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里的“乾坤戏场”
2018-05-26
1957年,著名潮州木雕艺术家张鉴轩、陈舜羌创作的圆雕蟹篓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博览会”上展出,凭其生动的造型与精细的雕刻工艺获得广泛关注,荣获铜制奖章,自此潮州木雕蜚声海外。“虾蟹篓”也成为之后的手艺人们不断想去模仿、创新、超越的潮州木雕代表作品。
除了“虾蟹篓”这种表现生活之趣的作品外,潮州金漆木雕还有许多反映特定社会背景中的宗教祭祀、民间故事等内容。在“明清潮州金漆木雕藏品研究展”中,展出的是广州美术学院经过几代人努力保护、收藏并修复之后的精华作品,其中就有许多反映祭祀、潮剧相关内容或故事的展品。展览中的一件大型祭祀器物大神轿,平时放置于祠堂或寺庙中,举行迎神赛会活动时,会将神像安放于交围椅上,由青壮年男子抬着参加游行。整座神轿共镶嵌了形式多样的多层镂空通雕、圆雕、浮雕、漆画共130余件部件,装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动静皆宜,美观实用,是潮州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
馆藏潮州木雕展览项目负责人薛燕说:“潮州金漆木雕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是当时严格的礼治秩序及祭神敬祖的宗族社会背景下生发出来的特有的藝术现象,也与明清潮汕地区繁荣的商品经济下对工艺精品强烈的‘市场需求息息相关。时过境迁,要复兴还原这一门技艺的繁盛面貌已不太可能。在民间,潮州金漆木雕也从作为建筑、礼器、家具构件的功能载体,逐渐转向纯粹的装饰摆件,甚至是工艺大师个人的艺术创作。”
上世纪,经历了清末民国的战乱,以及一些政治运动的破坏,传统的潮州木雕历尽劫难。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薛燕分享了自己策划此次潮州木雕展览的目的,“博物馆和高校对其的研究与展示,可以‘彰往察来。分析其结构,考察其工艺,解读其内涵,启发观念的再生,为当今和将来的艺术创造提供观看的新角度和表达思想的新方法。”