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8-05-28顾文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若想达到这一目的,课堂提问艺术的把握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巧设情境、巧妙提问、巧分类型、巧用评价,以期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提问真正充满艺术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记得有一次听讲《赤壁赋》的公开课,教师介绍文章作者,叙述道:“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我国享有盛名的文学家——”接下来教师习惯性的提出问题:“他还是享有盛名的什么家?”笔者认为这样的提问有些简单,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成长价值并不是很大,是缺少艺术性的提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倡导富于探究意味的教学方式,好的提问,能够更好地满足探究精神在课堂上的充分发挥。为此,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富于艺术技巧性的提问。

一、使问题置于情境之内

首先,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由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到了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而且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畏惧知识,感觉枯燥无味。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调整传统教学策略,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主分析能力,达到学习效率提升的目标。比如,学习《雨巷》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短视频,在大家观看以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视频中所呈现的是诗中的重要意境: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行走在细雨中,进入悠长寂寥的小巷。看过之后,大家都会产生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忧伤之感,教师顺势提问:细雨带来的感受是忧伤的,小巷带来的感受又是逼仄的,这两种意象结合在一起,又融入了一位柔弱的姑娘,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绪呢?极其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戴望舒的作品情境之中。此后,教师继续进行诗作的朗诵,让学生闭目倾听,再次感受诗歌的情感,这可谓极具艺术效果的提问情境烘托。

二、使问题源于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涉及到了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而且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安排情境、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实际情况,且问题不能偏离于教材的要求,否则便难以使学生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融入于文本内容。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节选小说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里,哪一部是以爱情故事为主的?学生回答:《红楼梦》。教师继续提问: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为我们呈现了非常复杂的人物关系,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这部小说,是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只是其中一个经典片段,那么你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吗?学生回答:因为林黛玉的母亲病逝,父亲难以照料,让她来外祖母家生活。教师提问:林黛玉的外祖母贾家等级森严,繁文缛节甚多,林黛玉初入贾府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通过一系列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文本所描绘的世界中去,而这些问题的设置,无一例外均是源于文本的内容,即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背景支持,从而让问题有着思考的空间,更容易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思考方向。

三、明确问题的几个类型

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以差异化的问题类型与之相对应。为此,教师要依问题作用的区别,把课堂问题划分下述几种类型,以便随时灵活运用。首先是具有衔接功能的问题,此类问题多在导入新课时加以应用,也可以作为组织课堂教学、实现情境优化的方式。在应用这一类型问题时,复习旧知识同时学习新知识的导入新课式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比如,教师可以借此探询学生的掌握程度,学习郑愁予的《错误》这首诗,里面描述了什么内容呢?在《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里郁达夫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样的呢?其次是富于引导功能的问题,此类问题重点针对于教材中所展现出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探索研究的热情,让学生更能深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学习《雨巷》一诗时,教师提问:戴望舒创作这首诗,只是为了描绘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吗?是否在诗中还融入了其他的深意呢?第三类是富于强调功能的问题,此类问题侧重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强调,此类提问可以由学生进行回答,也可以由教师采取自问自答的办法进行处理,其关键在于每一个问题都能对应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比如,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教师提问:作者和地坛有哪些相同的遭遇?无形中让学生产生“我”与地坛同病相怜的深切感受,可谓是一问胜过诸多言语,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四、留出问题的思考时间

高中语文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且深,教师如果提出问题以后,没有给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那么就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所以当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后,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学情,使之得到充足的思考时间,切忌以课堂时间有限为借口,在给出问题之后很快公布参考答案,这显然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教师在让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之后,向大家提出问题:祥林嫂为什么会有那种近似于神经质的表现,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一方面涉及到了文本表面内容,另一方面也涉及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利用这个问题,能够反映出“祝福”所处时代社会的黑暗与没落,较好地带动学生提升文本认知与人文思辨能力,使其可以把教材知识同教师所介绍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而这种分析显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师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思考,而非急于快速走完课堂流程,是极为有必要的,更是创造了学生思维锻炼的良好契机。

五、注意问题的合理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一直强调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忽视,特别是教师针对学生表现所给的评价,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会对学生未来学习状态产生关键性影响。在进行高中语文以提问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时,教师应当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学生得到科学的评价,使之在表现良好时得到嘉奖,在表现不够理想时得到鼓励,避免过分的批评。事实证明,那种毫无原则的嘉奖与批评只会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恶心理。比如,学习《雷雨》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以其为基础创作的影视剧,接下来提出问题:对于周朴园与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大家有什么看法?学生根据自身理解,给出各自的回答,有人说周朴园奸诈虚伪,有人说鲁侍萍心情矛盾等。无论学生如何回答,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并使之继续深入思考。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造成这样人物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再次思考给出答案,教师再次加以评价,如此一问、一答、一评,再问、再答、再评,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能够发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犹如化学实验里的催化剂,对于课堂氛圍的活跃、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进步等皆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提问艺术的应用,巧设情境、巧妙提问、巧分类型、巧用评价,以便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效果,使课堂提问真正充满艺术魅力,彰显出其本身所蕴含的无限能量。

参考文献:

[1]张滇秋.投石激浪掀起智慧之花——对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

[2]刘武装.高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提问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6).

[3]陈敏.谈初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精心设计[J].语文教学之友,2018,(1).

作者简介:顾文伟(1973—),男,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江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阴市教科研能手,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