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8-05-26肖长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普外科感染

肖长军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来医院就诊的外科手术患者46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找出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有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3.425;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均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概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手术切口感染是在基层医院中较常见的一种感染,发生感染的人群依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负担。更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增加病死率。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特对2015年8月~2017年9月来医院就诊的外科手术患者468例,进行调查分析,现将此类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将发生切口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组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应用监控性调查方法,根据以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①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营养不良、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②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是否合并侵入性操作等;③抗菌药物应用及住院时间等。

1.2 统计学方法 为保证准确度,本次实验数据均取3次基于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平均数值,运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组间比较行与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外科手术患者468例有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3.425%;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均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3 结论

3.1 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手术部位感染主要是指手术后与手术切口及周边组织(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软组织等)有关联的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概念相比,手术部位感染范围相对较大,包含与手术相关的器官感染,但其概念又小于手术后感染,因为没有包括患者术后并发的与手术有直接相关性的感染。临床将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患者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营养状况或目前的生活习惯等生理性因素;二是手术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进行无菌操作、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及手术操作时间等。

3.2 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医师除了应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轻柔、准确、精细的操作动作以外,还应对手术区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和及时的术后处理。

3.2.1 手术前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日进行,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手术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3.2.2 手术中 保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3]。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避免形成死腔。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2.3 手术后 对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注意日常体位的变换,以保证手术部位血供通畅。家属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不适;对部分反应较强烈的患者,采取药物止痒的方式进行治疗。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手术中麻醉药品使用。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将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患者分开。

4 讨论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引起普外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等,分析其原因:①患者机体免疫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年龄超60岁的老年患者,其更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②通常而言,手术时间越高,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因手术时间长,患者创面长期暴露在外,极易受细菌侵袭。同时手术时间较长本身也会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损伤,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致肠道内细菌易位生长,从而引起内源性感染。③住院时间越长,接触细菌的机会就越多,为此,住院时间也会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④营养不良会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缺乏蛋白质,致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加大手术切口感染风险[2]。另,本案研究结果还显示,切口引流、侵入性操作也会引发手术切口感染,这可能与手术操作当中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有关。因此,针对存在的切口感染问题,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对患者的切口造成感染的因素,并在围手术期加强综合医疗护理服务,可充分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实现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文博久道.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6):7163-7164.张兆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6,14(07):141-142.

张宏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57-59.

姜轶山.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5):59-61.

猜你喜欢

普外科感染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胃肠减压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