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
2018-05-26梁格
梁格
一、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1.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涵
课程标准的结构可分为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个部分。总纲规定了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分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学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间、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和其他注意事项。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2.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以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甚至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找出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有效途径,对其进行合理引导,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健康人格的新型人才。
二、美术欣赏课要多管齐下,善于借鉴、敢于创新
1.针对性提高学生在不同求知阶段的审美能力
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应该有不同的合理划分。
(1)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常规逻辑规律。
(2)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3)普通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标准应以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为前提。
2.勇于借鉴、大胆创新、提高审美素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让学生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围绕感兴趣的主体探究,使他们通过自省的感知体验、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交流讨论、提炼整合、实践运用等系列活动开阔视野,获得对作品的理解,学会借鉴方法,培养审美感情,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要创设意境,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其次,带动课堂上的交流沟通,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再次,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学会运用所学理论。
三、如何带动美育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1.以学生为主,变被动传授为主动求知
包括美术欣赏课在内的所有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从过去“教材控制人”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彻底地研究教材,把握任务、目标、重点、难点,了解当下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心理特征,必须特别重视理论和实践、进程和步骤、出发点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合理糅合。
2.怎样带动审美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美术欣赏课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高尚的情操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风貌。所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考试、不留作业。其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通过有声、有色的环境氛围,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4-115.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