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平台下开设瑜伽课程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8-05-28邵妮娜牛健壮于雪梅高妮娜张承意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瑜伽教学内容大学生

邵妮娜 牛健壮 于雪梅 高妮娜 张承意

众所周知,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遥远的古代,瑜伽代表着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然而现代瑜伽更多的是指一种锻炼方法,用来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发展人的心智与精神的健康。鼓励高校开展瑜伽运动,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瑜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循序渐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紧张的学业压力,丰富精神世界等等,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瑜伽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研究

2002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这次的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三自主”原则,即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提倡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学校自主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但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方面,没作任何的规定,而且鼓励各高校结合实际进行课程改革实验[1]。2007年初,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体育设施配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使原有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更加多样化,各个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以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开设许多新兴运动,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将被动接受化作主动学习,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大学生的锻炼意识,满足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就是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3]。瑜伽作为一种新兴运动,自然而然被许多高校纳入课程当中。其原因除了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之外,最重要的一则是希望通过瑜伽课程,调节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缓解紧张的学业压力等等,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人通过知网以“瑜伽”为主题,搜索相关文章达到4289篇,具体学科分布如表1。由表1可清楚看出,瑜伽在体育领域内的研究最为广泛,其相关期刊发展篇数最多。

表1 瑜伽在各学科领域研究分布表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瑜伽也逐渐步入高校。谈到瑜伽在高校开课的问题,学者毛娟在“瑜伽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提到对瑜伽教育的新认识:瑜伽教育是通过静思(静坐、冥想)、调身(强身健体)和调息(修心养性),从整体上完善“身、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养生教育,它是瑜伽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健身育人[5]。郝正晖经过调研后也指出,瑜伽教学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大学生对于这种既锻炼身体又增强心理力量运动的追求。瑜伽课在大学校园中得到推广也是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推广,同时也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好方法[6]。郁晶晶在“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一文中也提到高校开设健身瑜伽教学,旨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健身瑜伽的基础理论、瑜伽体位、呼吸、调息、冥想等内容,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耐力、平衡等全面身体素质,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观,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7]。

2. 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高校开设瑜伽课程,从一方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的多样,教学手段新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学生的身体、情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 身体健康方面。在瑜珈运动中,身体所有的肌肉、内脏、神经和骨骼都会参与练习,练习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强,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结实有弹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瑜珈的动作柔中带刚,增强学生体能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发展学生的柔韧和平衡能力。其次,瑜伽中呼吸、冥想的练习是对心控制、脑部环境净化的一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记忆力,为常常参与脑力活动的大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服的氛围,作为轻松解压的方式。同时对大学生长时间久坐、弯腰驼背等不良习惯都是很好的调整与改善,对学生身体塑形方面也具有潜在效果。

2.2 心理健康方面。目前,尽管有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但也很少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在练习瑜伽时的心理情绪。现阶段,大学生心浮气躁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源于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方面,而练习瑜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从对身体的控制逐渐转化为对内心的控制,心态平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瑜伽的练习也是自身气质提升的一个过程,而气质的提升也是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对未来大学生进行交友、面试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3. 制约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的因素

现如今,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不断递增,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多以沿海、发达城市为主,其余地区高校开设瑜伽还存在一些阻碍。瑜伽的练习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为什么在高校开设瑜伽不如球类运动、健美操等项目开展的顺利呢?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3.1 师资力量欠缺

瑜伽作为一种新兴运动,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设瑜伽课程,大多数的瑜伽课都是由体育舞蹈、健美操、体操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接受瑜伽培训。虽然瑜伽基础动作较简单、易上手,但瑜伽若不经过培训,很难做到细致化,瑜伽也就缺乏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专业瑜伽教师力量薄弱,学校及众多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瑜伽课程难以开展。

3.2 瑜伽教材因素

对于近几年才开始开设瑜伽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瑜伽课程开课前会设置更多的理论课,但对于普通学生就形成明显对比,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资料,教师在授课时一般通过自身去搜集资料,主要的教学模式以模仿和练习为主,没有专业的理论课程,也有很多髙校用录像和多媒体进行替代上课的情况[8],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毕竟瑜伽开始练习的基础也是枯燥单一的,所以瑜伽教材、理论知识的欠缺性、不系统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3 瑜伽场地因素

