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2018-05-26路艳
路艳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在课堂中不断提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师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课堂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课堂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内容上,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不能真正明确;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课堂展示方面,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还远没有到位。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将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研读文本,吃透教材,抓住重点
教师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做到知识点深度、广度适当,横向、纵向联系紧密,重点、难点突出,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吃透教材”。这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教材及课标的把握,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明确了相关内容,才能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
二、紧紧把握学情,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对学情的掌握,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通过课堂教学,陶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思想,完善学生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动手操作。虽然深度学习要靠教师来引领,但是要从文本出发,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主观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
四、面向全班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重点是要关注学困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营造寬松的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
五、盘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问题,就会产生探究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开掘学生兴趣的源泉,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尽量使用鼓励的语言、亲切的目光,真诚地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设法消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障碍,创设勇于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与教师尽情地交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永远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做课堂教学改革的筑路人”,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引领学生学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