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异彩纷呈

2018-05-26边淑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汶川语文课程情境

边淑玲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道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如今,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单元整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那么,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怎样上好复习课呢?下面我以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为例,具体地谈一谈。

一、 着眼于整个单元的复习,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拓展、迁移,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鲁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内容的设置是围绕“奉献与关爱”这个专题进行的,内在逻辑性很强,因此,教学时教师采用单元整合教学的方法。复习课的课前,教师着眼于整个单元,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这节课,以歌曲《爱的奉献》导入新课,接着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联想到有关“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词语,并让学生观看1998年解放军官兵抗洪抢险视频以及配乐欣赏2008年汶川地震图片,接下来,引导学生联想与本单元专题有关的谚语、名言警句、诗句,另外,通过微课学习,进一步明确“的、地、得”的用法,进而复习、整理第二单元出现的含有“的、地、得”的短语,最后,教师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总结全课,师生齐唱《爱的奉献》结束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它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只是对所学知识简单的归纳、整理,让学生重复性地识记旧知识的做法,立足于单元整体,着眼于“奉献与关爱”这一专题,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拓展、提升,并用“爱”这条丝线将各个训练点穿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而歌曲《爱的奉献》的旋律伴随课的始终,一直萦绕在学生的耳畔。课伊始,让学生听歌曲《爱的奉献》,在学生心中激起爱的涟漪;课中,让学生配乐欣赏2008年汶川地震图片,使学生入情、入境,心灵受到震撼;课结束时,师生齐唱《爱的奉献》,使学生心中掀起“爱”的波澜,意犹未尽,令人回味无穷。

三、着眼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当引入视频、音乐,创设生动的情境,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感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节课,我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搜集到的资料补充到课堂中,使本课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配乐播放1998年解放军官兵抗洪抢险视频以及出示2008年汶川地震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视觉得到冲击,心灵得到震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与“爱”有关的谚语,进而拓展到课外的与“爱”有关的名言警句、诗句,实现了知识的迁移,音乐和视频的载入,创设出适合本节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有所得,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两份自主学习单。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对第二单元出现的含有“的、地、得”的短语进行了归纳整理及运用,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要重温旧知识,又要体现提高的原则,因此,复习时要讲究方法,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升华,要在挖掘語文学科深度的同时,拓宽语文学科的广度,在教学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复习课的课堂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汶川语文课程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汶川樱桃熟了
完形填空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