒介工具访问互联网。而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方式或方法,或者说“互联网+教学”我们还做的相对少些。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

“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者们长期以来一直不懈追求、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教育公平”概括来说可以理解为对受教育者进行“公平”的教育,也就是受教育者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中接受教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教育效果的,非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这里不做过多探讨。绝对的“教育公平”难以实现,最起码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实现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教育公平”。笔者通过系统分析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工作现状,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互联网+教学”,进而逐步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具体内容是:

一是,创新教学载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媒介工具,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吸引力,利用趣味性的互联网教学互动,如微信APP平台等,能有效的淡化学习的枯燥乏味,进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是,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原有单一教学方式为立体、多维化教学。网络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未来的课堂可能不仅仅建立在教室,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网上,网络课堂将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选取心仪的课程或教师,教育质量将大幅度提高,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来共享优秀教师或优秀的课程,教育“公平”将逐步实现。

三是,共享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既包括优秀的教师资源,也包括先进的专业知识。互联网技术可以在特定的网络平台上共享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的专业知识,这可以极大的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共享教育资源将很好的实现知识的共鸣,进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是,变革考试途径。对教育来说,考试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将来的教育考试该如何进行?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尝试一种新型的考试方式--利用网络答题的方式进行考试。当然,这种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学生可能会在网络考试的同时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或利用互联网传阅答案相互抄袭等。如何扬长避短,使其更好的为教育提供服务,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挖掘。

以上是笔者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学校是什么样?如何教育教学、如何学习研究?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会发生哪些变化,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教育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联系一定会更加密切,必将受到互联网技术更多甚至是全面的影响,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才是深化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逸.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探索[J].信息与电脑,2015(23):187-188.

[2]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3]王华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通讯世界,2016,24:286.

[4]陈晓勇.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z1):20-21.

[5]刘晓金.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微议[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175-176.

教改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经管类教学管理新模式探讨》编号2017C24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互联网+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