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运用

2018-05-28程文琴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本

摘要: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和基础,教师在“原理”课中适当地运用文本,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原理”课教学中应创新教学理念,将文本引入“原理”课;丰富教学内容,将文本纳入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运用文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文本;路径

文本(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不仅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研精神和高尚品格。教师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中适当地运用文本,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运用文本的必要性

在“原理”课中运用文本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原理”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的决定了在“原理”中必须运用文本。“原理”课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在“原理”课上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后来的专家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的理论。文本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如果学生不适当地读一些文本,仅仅通过教材简单地学习一些概要性的理论知识,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科研精神和高尚品格。因而,在“原理”课中适当地运用文本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最终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二,“原理”课的教学效果的实现也需要运用文本。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和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文本,使学生在文本中领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用性,从而提升“原理”课的教学效果。

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运用文本的具体路径

“原理”课的课程性质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决定了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文本。那在“原理”课教学中怎样运用文本呢?

第一,创新教学理念,将文本引入“原理”课。马克思主义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如果学生不读文本,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还会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已经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它的理论魅力是无穷的。文本就是打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宝藏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1]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亲自去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从而慢慢地被其所折服。

第二,丰富教学内容,将文本纳入教学体系。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一些文本。面对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解读文本。如果教师面对文学院的学生,可以先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文本,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学魅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2]这是《共产党宣言》开头一段话,这句话就运用了比喻和反语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共产党人正处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如果教师面对经济学院的学生,可以从经济观点的逻辑论证的角度分析文本,比如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的产生的逻辑论证,让学生感受马克思强大的逻辑思维。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后人留下的一座丰富的宝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那些既能够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文本,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三,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运用文本。教师在“原理”课上可采取一种读书会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读文本。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先讲授读文本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文本,在下一次课上组织学生讨论文本的相关内容。这要求学生在课外精心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这个文本的看法。这也要求教师选取好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文本,并制定好读书会具体的形式和规则,并监督整个读书会过程,在学生陈述观点之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在“原理”课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可以让他们自己在文本中探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真正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

三、在运用文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原理”课上运用文本是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在引用文本的过程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文本过多,会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进度。这要求教师在引用文本的时候要选取那些精彩的经典原著,先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以及提高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学生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之后,教师再推荐一些著作,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文本,以弥补课时少的不足。

第二,切勿教条地使用文本。教师在运用文本的过程中切勿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著作中说的每一句话作为金科玉律。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否定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是要求学生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继承的同时也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第三,坚持“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原理”课的最终目的。大学生必须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N].人民日报,2011-05-14(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30页

作者简介:程文琴(1989.10-),女,江西上饶人,汉族,江西工程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