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的影响分析

2018-05-26杨巧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措施

杨巧兰

【摘 要】目的:讨论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有关的可能性因素,以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门诊收治的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5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其相关特征之间的差异。之后,将病例组患者又随机分为采取护理措施的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9例,在治疗的同时,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疗程为2个月。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24.53±2.34kg/m2,其中35人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天,13名患者运动时间为1到2天,10名患者每周运动3天以上,这与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健康人群对照组患者的肥胖情况少于病例组,并且运动习惯比病例组更为频繁。而病例组中的29名干预组患者,在治疗中接受了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以后,症状明显改善者15名,好转者10人,无效者4人;相应对照组29名患者中,10名症状明显改善,好转者4人,无效者15人,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判定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而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2-3783(2018)02-03-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并且排除了相关消化道、肝、胆、胰脏等器质性病变的可能[1]。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为促进胃动力与维护消化道正常功能。而单纯以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确切,且容易复发。相关研究显示[2],功能性消化不良也与患者的锻炼、饮食、行为、心理等因素有关,而发现这些因素并且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讨论了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有关的因素,以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门诊收治的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3]为: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断表现,即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 至少持续 4 周,或在 12 个月中累计超过 12 周者,并且经纤维胃镜、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排除了消化道、肝、胆、胰脏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既往无严重代谢性疾病,无躯体性疾病的患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为了配合研究,于同期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中,采取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58名健康人最为对照组,努力保证在性别以及年龄等特征上与病例组一致。

1.2 方法

对58名病例组患者在入院时对其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病情相关信息等。对于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按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方式(促胃动力药物加对症治疗),护理干预组患者实行护理行为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饮食管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其病因很大一部分可归结为饮食原因,包括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因此对于干预组的患者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宣教,包括低脂饮食以及强调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4]。除此以外,还应保证日常摄入足够量的新鲜水果蔬菜以提供足量的膳食纤维,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环境。②行为管理 减少不良行为习惯,包括戒烟忌酒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摄入,相关研究显示,饮茶与咖啡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也应减少咖啡与茶叶的摄入[5]。同时,对于患者宣教进行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如每天进行慢跑或快走,并且养成习惯。③心理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多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因此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会高于一般人群[6]。对于干预组的住院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增强沟通,及时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并且耐心解答病人对于病情治疗方面的问题。对于随诊患者,可以通过短信或微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情志干预。

经过干预护理后的效果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评价,共包括十个条目,内容包括相应症状的出现频率以及自感消化不良的症状改善效果,结果分为明显改善、好转与无效三类。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相关数据由一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收集,之后的

数据由两位数据录入人员使用Epidata 3.0进行双录入,之后的数据进行核查与清洗完成后建成数据库,导入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对于计数资料,其构成差异检验采用卡方分析得出。本研究的检验水准统一设置为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结果分析

病例组58名患者中34名为男性,24人为女性,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56.74±4.35岁,与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病例组患者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24.53±2.34 kg/m2,其中35人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天,13名患者运动时间为1到2天,10名患者每周运动3天以上,与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对照组患者的肥胖情况少于病例组,并且运动习惯比病例组更为频繁。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相应护理干预

经2个月的护理干预加药物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中,14名症状明显改善,好转者10人,无效者4人。对照组患者中,10名症状明显改善,好转者4人,无效者14人。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干预组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7],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包括躯体因素以及行为因素。躯体因素包括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酸分泌异常。此外还有研究显示[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密切相关,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抑的状态,则可以诱发其发生。而行为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以及日常作息习惯等。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其身体质量指数大于正常人,而其运动的频率少于正常人,提示肥胖与缺乏运动可能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之一。而通过护理手段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干预,同时帮助其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并配合以情志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既往研究显示[9],高脂饮食以及饮食中缺乏足量的新鲜水果蔬菜可能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其可能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转,并且缺少必要的膳食纤维促进消化与维护肠道微环境有关。因此,必要的饮食干预可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相关研究显示[10],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本研究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情志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不良心理因素等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而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提示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制定策略。

参考文献

赵倩.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 2016, 22(4):214-215.

邢红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03(4):95-96.

高素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1):192-193.

刘艳芬.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 (16):2274-2275.

夏雪.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医药卫生:全文版:00091-00091.

伍晓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饮食保健, 2016,3(1):99-100.

赵倩.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 2016, 22(4):214-215.

俞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040.

王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32-233.

王智凤.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呕吐患者胃电图特征研究[C].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7-37.

猜你喜欢

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措施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