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8-05-26李应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李应福

【摘 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运用于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78例,抽取时间2016年1月~2017年7月,按照入院日期分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就两组运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数据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的PO2和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改善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及时保障患者供氧,从而调整其体内相关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隨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相对提升。尤其是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而言,其本身的器官功能较弱,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在发生呼吸衰竭时,就容易影响身体的其他器官。在这种状况下,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受阻,必须要依靠外力来辅助呼吸,从而保证机体供氧,维持体征。但是,由于患者个人体质的不同,常规的供氧方案在使用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78例,探讨机械通气运用于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78例,抽取时间I2016年1月~2017年7月,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计39例,男22例、女17例;最小年龄为54岁,最大年龄为75岁,(61.33±0.12)岁是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值。按照呼吸衰竭程度分类:I型呼吸衰竭19例、II型呼吸衰竭20例。对照组——共计39例,男24例、女15例;最小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为76岁,(1.43±0.14)岁是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值。按照呼吸衰竭程度分类:I型呼吸衰竭18例、II型呼吸衰竭21例。对其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需要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检查,尽可能让其生命体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然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对其体内状况进行有效调整,促进基本器官功能恢复。在该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将其氧气流量控制在0.5~1.0L/min;研究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观测与评估,从而确定使用面罩或是鼻罩通气。将患者头部适当抬高或者直接取其半卧位,头部高度与身体夹角保持在30°以内。其吸气压力为3~5cmH2O,呼吸压力保持在15~22cmH2O,呼吸频率保持在15~20次/min。在压力的调整需要从小到大,且根据患者的体征来进行。尽可能保持患者的舒适,氧流量在2~8L/min,每日5~15h。在两组行辅助性呼吸的同时,必须要就患者的基本体征加以观测,如果存在异常。及时调整或者报告医师进行处理。避免产生其他并发症。

1.3 评价标准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就PO2和SPO2两项进行记录和比较。

1.3.2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在12h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血气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12h内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血气指标也存在恢复的迹象;无效:12h内患者临床症状与之前比较,无差异。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数据指标更优(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 PO2和SPO2 观察组患者的PO2和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改善较为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

近几年来,临床对于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重视度较高。不少医务工作者主张对症治疗。也就是说,先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对其基本状况加以稳定。然后再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案。故而,辅助呼吸就成为临床治疗该种疾病的第一选择。

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辅助呼吸的方式逐渐多元化,机械通气、鼻导管吸氧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的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鼻导管吸氧治疗。在结果比较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血氧指标上 ,改善更为显著,两组数据比较,P<0.05。这也就意味着,观察组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在无创通气的支持下,这也使得临床工作的开展更为优越。在该种辅助呼吸方式下,还能够防止传统机械通气与气管插管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恢复。其鼻罩或者面罩供氧也是以患者状况为根本进行选择,适用性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及时保障患者供氧,从而调整其体内相关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