这里简单的提一下场地因素。为什么是简单?因为场地并不能成为高校不能顺利开设瑜伽的借口。许多高校多以场地不足、没有体育馆等诸多缘由并未开设瑜伽课程。其实在国外诸多瑜伽练习都是从户外开展,森林里、瀑布边、小溪旁,随处可见瑜伽练习,瑜伽其实是最不受场地限制的一项运动。所以高校开设瑜伽亦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室内、外课程,也不需要体育场馆那么大的地方,几间教室也足以作为练习瑜伽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瑜伽学习的氛围比场地更重要。

4. 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对策

4.1 重视瑜伽宣传,答疑解惑

瑜伽作为新兴运动进入大学校园,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特点。新鲜感、时代感、神秘性、挑战性,每个要素都是高校宣传瑜伽运动的一个好的切入点。除了必修课程之外,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瑜伽俱乐部,或者现在有些大学校园内已有健身房,健身房开设瑜伽课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9]。多种形式和手段去宣传瑜伽这项运动,同时也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高校中大部分男同学都认为瑜伽是一向面向广大女性的一个运动,男生柔韧性差不适合瑜伽运动,这种想法不止在高校的男同学中,也存在于社会上的大多数男性意识里。但如果了解瑜伽运动的人都知道,从印度发展瑜伽开始,至少60%的瑜伽练习者为男性,而且真正的知名的瑜伽大师中,男性的比例占大多数[10]。瑜伽开始练习是需要一定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但练到一定程度上力量练习在瑜伽中占有重要性作用,从这个程度上男性比女性更占优势[11]。所以在校园宣传瑜伽的过程中,以女性为主的同时也不要忽略男性,可以从瑜伽的分类中具体为男、女同学介绍不同的瑜伽练习,不要给瑜伽设定固有的框架模式,它会带给你更多惊喜。

4.2 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是引导学生前行的一盏明灯,教师的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从目前瑜伽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教学只是围绕瑜伽体位技能单一的练习,没有按照瑜伽健康养生学的原理来安排,这是因为没有专业扎实的理论为基础,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缘故[12]。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一名合格瑜伽教师必备的两大要素,同时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瑜伽培训,同时也要引进优秀的、具有专业性的瑜伽教师,不断优化师资团队,开展学术交流会,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4.3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程设置的安排

高校开设瑜伽课程不同于专业的瑜伽课程,它以普通大学生为主,根据一学期的课时安排,大致上做一个具体的规划,更细致的内容安排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建议再不断进行调整。其次,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之间应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在相互探讨后进行有目的的舍取。上课人数也应该有所控制,瑜伽和其他项目运动不一样,教师教授给学生体位练习技巧,讲解练习的重、难点后也需要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受伤。若因客观因素不能减少上课人数,采取“主+助”教的上课模式也是一个可行选择。张矛矛提出的建构主义下的瑜伽团队教学改革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流程进行改良和重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瑜伽教学方式产生的问题。从单纯的身体健康丰富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德“四维”的健康的标准,以“交叉分组”、“团队教学”、“创新考核”为改革的创新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瑜伽锻炼的兴趣,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终身体育技能,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13]。瑜伽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安排都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热情的持久度等等因素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保持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5. 结语

5.1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大学生的锻炼意识,满足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为了响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瑜伽作为一种新兴运动,自然而然的被许多高校纳入课程当中,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符合“终身体育”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5.2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瑜伽课程都还存在一些欠缺,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业、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5.3 未来大部分高校趋向开设瑜伽课程越来越多,瑜伽在校园内的宣传;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建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安排的设置,都可作为开设瑜伽课程的参考,瑜伽不仅是锻炼大学生的体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心智的锻炼。

[1] 赵苏喆,余卫平. 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 体育学刊,2006,(05):81-84.

[2] 丁洁.“阳光体育运动”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4):108-109.

[3] 孙鸿,刘新民.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OL].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02):229-233.

[4] 由文华,侯军毅,何胜. 学校体育场馆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1):55-59.

[5] 毛娟. 瑜伽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87-89.

[6] 郝正晖. 瑜伽课程纳入体育类第二课堂课程的现状调研[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155-156.

[7] 郁晶晶. 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3):85-87.

[8] 许悦. 浅谈高校瑜伽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OL].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85-86.

[9] 马艳辉. 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可行性的教学实验研究[[J]. 体育科技,2012,33(02):148-151.

[10] 庞宇,王晓芳. 对瑜伽在我国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J]. 昌吉学院学报,2005(4):88-90.

[11] 郭海英. 在男性中推广瑜伽的可行性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3):83-86.

[12] 张丹青. 华东师范大学瑜伽课程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9.

[13] 张矛矛.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体育团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瑜伽教学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28(01):77-80.

猜你喜欢

瑜伽教学内容大学生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Hello White瑜伽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